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资讯 环游记之云南游

环游记之云南游

鲁之洛 2012-05-02 10:19 4

云 南 游

1984年9月28日

一整夜在颠簸的列车上无法合眼,昏糊糊的头脑里,仍然浮现着在成都望江公园内见到的唐代女诗人薛涛和她父亲薛郑的和诗。她父亲的“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是因景而呤,意蕴一般,而薛涛的和句:“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却成了神来之笔!如此敏捷的文思,能不令人倾倒?正在朦胧的思绪中,列车员来通知我可以解决卧铺票,我在惺忪中赶忙办好手续,搬进了四号硬卧车厢。一倒在铺上,就呼呼入睡了。

傍晚醒来时,新上车的,多是军人,明白已近边防区了。外面飘着小雨,气温转冷。有两位女乘客相互紧搂着,悄悄抱怨:“哼,还说四季如春哩!”

车上的餐厅办得挺好,夜宵还有酒供应。我要了一碟花生米,一碟卤牛肉,喝了二两白干。

 

1984年9月29日

清晨四点就被列车员吆喝醒了,坐等到六点,才到昆明,天还没大亮,一直在车站等到七点天大亮了,才租了辆三轮赶到翠湖宾馆住下。

晚上游街。景色很好,特别是黑蓝色的天空中斜着一弯明月,幽美至极。翠湖公园正在举行中秋灯会,彩灯闪烁,乐声悠扬。勾起我思亲之情,伏在灯下给妻给了一封长信。又到宾馆小卖部给妻买了一双手套,人造革的,美观、大方。

 

1984年9月30日

九点,坐四路车去游大观园。这里的楼台很有特色,景色却一般,不像传说的那么美。接着去了园通公园。听说这里的海棠花很有名,每到春三四月,海棠花将园通山映成一片媚红,灿烂至极。可惜我来在秋天,海棠早去却浓妆,留给我的只是一片密集的林木,给游者不少林趣,所以游者仍然如织。其中有处梅园,引动我无尽的遐思。想到梅花盛放之时,当是何等不凡的景色和情调。同游者对我打趣说:你是游梅园而思家里的梅了吧!

倒是园通寺景象不凡。寺宇建筑宏伟,设计也别出心裁。特别是市里将菊花展览设在这里,同时又陪衬以国画、书法展览,增加了高雅的文化情趣。公园中还设有各种物资销售点,像墟场一般热闹,将经济工作也揉合一起。加之节假日不收门票,游人如云涌,儿孙几代一体家庭同游的也不少。园内临时设立了许多小吃餐点,不仅品类繁多,而且清香扑鼻,引人嘴馋。吃着昆明的小吃,心里不能不佩服昆明人会玩也会吃!离开园通公园时,已是五点多了。

回到宾馆,又赶上节日晚餐,很丰盛。有牛肉片炖洋芋,有清炖鸡,我也胃口大开,居然吃了四、五块大鸡肉。

夜里在东风路游览了近两个小时。这里的高大建筑,都精细地缀满彩灯。彩灯在一片灯海的街空闪烁、变幻,美极了!

路上,常见群群活泼的盛装少年欢快走过,想是去出席某个节日晚会演出的。自然地想到六岁的女儿,或许此刻正站在舞台上表演哩。她担负的是大型歌舞的报幕和朗诵。或许她母亲也正在观众席上激情、聚神地欣赏。

街上一直人声熙攘,自行车如流水来回不断。常有夫妻双双骑在车上,或是女人,抑或男人,肩上背着孩子急驰而去。用背兜背着孩子骑自行车,可说是昆明一绝。

归来时,翠湖公园的游园活动仍在继续。彩灯璀灿耀眼,丝弦之声阵阵悦耳。澄碧的湖水,倒映着彩灯,晶莹闪烁,如同仙境。

 

