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文学 闲话传统

闲话传统

红楼一痴 2021-12-07 20:35

习惯是一种力量,群体的习惯力量很强大。

因为时间久远,被人们约定俗成地固守,很多习惯渐渐成为了传统。习惯势力根深蒂固,敢于打破传统,需要勇气与魄力。所谓“祖宗之法不可变”,就是因为人们习惯于在旧法面前谨小慎微,不愿逾雷池半步。为何会这样?有现成的惯例可以依循,即便错了也有推脱的理由,如果检验正确,自然会赢得“平稳持重”的评价。何乐而不为呢?

其实传统并不见得是个坏东西。能成其为传统的东西,必然有它合理的存在价值。能传下来,数百甚至上千年绵延至今,生生不息,是因为内部诸元素具有恒久的价值。中国是个古老的文明国度,两千多年来一直恪守着儒家文化传统。儒家传统是一个大系统,价值观、伦理观、生命观、自然宇宙观,各成体系又相互关联。诸多元素体现了人的意义与价值,比如孔子的仁爱观与孟子的义利观。“仁者爱人”,“忠恕之道,推己及人”,“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等等,都反映了孔子对人的尊重,对本我的尊重,也是对人的自身价值的发现与认识。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时候,孟子主张舍鱼而取熊掌,在义利不可双收的时候,主张存义弃利,在生死与道义之间作抉择时,孟子主张“舍生而取义”。人活天地之间,还有比外在物质乃至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在,那就是人之所以能成为人的本质的“道义”。孔子也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千百年来,沾染儒家文化传统的中国人,内心的道德自然有衡量是非曲直的价值尺度。“仁”与“义”的价值的取向,使得人们在是非取舍面前心怀敬畏,反复权衡。当这种传统被众多人抛弃的时候,也就是孔子讲的“礼崩乐坏”了,那是非常危险的,至少从道德层面看是“人心不古,世道衰微”的表征。

中国人的普世价值里,立德树人,以诚立信就是很好的传统。问题是这个好传统似乎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扬。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思想鱼龙混杂,不良的东西涌进来了,自己的好东西却丧失了不少。这是很令人遗憾的。《中庸》里讲的“诚”,就是要求内心真实,不虚妄,不诓己,不骗人,用当下流行的话说就是作“最真实的自己”。做到这一点,才能值得信赖。而今,无论是学界、商界、政界,抑或文艺界,掩耳盗铃者数不胜数,装腔作势、自欺欺人者多如牛毛。究其原因恐怕较多,但是与自己的道德修行有着必然的联系,这点却是不争的事实。放弃了“诚”,凡事利字当头,无利不起早,耍小聪明,学术造假;以次充好,强买强卖;崇洋媚外,以丑为美;玩弄权术,操控政治,最后都得败下阵来,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当传统阻碍了进步与发展,是必须要做出革新的。所谓革故鼎新,方可与时俱进。没有革新,死守传统,只会停滞不前。在中国古代,朝代更迭,或新皇登基,对前代政治制度、经济措施等都会做出适当调整,有的力度很大,目的是休养生息,赢得民心,从而巩固政权。那些一味僵化,无视民瘼的朝廷,都会是短命朝廷,不是被内部政变了,就是被新生力量推翻了。历史的车轮要向前发展,必须要有与生产力相适应的制度作保障,因此,改革就会成为必然。改革传统中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成分,改革传统中不利于巩固政权的成分,建立新的价值体系和社会制度,才会更好地调动人的积极性,社会才会迸发出活力与能量。

如何革新传统?我想鲁迅在《拿来主义》里提出了一个思想,那就是: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这个在此同样适用。只要脑子不糊涂,没有私心,敢于担当,有些根深蒂固的不适合社会发展的传统观念也是可以逐渐革掉的。

 




阅读 2801 11
分享到: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期待您的精彩留言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