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 见 书 包 …
王忠义
看着现在孩子们的书包,鼓鼓囊囊的,背在肩上走起路来,一个个都低着头、弓着背,小老头似的,心里不禁生起一阵阵怜惜。无可奈何下,学生家长们想出各种办法来。有接送条件的,负责接送的人(多为爷爷奶奶)将沉甸甸的书包背到了自己的肩膀上;没条件接送的,不少人给孩子买了拖拉包,或是小手拉,变背为拖。苦就苦了那些没人接送、家里又没给买手拉的孩子。不知减了多少年“压”,也不知减了多少年“负”,实在是没见学生们书包的重量减轻多少。
不由得想起自己读书求学时的情形来。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我步入了学校的大门。记忆里,小学几年,同学中好像没有几个背有书包。也好像用不着背书包,就那么三两本书,拿在手里、夹在腋下怎么都行。作业本不多,作业基本在学校完成,根本无需拿回家。少数几个同学背的书包,是他们的母亲用旧布(也有个别用新布)一针一线缝制起来的布袋。其实有布袋书包比没有的要好,毕竟上学路上往肩上一背,不用时时刻刻手里拿着。特别是男孩子,追逐打闹,手里拿着书本碍手得很,多数情况占不到便宜。所以没书包的同学对那些有书包的人羡慕得不得了。为了能有一个书包,不少人在家里没少哭鼻子,没少流眼泪。我的母亲在我上学前,就早早地用一些从破旧衣裤上剪下的布块,为我缝制好了一个精精致致的书包。就那么一个布袋书包,上下学路上,让我在同学面前增添了多少自豪与风光。这布袋书包伴我度过了小学时光,脏了洗,破了补。几十年过去,昏暗的煤油灯下,母亲为我缝补书包的情形仍然清晰记得,而我的母亲却在八年前永远地离我而去……
初中时,同学们都有书包了,各式各样的:新的,旧的,手工缝的,店里买的……最令人羡慕的,数那些背黄色帆布书包的,包的外侧印有红色“为人民服务”或“向雷锋同志学习”字样。那可不是随便哪户人家的子弟都能有得背的。包里书也不多,书包在肩,基本感觉不到它的份量。初中同学有的来自城步架冲,有的来自威溪大坝脚下的唐家塘,有的来自落冲大垄对面的蔡家坊、黄木井……年龄上有三四岁的差距。印象里,几位年纪比我大些的女生,天天背着个花布书包晃来晃去,潇潇洒洒,漂漂亮亮,是懵懂青涩的我心底里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
上了高中,黄色帆布书包多了起来,布袋书包也还稀疏地有人背着。课程虽然有所增加,但书本实在不算很多,不至于要将书包塞得装不进。让我欢喜的是,自己终于背上了想了好久好久的黄色帆布书包。背着这书包,秋冬春夏,晴好时日,风霜雨雪天,日复一日,在家与学校间,每天步行往返十来公里。
几十年过去了,孩子们的书包款式越来越多,质地越来越好,也一天天变得越来越重。看看被沉重的书包压得喘不过气的孩子们,有时免不了想,若是将他们肩上的书包,换在自己当年高中时肩膀上……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王忠义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