1984年10月1日

仍然是雨,但并没有丝毫影响昆明人民欢乐的游兴,街上依然人流滚滚,公园游人络绎不绝,湖里照样小船游弋。而被雨吓住了的我,就躲在屋里读书,读了一整天。算是最有意义地欢度节日。

 

1984年10月2日

六点半起床,赶车去离昆明市区的黑龙潭。这里以古庙、古树出名。可偏又是雨,叫我扫兴。但游者仍然很多。

黑龙观建于黑龙潭边,规模宏大,构筑雄伟,布局别致。其中以唐梅、宋柏、元杉、明茶等稀世古老植物,深深打动游客。而特意为庆祝国庆举办的奇花异草、雕塑美术作品的展览,更为这古老游览胜地增添了现代的生气。

到了茶花园,面对排排含苞待放茶花,令我无比感叹:此游太失时宜了,竟然在桂林未能见桂花,在昆明未能见茶花。正惋叹间,猛然眼前一亮,却见一棵高大的茶树梢,露出一团白点,一朵白茶花正待迎风欲放。游者欣喜异常,觉得茶花如此好客,竟能争先开放,真不亏大伙冒雨而游。

晚上在翠湖公园欣赏《西湖灯会》,有彩灯两百余盏,品类繁多,式样新颖。其中以“武松打虎”、“金鱼吐泡”、“孙悟孔打白骨精”、“划龙舟”等最为精采。

 

1984年10月3日

六点就起了床,赶去距昆明一百二十多公里的石林。

石林在云南的路南县东面彝族地区,沿途少见树木,多荒草山岭,连绵起伏,一片光秃。偶尔也见一些田垅,宽敞平坦,熟透了的稻子长得十分丰实,只是连绵的阴雨无法及时收割,有烂在田里的可能,看来是丰产难能丰收哟!沿途的民房也很有特色,多是泥砖屋,表层像是披了一层泥浆,显得光亮而平滑。造型也颇讲究,屋门顶部有翘角,庭院里种有花,养有鸡鸭。许多人家窗台上摆着黄澄澄的南瓜,挂满成串红灿灿的辣椒。

十一点抵石林宾馆。中餐后出游。先游石林,后游小石林。

石林多怪石。它的石柱、石壁、石峰千姿百态,争奇竞丽。我穿壁钻洞,在座座石峰组成的迷宫中转悠了五个小时,竟没感到累。

而小石林留给我最深印象的,是那座阿诗玛奇峰。我凝神细察,越看越觉得它确像一位颀长高挑身段,风姿绰约体态,身背背篓的彝族撤尼少女!

六点回到宾馆用晚餐,六角钱一份,收费颇贵。

 

1984年10月4日

七点半离石林搭班车回昆明。气突然变冷,只穿一条单裤的我,在车上冻得直哆嗦。沿途多马车,且大都是三驾马。满耳是有节奏的铃声和得得的马蹄声,韵味独特,很自然地想起电影《山间铃响马帮来》的情景,生出一种独赏异乡风情的快感。

 

1984年10月6日

在昆明闷雨了一天,等不到晴天,只好冒雨作大理行。一路经土官、一平浪、楚雄等地,夜宿南华县城的南华饭店。南华是川、黔、滇东通往滇西、缅甸、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咽喉要塞,古有“九府通衢”之称,历来是富贾云集之地。所以这个饭店颇具规模,很有气派。特别是脸盆、洗脚盆的安排别具一格,用起来十分方便,就是大宾馆也没有这种条件。其实县城很小,街道上的房屋都低矮、窄小,连个像样的百货商店也没有。

街头,有些小摊,地上蹲着老妇或小女孩,旁边摆着个破搪瓷盆,里面烧有木炭火,肜破蒲扇扇着。火上有铁丝架,上面烤有玉米、糍粑之类。糍粑一两粮票、三分钱一个,玉米一角钱一个。

常见男女居民,身披兽皮。是一张完整的兽皮,稍加缝制成了背心式的外衫,就披上身,有的甚至后面还吊着长长的兽尾巴,使人容易联想到原始时代披兽皮的画面。

 

