那日看到,青松老师不辞辛苦地爬到荆竹石山村去拍照后,然后在人网发一组图片。当时,我看到图片后回帖问,青松老师有没有从石山村上鸟瞰一下我们石地园。青松老师回帖说,后面再发一组图片时会的有。后来青松老师重发的一组图片时,果然有从石山村上鸟瞰我们石地园的图片,我甚至在一张图片中惊喜地发现我家的房子。
石山村就在我们石地园背靠的一座山上。靠近我们石地园的那个小自然村叫牛队岭。原来石山村没有通公路前,牛堆岭的人要外出一般是下岭后,经过我们村再外出。同时,我们村人也在牛队岭那一边分有一些山地。从小,我就与父母一起爬山越岭去那儿干活,还曾在那边放过牛。所以对那边也曾很熟悉。看到青松老师的相片后,很多记忆都泛起来了。尤其是我对那岭上一株已经有几百年历史的柏树十分想念。当年,那树荫下是我们爬岭后休息的地方。不知道那老柏树还好吗?
如今,石山村的变化应该也挺大了。首先他们已经通了公路,车辆能开到家门口。想来,石山村的老百姓修这条公路也应该是吃了很多苦头。记忆中,当年我看到他们在建设输变电工程时,抬电线杆上山,就是一件十分费劲的事情。更别说开山劈石修路。
如今石山村路通了,当年满眼让人发愁的石头,倒也变成宝贝了。听父亲说,我们村里就有几位能人去石山村做石头生意。石山村的石头,大多是石灰石,是烧石灰的好材料。如今不管农村、城市大搞建筑,这石灰也变成一畅销品了。只是,原来小时候常让我着迷的那奇形怪状的石林,恐怕都要烟消云散了。
也许一切都在变了。比如,石山村下的石地园,随着大量劳动力的外出,如今石地园的人再也没有爬山越岭去石山村边耕种自己的山地。比如,我家在石山村边就有三块山地。当年,我与母亲常上山去那儿种豆子和红薯。如今荒芜已经好几年。只怕与周边的山已经连成一片了。仔细一想,似乎浪费祖先当初开荒的劳苦。
青松老师曾与我父亲同在一个学校上过小学,算来是我父辈级的网友了。按我父亲的年纪算来,他也应该在60岁左右。按说这般年纪的老人,都是子孙绕膝,在家安享晚年。但青松老师却不,自讨苦吃,爬山越岭地去拍摄,去纪录。他曾去过我们石地园,与他的老同学——我父亲小聚了一会儿。我母亲如今回忆起当天的情景,仍然记忆犹新。她说,青松老师爬山越岭去拍照很辛苦。是的,如今农村人上山的机会越来越少了。走的人少了,原来的山路也逐渐的被周边的树木给淹没了,已经没有山路可以行走了,很多荆刺阻挠,要克服不少困难。
龙应台说,最流连爱做之事,就是怀着相机走山走水走大街小巷,上一个人的摄影课。想来,青松老师也是如此一般的想法。
感谢青松老师,也祝福他在拍摄过程获得更多乐趣。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苏山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