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文学 我家住在邓家岭(三)

我家住在邓家岭(三)

閑庭信步 闲庭信步 2009-07-17 16:53 25
言宋点评:作者对故乡怀有深深的感情。自然条件本不好的邓家岭,被她“写得令人神往”!

我家住在邓家岭(三)

我家住在邓家岭(三)

山路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邓家岭的路,因为走的人少了,所以就成了山路。通往岭上的路,是清一色高低不平的羊肠小道。李琼高唱“这里的山路十八弯.....”,她若是来了邓家岭,估计十八弯也得改唱成无数弯了。路边全是荆棘﹑石头,或高过人头的茅草纵,偶有石头泥土垒起的高圹。你若稍不留神,让刺勾上你的衣衫,或是一不小心栽到圹下面,可就狼狈不堪了;下雨天,那或深或浅的牛脚印恰是个隐秘地雷,一脚踏进去,泥巴水飞溅,白衣面目全非,脸则成了小花脸咯。

邓家岭,岭高﹑路难行,也许,只有身临其境到了岭上人的才深有体会。常有人这样形容:“邓家岭,看到屋,走得哭,好在岭上人,情义好。”通往岭上的路,大致分前、后、左、右,四条小路了。在这里简单的描绘一下,也算是一份粗糙的地图,若哪位朋友有兴趣走邓家岭,权当是锻炼身体、做热身运动吧。

前路漫漫,一路呈斜线延伸,形同45度的锐角(邓家岭→大抵园→尖嘴缸→(白织冲)荆福亭)。如遇冰天雪地,根本不用走,也走不了,要是裹着厚厚的棉衣顺路嗖下去,铁定毫发无损﹗大抵园与邓家岭,就如同一口很深的池塘,大抵园在塘底,而邓家岭则在塘埂上了。

再远一点就是原梅树天龙村的尖嘴缸,尖嘴缸有一眼活水井,井水清甜冰凉,每逢赶集日,井边人川流不息,只要路过尖嘴缸的人,都要去井口掬一捧水喝上两口,或者洗个脸,方觉神清气爽﹑疲劳顿减。还有勤快一点的用早已备好的胶壶满上一壶,带回去与家人一起分享。从尖嘴缸那个小坡上远远望去,邓家岭那几栋孤零零的小屋,犹如失去母爱的孤儿,在青山的衬托下愈发渺小、娇弱。

从尖嘴缸一路下去,右边是白织冲,左边是荆福亭,白织冲是去公堂赶集的必经之路,荆福亭是我职专求学时常行之道。一路上溪水悠悠﹑流水潺潺。见証了这些地方丰富的水流,不禁为岭上水资源的贫乏而感到揪心﹗恨不得自己也是那愚公,把岭上的山统统移走,化成一条川流不息的长河,来滋润岭上人干涸的心灵。

后路迢迢,荆棘丛生(邓家岭→周家岭→罗斯塘→丫夜坪→晏田合作社)。从屋后出发,只见一片苍苍翠翠的松树、杉树山,山里尽是或高或矮的灌木丛,与说不上名字的棘、杂草作伴,这可是滋生野菌的好地方哦,梅雨季节,去山里走一圈,那美味的松菌囊便成了囊中之物、盘中餐了。与山连接的是周家岭人家的土地,只有待播种和收获季节才能见到人影,由于农家人珍惜土地,路也只有两三个巴掌那么宽了。如逢下雨,路成了泥巴路,一脚深一脚浅,只有踮起脚尖拣路走了。这条路,是去外婆家(烟塘)的必经之路。时常想起我和外婆走在路上的情景,刚开始兴致昂扬,远远的跑在了前头,到后来,便落在外婆的身后磨磨蹭蹭了,于是外婆便拉着我的手,亲言细语的说:“满,快滴行哦,要到屋了。”时而又像变戏法似的从随身的布袋中摸出两个鸡蛋,或者是一把南瓜子。这都是外婆悄悄攒下来的,我知道,舅舅英年早逝,家庭经济拮据,弟妹几个哪还容得下这些珍稀之物哦。如今,小路依旧,而我的外婆却去了遥远的天国。