1984年月10月7日

仍然是淅淅沥沥的雨,为赶路,五点三刻就起了床。在旅店大门边,有很多妇女拿着天麻在兜售。我因不辨真假,不敢买。

这是滇缅公路干线,路面宽敞,尽管全是蜿蜒曲折的山道,且雾重雨大,车行仍平稳。一路都在涨水,红浑浑的水流,淹了稻田,许多稻子烂在深水里,十分可惜。

下午三点,车抵大理白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的下关市,宿洱海宾馆。这是个小型宾馆。小小的庭园,小小的楼房,十分幽静。

小歇,去苍山南麓西洱河边的下关温泉泡温泉。这是用座座小巧建筑构成的几个四合院。院中有亭,有花圃。花多茶花,株株傲然挺立于大理石大盆里,正含苞待放。我也是在大理石浴盆里泡的温泉。水很热,泡得很舒服。

晚餐后在街上散步。小街错综复杂,一条条,短短的。在少数高大建筑中,夹有众多矮小木房,木房后面,衬托着高山的背景,显示了山城的特色。夜幕降临,华灯盛放,遥见对面苍山畔的层层梯田上,隐现出片片建筑群,群灯闪灼,熠熠耀眼,加上雨雾朦胧的苍山,很显出一种磅薄的气魄。

 

1984年10月8日

南来九天的第一个好晴天,朦胧的苍山终于露出了真面目。原以为林木森森的它,竟然是一座荒山。据说呈现在我眼前的,是十九峰中的最小的一峰,叫斜阳峰。斜阳峰南麓,顺山坡蜿蜒着栉比鳞次的灰色屋顶,一直伸到河边。那就是下关市的街道。街道建在山坡上,显出分明的层次,很有风味。走在街上,迎面吹来的是风,强烈的风。真不愧“风城”这个称谓呀!

 

1984年10月9日

车出下关,阳光灿烂,而苍山、洱海全被雾海笼罩。行约十华里,到七里桥的太和村参观“南诏碑”。 唐朝曾有一个奴隶制政权的国度,叫南诏国。据说这里曾是南诏国的都城遗址。从道路纵横的遗迹,仍能见出城市的旧影。

在大理招待所住下后,于下午游洱海边崇圣寺的三塔。这三座塔成品字矗立,大的叫千寻塔,高约六十米,宽十米,方形,分十六层,砖砌,其砖特大,长四十五公分,宽二十二公分,厚六公分,建于唐末,宋、明两代,都进行过修葺。它的两侧是两座八角形的小塔。高约三十八米。

接着参观了两座大理石厂。所见的大理石制品都精美异常,令人赞不绝口。

街上卖菜的多了,南瓜、罗卜、菠菜、莴笋这些产于不同季节的菜,这里都有。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街上负重行进的妇女,都是用竹篓载物,竹篓靠在背上,将背带套在额上,用头部使劲顶着,那脖颈将要肩负多大的重量呀!

 

1984年10月10日

七点半出发,驱车去访渔潭会址。渔潭会是滇西仅次于三月街最大的物资交流会,又称“八月十五会”。以经营嫁妆为主。会期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至二十一日。会期间,大理、洱源一带的白族群众都会到洱海最北端的洱源沙坪去赶会。其间除农具、渔具及大牲畜交易外,置办嫁妆也是渔潭会的主要内容。当地白族的婚礼一般集中在腊月,而订婚则在农历八月以前。按风俗,男方在订婚后要先送部分彩礼给女方。因此,人们就在渔潭会上置办彩礼,如柜子、玉镯、服装、刺绣品等。

