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相岩和同保岩的传奇
韩生,城东书院学子。城东学院紧紧挨着法相岩,书院的围墙甚至将法相岩的一部分围了进来。法相岩8个岩洞就有2个的入口在书院里面,其中一个洞口门前,有一个形似簪子的石柱,惟妙惟肖,上面镌刻有“碧玉簪”三个大字,乃著名大书法家所写。
法相岩原本是佛门净地,其名法相二字就是明证。但寺庙不存,唯有两棵大樟树耸立太保洞前,传说是当年的佛门弟子所植,树高20余丈,大树的躯干要6个成人手拉手才能抱住,树龄据说近千年了,仍然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法相岩占地不大,但全是嶙峋怪石,多溶洞,有8个之多,好事者给每个洞室都取了名字。最有名的是太保洞,入口宽大,宛如一间大厅。洞内终年凉爽,有习习凉风从洞内往外吹,洞外就是两棵大樟树笼罩的范围,确实一个休闲散步聊天的好地方。
书院学子大多钻过法相岩的几个岩洞,有时三五伙伴约了,就去玩耍一回,这几个洞相互连通,宛如一栋大厦内部,走得次数多了,也就比较熟。但也有很多歧洞,有的是盲洞,有的不知道通向哪里?曾经有探险者在洞内迷路,三两日后方出来,出来时发现已经来到了10里地外的同保岩。
这一日,天气炎热,韩生浑身燥热,无心念书,便想找个阴凉的地方,忽然想起太保洞四季凉爽,便一个人出了书院门,来到太保洞纳凉去暑,只消片刻,便燥热尽除,一时起了游览的念头,返回书院稍做准备,便举步往洞内深处走去。
左拐右拐,上上下下,有的地方幽暗,有的地方有天窗漏下阳光,不经意间,进入了一条陌生的歧洞。按照往常的经验,约莫半小时可以从另一个洞口出来,但现在走了快一个小时了。韩生意识到自己迷路,因为是一个人,不禁有点慌,这一慌,更是不辨东西。就这样兜兜转转,精疲力尽之下来到了一个比较大的洞室,洞室比较干爽,在火光的照耀下,依稀看到有一石桌,桌上有石碗,石盆,石筷,石杯等。
韩生应该不是第一个见到这些东西的人,因为古老相传,洞内有神人居住,有石头做的桌子,凳子等,谁能见到神人,就会得到赐福。今天韩生阴差阳错之下进入了这个洞穴,韩生瞎转了这么久,已经饥肠辘辘,早已经饿得头昏眼花,于是坐地休息,不一会儿,就迷糊了过去。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韩生醒来,手中火把早已经熄灭,但洞中却有微光。韩生饥渴更甚,更皆照明之物耗尽,自觉此番凶多吉少,却去哪里找到救援?熬了半日,韩生渐渐半昏迷半清醒,忽然看那桌面,那盆碗杯碟似有食物。韩生摇摇头,自己早检查过了,不过是些石头,只是幻象罢了。
几番清晰,几乎迷糊,在又一次看到食物,韩生在饥饿的驱使下,不由地努力爬到石桌前,下意识地抓起食物就嚼起来,看见旁边的杯子里有粘稠状的液体,也端起来毫不客气地喝下,但觉清爽冰凉,通道四肢百骸。
“大胆,哪里来的野人,敢动夫人的食物。”忽然不知从哪里冒出一个丫鬟打扮的小姑娘,用手指着韩生呵斥道。
韩生吃了一惊,刚才太过专注吃东西,竟然来了人也不知道。
“小月,不要惊吓了客人。”一个柔柔的声音传来,在空旷的石室回荡,“韩公子尽管用餐,你能来此,还是有些渊源的。”
“小月,好好招待客人。”声音渐渐远去。
韩生有些尴尬地坐在一张石凳上,叫做小月的丫鬟走了过来,将菜肴布置在韩生面前,洞中也变得很光明,韩生举头一看,原来有一条石蟒盘旋在洞壁上,伸出的蟒头含着一个硕大的明珠,清澈的光芒就是明珠发出的。
小月见韩生盯着明珠出神,便介绍说:“那是玉京子口里含的夜明珠。”
然后又说,“你不知是哪里修来的福分,这杯子里的琼浆乃是万年石髓,仙家宝物,妙不可言。”
吃罢,小月说:“请随我去见夫人。”又对着石壁说:“玉京子带路,去仙人旧馆。”
只见那条仿佛镶嵌在石壁的巨蟒居然动了起来,吓了韩生一跳。巨蟒含着明珠,在前面蜿蜒爬行,韩生和小月跟在后面。
片刻之后,忽然就出了洞口,眼前是一处平地,修篁翠竹,楼阁亭台,溪水淙淙。小月领韩生进了一处阁楼,坐在下首位置,俄而,只听环佩叮当,一古装女子来到一处垂帘后,缓缓坐下。
韩生有些紧张,不一会儿,只听女子轻启朱唇:“我,越夫人也,悠悠岁月,不意有故人来。”
韩生自忖也不认识这越夫人啊,也不知如何接话。只听越夫人吩咐小月:“取大王剑来,呈于韩公子。”
小顷,小月取来一把宝剑,韩生接剑在手,但觉莫名亲切。
“此乃断虹,是昔年大冶韩欧子为大王铸。”越夫人款款言道。
韩生似乎有点明白了,这韩欧子也姓韩,莫非是自己的祖辈哪一个?
越夫人又道:“妾女流之身,不便招待韩公子,就请两位章公带韩公子在此一游。”
须臾,章公至,是两个精神矍铄的老人。老人呵呵大笑:“我等早已识得韩公子,今日何其有幸为公子导游。”
游览毕,仍使小月带领,进了来时的洞口,巨蟒玉京子已经在此等候,衔着明珠在前引路。行至一地时,小月说:“从这里一直走,不用拐弯,你就可以出去了。”
韩生出得洞来,外面依然烈日炎炎,两株大樟树在风中微微摇曳。问过往的农夫,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韩生回到书院,谎称自己因急事回家了一趟,没来及请假云云。
后有好事者,得知韩生的经历,乃报与朱王,朱王亦慕仙药,于是遣人前去探寻,却怎么也找不到,所以不知道韩生说的到底是真,还是假?于是再派人去找韩生,韩生已经不知去处,此事就不了了之。
有博学老儒考证,说:“勾践灭吴后,范蠡功成身退,泛舟五湖,煮海为盐,成为巨富,号陶朱公。其小女婵娟却不为富贵所累,一心向道,隐居在武冈州附近的同保山,常以药石救治村民,被村民尊为仙姑。越夫人之自称,是其不忘故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