左路坑坑洼洼,高低不平(邓家岭→四窖塘→白竹小学)。这条路的源头,相当于牛道。只要将牛放出牛栏,所有的牛都会飞奔上路。直奔屋档头的“齐岭上”。齐岭上是一片空旷的青草地,长满了牛极爱吃的“马鞭藤”,这里是四窖塘、大抵园、周家岭牛群汇合的地方,也是牛娃们群集的娱乐场地。我们通常兵分几路,守在在各自的了望口,三五成群的凑在一起:玩石子、跳草绳、打扑克,往往玩得不亦乐乎、忘乎所以。直到耳边传来一声猛喝:“鬼仔仔,看牛看到哪里去了?禾吃完哩﹗牛要药死隔。”一个个才像惊弓之鸟,撒开脚丫子四处乱蹿。心却因为那句:“牛要药死隔”而忑忐不安,直到第二天,见牛在栏里安然无恙,才如释重负。如今,那一片片茂密的树林取代了原先的绿草地,每次回家,总是有意无意的驻足在小路上,从那或高或低的树丛中,截取儿时记忆的画面。

齐岭上,是邓家岭的最高峰,登高望远,眼前豁然开朗。那或远或近的村庄、农田、群山景观令人心旷神怡﹑浮想连翩。黄昏时刻,半依半躺在草地上看夕阳,那种感受妙不可言。当那火红的太阳慢慢的沉下去的时候,白日的浮躁也随着那太阳光一点一点的褪去;落日的余辉轻轻的散落,犹如给世界万物都妆上一层光环,庄重、美丽、柔和,人似乎也变得庸懒起来;村庄、农田也显得愈发安静、祥和,近处可闻亲切的人语声、或鸡狗低鸣声,远处可见炊烟裊裊、星火点点。不禁心生感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右路蜿蜒崎岖,几里开外,前不见村,后不着店(邓家岭→遥湾岭(李家、刘家塘)→扶泥塘→梅树中学→梅树中心小学)。这条路,算得上是我们邓家岭人的交通要道:打米、买化肥、走亲戚、走代销店、上学,从小学到初中,都要经过此路。

去遥湾岭,三四里开外没有人烟,只见一片片茂盛的松树林﹑柏树山,一座座奇形怪状的石山,一片片夹杂在石山、树林里的土地,还有便是土地里那绿意融融的青苗,一陈微风拂过,唇齿之间尽是青草的清新和泥土的芬芳,人似乎也陶醉了,驻在路间,久久迈不开脚步。途中,有一个名为“响岭岩”的岩洞,至今我都没去过,只因为关于岩洞的骇人传说,父辈们绘声绘色的讲解,令人毛然悚骨,每次路过也总是低着头一路疾走,不敢稍作停留,深怕那些惨死在日本鬼子屠刀下的怨魂,缠住我细细的呻呤﹑幽怨的哭泣。

因为是岭,因为是山路,邓家岭很少有老师上门作家访,我小学五年级的班主任唐明基老师算是破了头例,他当年五十多岁,是位和蔼慈祥的长者。印象最深的是他朗读课文时特有感情,不疾不徐﹑抑扬顿挫,当读到周总理逝世那一节时,热泪盈眶﹑泣不成声,令我们那一群小不点也纷纷举起袖子抹眼泪。在课堂上,唐老师对学生十分严厉,一截木棍敲得叭叭作响,冷不丁的点下学生的头,吓得顽皮的同学老老实实、规规矩矩。但下了课堂,对学生就像慈父般的关爱。记得那时候,我人小个头矮,成天打着赤脚走十几里山路去上学,学习成绩没有名列前矛,倒是迟到的次數高居榜首。为此,他在堂舅的引领下,一路上翻山越岭,来到了我家,见証了岭上人的苦,见証岭上人家的窘境。他推心置腹的说服我爸妈,让我在学校寄读了。事后,还语重深长的对我说:“你们那岭尖尖上,挣钱不容易,你读书要努力啊。”

蓦然回首,山路依旧,只叹物是人非,恍然若梦。童年的伙伴、年迈的师长﹑天国的外婆,你们都还好么?