九点,车到渔潭会会址——沙坪。沙坪一面紧靠苍山,三面环洱海,想在月夜之时,整个沙坪映入湖中,景色之迷人,是何等的令人陶醉!无怪乎有“上关月”之誉。

此时正是连绵秋雨的大白天,又是盛会期间,挨近洱海的处处山头,牛马成群,人影熙攘,热闹非凡。可惜雨水将泥地灌成黄泥浆,渔潭会被讥为“泥浆会”。我淌过泥浆,爬上山头,放眼下看,风光迥异。但见坡下各种交易棚林立,群群白族姑娘身着民族服装,一个个身材匀称,长相白净,真是一道亮丽风光。这里还有许多人喜欢吃生肉。他们将切碎的猪肉,粘上用酱油、醋、葱花、辣椒粉绊和而成的佐料,吃得津津有味,还夸特别好吃。我一听“生肉”二字就反胃,何敢一试。

十二点在一个叫周城的村庄用中餐。餐后乘拖拉机去喜洲。喜洲是挨近洱海的一个大村庄,也是公社机关所在地。说是村庄,实为街市。房屋建筑很讲究。据说这里一直很富。这个四千多人的村庄里,曾经有四大户,八中户,十二小户。在解放初土改时,其中一个小户,光金元就背出了十六背篓。可知大户会富到什么程度。这里多大院落,都是外、中两重门,形成曲折回环的幽深感。院落内的房子虽系木筑,且矮小,但装饰讲究。以大理石铺地,壁上多雕饰,且涂色着彩,宛若宫阙。

离开喜洲后,我漫步到洱海边,不宽的海面上,水波不惊,三两渔船,捕捞其上。骤然天降大雨,顿时满湖生烟。而还没来得及揭开面纱的苍山,又被浓雾黑烟笼罩,越看越像一位忧怨的哀妇,无比愁闷地蹲伏在那儿,听说上海一位七十多岁的老画家,来到这里,获得灵感,就在山下的宾馆住了下来。他要画下苍山十九峰的神韵。他每天独自上山,爬到海拔三千多公尺的高处。终于有一天不见他归来。原来他已死在山上。而在他宾馆里的住房里,却留下了幅幅完整的苍山十八峰的巨画!

 

1984年10月11日

挤上九点的车返下关。车沿滇藏公路飞驰。但见路上行人如织。一路是坐着马车或手扶拖拉机去赶渔潭会的;另一路则是从渔潭会买回牛马返家的。买得多的有十余条,主人噙着烟袋悠然横坐在牛背或马背上,缓缓而行。此时,南边绿树拥翠的村庄那边,出现一条如带的碧云,缠于群山之下,再细看,才看清那原来就是洱海。洱海真是无尽的美呀!

 

1984年10月12日

游离下关两公里的团山。

团山紧靠洱海。去时阳光高照,很庆幸得了一个好天气。哪晓刚到山下,一阵风吹过,一团乌云盖住阳光,就飘起雨来,且下一阵,停一阵,没完没了的。连日雨,使洱海涨水,路成泥浆,有的还被水淹了。我走来走去寻不到能过的地方,最后只得绕了个大圈,才算绕到大路上。

团山的自然环境很不错,现正处在重建中,它将是未来的洱海公园。我在这时的收获是大的。首先是看到了盛开的白茶花,硕大的花朵,雪白雪白的,美得令人忍不住要伸过脸去贴一贴。再就是极近距离地看到了洱海,那浩淼的水势,碧空一色,既像一片偌大的秧田;又像一疋硕大无朋的绉绸;更像一块宽阔的凸花玻璃板。美得让你浮想联翩。而此时的湖心,白帆点点,沙鸥贴水而飞。公园建成之后,定然是游览的好所在。

阅读 1.0万
分享到:
评论列表

兵子驼

云南,我也想去,就是还没有去成.

1612年前

兵子驼

云南的环游,应是好多的地方,要走路的吧.

1612年前

黄三丛

鲁老师的文字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才能如咀嚼卤牛肉慢慢出味,甘之如饴,回味无穷。

2212年前

言宋

背兜背着孩子;竹篓载物,竹篓靠在背上,西南地区常见,成渝亦然。

3312年前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