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文学 渠 渡 晴 岚

渠 渡 晴 岚

黄三畅 2007-09-30 11:51 1

这就是渠渡庙。就是史籍上大名鼎鼎的渠渡庙。它的如此现状我并不感到奇怪,我甚至还有些许慰藉:它终究还不像有些庙宇一样尸骨无存。

我是从侧门进入的。当然,这侧门不是当年渠渡庙的侧门,而是后来被改建为村小的侧门。但见地上铺着鹅卵石,石缝间长着杂草,因长久未下雨,草已经半枯焦,踏在上面,给人一种烧灼和饥渴感。这是一个长形的四合院,左右的厢房和后面的正房都是红砖砌的,应是上世纪80年代的产物;是一间一间的教室和教师的宿舍。前面的正房只有一面砖墙和几排歪斜的木架子。我走到洞开的大门的外面,还好,还看得出那面砖墙是古庙的“原汁原味”:青砖、石门框,墙头上长着小树和蔓草。大门左首边门的门楣上,三个雕像毁掉了,但它们当年靠在墙上留下的印痕还在。而右首边门的门楣上,居然还岌岌可危地立着三尊雕像,他们还在尽职尽责地坚守岗位,大有“人在阵地在”悲壮感。

这是渠渡庙。渠水呢?渠渡呢?晴岚呢。——“渠渡晴岚”这旧“武冈十景”之一景,可有四要素啊。

我转过身子,只见庙的前面是狭长的田野,田野的两边是两列山峦,一条小溪在田野上蜿蜒。那小溪,估计就是渠水了。我再沿着卵石路往左走不远,只见溪水从山谷那头逶迤而来。再沿溪水往下游走不远,只见溪水流到山脚下就转个弯,而转弯处就窝着一座石拱桥,这应该就是渠渡了。我爬了几级石阶,上了桥,再凝视着以庙为中心的大环境:庙倚靠着一座山峦,那座山峦的右边也是一座山峦,两座山峦之间有一个大缺口,缺口后面是更高的山屏——那是有名的雪峰山,溪水是雪峰山赐给人类的礼物。是的,有山,有水,有山峦夹着的田野,也就必然有“晴岚”了。

我心里映出一幅幅“晴岚”图。

是一个春天的早晨,渠渡庙前的田野上空蒸腾着半透明的雾岚,雾岚蔓延、扩散着,把渠渡庙笼得只露出半截翘檐,一个屋角;渠渡庙后面的山峦上也弥漫着的雾气,也是半透明的,让山上那平素看起来只是峭拔一点的石头变得诡异怪奇;而两山的缺口后面,干脆是灰茫茫的天、山一色,看不见应已出来了的太阳了,自然,也看不见渠水和渠渡了,甚至流水声也变得时断时续的,且没有那种金属撞击的韵味,感觉是沙哑呜咽的。这种情景被那些读书人看到了,感受到了,定然会有剪不断理还乱缠绞如雾丝的伤感涌上心头,如果读书人是韩愈式的,即定然会吟咏“云横秦岭家何在”之类的诗;即使是在溪边拾野粪的农夫,也会觉得失落了什么,嘴里咿咿呜呜的。幸而不久,雾幕上就现出太阳的脸庞,虽像一面磨得不亮的黄铜的镜子,没有四射的光芒,但终能感受到其热力。于是,流水声竟如柳宗元说的“如鸣佩环”了。更重要的,是太阳渐渐把雾岚释稀后,让渠渡庙的整个轮廓显出来了,庙门上那面斜挂的灵幡也看得见了。那经过雾霭漂洗的黄色的灵幡,十分亮丽醒目,不是迎风招展,而显得更加从容优雅,更给人一种庄重肃穆感。这就好了,读书人伤感烟销了,农夫失落感也随水而逝。

或者,是夏天的傍晚时分,暗红的夕阳已隐入西山的林子,渠渡庙前的田野上升起若有若无的暮霭,一行白鹭从田野升起,努力扇着翅膀向渠渡庙后的的山上飞去,那里有它们的巢。山已成了青灰色,因为林子里也漫出雾岚。渠渡庙的上空也氤氲着薄薄的烟岚,不知是水气还是礼神的烟霭。而渠渡庙左近的村子里,家家户户的屋瓦上升起炊烟,炊烟又弥散着,与渠渡庙上空的烟霭水乳交融。这情景是静谧而安闲的。但是,若有马致远那样的人在渠水边的卵石路上走,再跨上那渠渡,那么,他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意一定会陡然加浓,浓得像渠渡庙门前那棵古樟的叶子。又幸而,突然有幽幽的鼓声,沉沉地撞入他的耳筒。这时他定然会循声望去,定然看到了渠渡庙!——那飞檐翘角,那在晚风中招展的黄色的旗幡。于是他心头豁亮了,觉得有了慰藉,有了依恃,那暮烟晚岚,那夕阳余辉,变得温馨宜人了。

或者,是雨后初晴,不知什么时候,从渠渡庙后面两山之间的缺口上空飘来一团云岚,是被阳光浸染成浅浅的橘黄的,有一种柔和的鲜亮。还有音乐呢!——平素那耳熟能详的淙淙渠水声,此刻成了“人间哪得几回闻”奇妙音乐。那云岚和着那音乐的节拍缓缓地移到渠渡庙的上空,就凝住,凝住之后就漫溢开去,把渠渡庙笼住了,渠渡庙就成了海市蜃楼或“空中楼阁”,若隐若现,似真还幻。这种景象要是那些读书人看到了,就一定会浮想联翩,就一定会摇头晃脑地吟咏李太白的诗句:“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引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荷锄而归的农夫也会闪亮着眼睛张张望望,嘴里喃喃着“真是,这真是”。是的,此情此景,有画有诗,还到哪里去找这种美?

你看,我想象出的景象的灵魂总是渠渡庙。这可是有道理可说的。试想想,渠渡庙周围的景况,山呀、田野呀、小桥流水呀,哪里没有?而“晴岚”,哪里又生不出来?又何以“渠渡晴岚”是“武冈十景”之一景,其他地方的“晴岚”又名不见经传?难道不是因为这里有一座渠渡庙?庙,不管里面供奉的是什么神灵,它总是人们的心灵归宿之地,总是人们的精神寄托之所。有了庙,雾岚就是美的化身,没有庙,雾岚就是乌烟瘴气。——而且只能是庙宇,是穷人的茅舍或富人的府宅都不行。谓予不信,请看看古代文人咏“渠渡晴岚”的名句。“欲向渠流寻渡口,灵幢袅袅拂晴岚”;“岚光旦夕藏钟鼓,仿佛灵祠对小桥”。是的,是灵祠给了晴岚以灵气,给了山水以灵魂,乃至化腐朽而为神奇。

由此我又想起,世上好多东西、好多人,似乎也漂亮,也好看,可实在不能说她是美的。她应是缺了那种类似灵祠、灵幡的东西,这实在是很遗憾的事啊。

阅读 7857
分享到:
评论列表

高军

结尾不错.有回味.

2117年前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