阅读 7962
分享到:
评论列表

正旅

写得很好,对邓家岭让人有些神往。

1310年前

闲庭信步

回樓上﹕呵呵...這倒不必了﹐這么多年都過去了﹐嶺上人自有嶺上人的生存之道﹐會好起來的。

615年前

马到成功

邓家岭被你写得这么好,太向往了,不过现实点,你应该在人网号召大家为邓家岭修路做点什么?比如集资.为家乡尽点力.

715年前

闲庭信步

大师,隐世高人啊,感谢你的光临,受宠了﹗你若移驾邓家岭,那可是咱们山野人家莫大的荣幸啊﹗

615年前

小道士

如果路修好的话;来你家吃饭好不?
.....
别人说文章写得好能赚钱;可是怎么你反而会赊本呢;至少我觉得我能赚这一顿饭钱;如果有就知会一声呵;我好准备好空肚皮和口袋子;

1015年前

闲庭信步

回老艷﹕去年冬天咱们村也准备修路了,按人头算,每人出了2000元,不过,现在还只是路的雏形吧,我也还没见到新路呢。呵呵....

1015年前

闲庭信步

感謝樓上各位老師﹑朋友的關注﹐在此不再一一回復﹐敬請諒解﹗

815年前

老艳

邓家岭,岭高﹑路难行。
那王小丫以后买了轿车,
怎么开上去,路修好了没有?

1115年前

Dulean

除了邓家岭那一段,第1、3、4条路我都用脚丈量过。

915年前

姜远林

呵呵,这丫头不简单!

815年前

韬光养晦

看了老乡写的这文章,使我知道了通往邓家岭有四条路可行,不过对,(邓家岭→周家岭→罗斯塘→丫夜坪→晏田合作社 这些地名比较熟悉!

315年前

兵子驼

现在邓家岭的山路都修了水泥路了吧。

315年前

蛮哥

谢谢特务夸奖我们王家小丫,呵呵

315年前

杨柳长风

此山路,
我走过几次(杨柳井-大路坪-梅树田石门;杨柳井-大胜-向东-梅树田石门),
阅文如亲临其境!

315年前

言宋

我也想去!

215年前

无情草

我只能用一个字评论“好”!


我里遥湾里也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

715年前

老特务

蓦然回首,山路依旧,只叹物是人非,恍然若梦。童年的伙伴、年迈的师长﹑天国的外婆,你们都还好么?

楼主貌如牡丹,笔如仙花,鸟不拉屎的邓家岭,被你写得令人神往。

高!实在是高!

声明一下,这不是恭维,是赞美。

715年前

远方

踩个脚印!

815年前

黄泥坵

沙发坐着舒服,有机会去你娘家坐一回真沙发.
不过,现在你变成晏田的了(以前显示的是稠树塘),让我觉得距离远了些.呵呵

515年前

闲庭信步

呵呵...雄佗,改天若有机会,领你去“齐岭上”坐坐。
除夕夜,我们經常在那里看武冈城里的烟花。

515年前

青松

蓦然回首,山路依旧人未旧!!!

1015年前

黄泥坵

景还是那个景,人还是那个人,思乡的心不变,怀念的那些情很真.
条理清晰,叙述得体,如亲临其境,让我不知道的地方好象去过一回.

715年前

闲庭信步

呵呵...山野人家的沙发不太安逸,欧兄不嫌弃,就凑合着坐吧。 欢迎﹗

715年前

雄陀刀具

邓家岭,在我的心目中越来越神奇,有机会弄点相片上来。要是有机会,非得去看一下才行。。

715年前

黄泥坵

沙發,我坐了.
先搶沙發,再看文章.

615年前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