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了味的中元节
文/陈云龙
1、
每年的七月半,叫做“中元节”,民间俗称“鬼节”。
中元节与清明节一样,是追思与祭祀先人的一个传统节日。全国各地都有形式不一的祭祀活动,东西南北,各不相同。在云贵等地,中元节看得与过大年一样重要,杀猪宰羊,特别隆重。在南方,敬神,祭祖宗成了必不可少的仪式。仪式做得隆重点的,从七月十二日开始,到七月十四日,接连三天都要供酒水、茶饭。以前的老人家,对中元节的仪式看得比现在重了,很虔诚,毫不马虎。七月十二日大清早,沐手焚香之后,在家门前起意默念祖宗、先人尊讳,烧纸,恭请回家歆飨祭品。然后,早中晚三餐,均要焚香烧纸,请祖宗先人上座,之后现茶现水果。七月十四晚餐之后,就要恭送祖宗先人回地府老家,最重要的环节就是“烧包”。
所谓“包”,就是纸钱与冥币。小时候看到老人家从城里买回那些花花绿绿的冥币,很是好奇,面额有十元至一万元不等,用专门的纸张包好,方方正正,写上收包先人的名号。现在做香纸生意的人很有经济头脑,冥币的面额已达到十亿元。而且,还增加了其他的业务,宝马车、直升飞机、苹果手机、豪宅、游艇、银行卡,应有尽有,只要凡间有的,冥间都可以享用。更有甚者,烧美女,档次很高的西施、王昭君、貂蝉、杨贵妃,也有金发碧眼的西洋美女,不一而足。
2、
有一次在迎春亭香纸铺门前等车,见老板与人谈生意,觉得特有意思。老板是熟人,不介意我旁观。
那个客人说:“杨老板,冥币面额十亿的多少钱一扎?”
老板回答:“面额越大,价格越高。你二十元人民币买这一千亿元冥币,还嫌贵么?”
客人说:“我爷爷是打小牌的,这个不适用。”
老板呵呵一笑:“你怕是不懂行情吧,冥府也改革开放了,富得流油。还有这个,洋妞比土妞就要贵。”
客人忍不住发笑,说:“这么高的面值,阴间要是通货膨胀,你们难逃干系。”
老板诡秘一笑说:“管我么子事,我是二道贩子,又不开印版厂。”
我凑热闹说:“老板,这些洋妞为什么要比中国四大美女还贵啊?”
老板直截了当,说:“过去的老人家哪里见过洋人,开过洋荤,不出三步门,天天饿肚子。现在人间日子好了,阴间日子也跟着好。阴阳同理嘛,脑筋不开窍。”
听老板如此一说,客人也不多说,四大美女一扎,洋人美女一扎。
老板说:“莫忙。洋妞呢,有八国联军,你拿的这一扎是英国人,还有意大利、荷兰、比利时、法国、德国、葡萄牙、西班牙的,都各要一扎么。”
客人想了想,毫不犹豫就接受了,说:“我爷爷有八个弟兄,最小的去年去世,其中有三个都是光棍五保户,吃一生的苦,受一辈子的穷。”
老板夸奖他,说:“你是个孝顺的孙子,懂你的爷爷。你八个爷爷一定会保佑你的。还有车子买了么?豪华别墅呢?中式的,西式的都有,带游泳池、高尔夫球场的。菲律宾女佣要不要也来几个?”
客人说,只要有,就给他们烧去吧,反正不差钱。
看着客人数了八张百元大钞买个高兴回家,我是从心底佩服老板的生意经。
3
小时候过中元节,叫做“请老客”。所谓“老客”,就是老去,死去的人。在七月十四烧包的时候,要手持桃枝在火堆旁甩打,驱赶那些孤魂野鬼来抢钱抢东西。七月十五日天黑以前不要外出,要尽可能呆在家里,外出行走,阳气不高的人会碰上野鬼。因此,小孩外出看牛,大人外出干活,要早早回家。
四十年前的七月半,与现时不一样,天气已经明显变冷了,很少有人穿凉鞋的。我去放牛都是穿胶鞋,还要准备避雨的工具,一旦淋雨了会很冷。那时流行一句话,“七月半,看牛伢子傍田观”。现在的七月半,正是温度最高的时候,酷暑难耐。
每年的中元节烧包,城里的大街小巷火光冲天,热浪滚滚。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祭祀先祖,慎终追远,是有必要的,只是烧包也呈攀比之势,一家比一家堆得高,一家比一家烧得旺,一家比一家烧得久。香纸铺呢,想尽一切办法,花样奇出,什么祭品供品都做得出来,还美其名曰“与时俱进,各取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