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文学 浅议校长同教师的心理关系与管理

浅议校长同教师的心理关系与管理

钟文晖 2009-05-03 09:30 1

在现代学校管理中,校长不仅是教师的组织者,领导者,而且应该是教师的知心朋友。

校长是教师的知心朋友,指的是在学校管理中,校长和教师之间是一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同志式的民主平等的关系。因此,校长应该是教师们可以信赖的人。

现代学校管理心理学认为,学校管理是以对以人为工作核心的管理。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校长必须尊重教师、信任教师,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校长要吸收教师参与学校管理,依靠教师是一条基本原则。这就是要求校长通过制定有效的政策、制度,寻找上级和下级的最佳结合点,校长和教师的关系首先是一种心理关系,然后,才是工作关系。

学校工作的实践也表明,只有融洽教职工与领导的关系,才能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减少工作上的主观失误,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组织效能。

为此,笔者认为,校长与教师之间要形成一种融洽的心理关系,就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引起注意:

一、知人善任、合理安排,是校长与教师形成融洽心理关系的首要前提

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是领导者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之一。”作为一校之长,必须有知人之明、善任之能、容人之度。必须全面了解和熟悉教师,做到知人、知情、知心。知人,就是以静观动,了解教师的长处和短处,优点和缺点,兴趣爱好、专业知识水平,工作态度、业务能力,组织能力等等。知情,就是在与教师的闲谈中,了解到教师的经历,家庭情况、社会交往、生活状况。知心,主要是掌握教师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所反映出来的人生观、世界观、愿望与要求等。

合理安排教师就是指学校安排教师工作时,因事择人,尽量照顾教师个人的专长、知识水平、工作能力和个性特点,大胆使用教师的一技之长。

只有这样合理使用教师,才能充分发挥教师队伍最佳的整体效能。

二、经常与教师交心通气,是校长与教师形成融洽心理关系的基本途径

麻雀虽小,肝胆齐全。学校工作也是千头万绪,错综复杂的。学校领导要主动找教师交心通气,主动向老师征求学校工作的意见,主动与教师谈心,以求得校长同老师们在思想认识上和工作上协调一致。当然,我们所说的交心通气是真诚的,决不是那种徒有形式的虚假的“笑面虎”行为的矫揉造作。

三、尽力为教师排忧解难,是建立校长和教师心理关系的关键

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虽说有点不妥,但我认为说 “士为知己者用”也不为过。目前,各级党政领导对教育非常重视,教师的地位有了提高,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都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教师队伍庞大,各方面的心理需要不可能全部满足,还有一部分教师的条件比较艰苦,困难也比较多。特别是一些“东南飞”的“孔雀”——内地来的教师,他们抛弃原来的工作基础,千里迢迢来到这改革的前沿阵地,人生地不熟,有一个重新适应的过程,所存在的困难也就更多一点。他们为了取得同样的工作成绩,往往要克服更多的困难,付出更多的辛勤劳动。作为校长,则应更多地从思想上、生活上、工作上体贴、关心、鼓励这些教师,真正做到“地不分东西,人不分南北”,齐心协力,一切为了教育教学工作,一切为了振兴教育。当然,如果认为“你们外来的教师来跟我们争饭吃”,“我是地头蛇,强龙压不过地头蛇”,那就是大错特错而又太没水平了。

校长为教师解决了一些困难,有时甚至是很小的困难,这些教师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无形中,老师便与校长贴心了。在实际工作中,求人办事,总显得有几分谦卑意象。当教师有所求时,作为校长,要待之以礼,热情、谦和地接待,决不可盛气凌人,总自认为自己是老大而显得高人一等。对所求之事,按原则办理,能办之事要尽力而为。只要教师提出的困难和要求合理,并且在校长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可以解决,作为校长一定要即办不拖。教师提出的困难和要求合理,但在学校权限范围内不能解决的,如夫妻分居,家属工作按排,子女就业等等,作为校长,应该把教师这些实际困难当作自己的事,尽快地如实向上级领导反映,以便使上级领导及时清楚地了解教师的实际困难,酌情予以解决。切不可对教师的事置之不理,或者要看看自己能不能得到好处,而对自己的事就翘着屁股钻。

四、妥善管理教师,是建立校长和教师心理关系的不可忽视的重要条件

现实生活告诉我们,除了加强对教师的尊重、信任、培养和提高、制度约束等常规性的正确管理之外,作为校长,还特别要注意培养教师的集体意识,增强集体凝聚力。

在培养教师集体意识过程中,首先是要注重校长本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也就是说,平时在工作中要做到作风民主、深入实际、联系群众,决不能做“笑面虎”,更不能有“你病好过我头痛”、“你死好过我死”的意念。俗话说:“当家不闹事”。绝不能这一次利用这一股力量去对付那一股势力,下一次又利用那一股势力来对付这一股力量,以达到自己所谓玩弄“平衡”、“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目的。在工作中要敢于揽过,要敢于自己挑担子,要有自己的主见,有关学校的政令不可朝令夕改,或者总玩弄什么“此一时彼一时”的手法,否则,会降低教师对学校的有关政令的可信度。要注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但不等于是扶植亲信。要以身作则,能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乐于推功揽过。要善于发挥班子其他领导者的积极性,“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嘛,不要“凡事只有自己说了算”,更不可有了成绩是自己的功劳,出现失误则找一个“替罪羊”了之。要谦虚谨慎,平易近人,使教师都乐意在学校这个集体里工作。学校有了成绩归集体所有,功劳记在全体教师身上,学校获得荣誉也是集体的,工作是教师做的,必须给予肯定。教师取得了成绩和荣誉,作为校长也应感到高兴而不可“妒火”烧心,更不要在本单位去跟教师抢占那可怜巴巴的一年一度的所谓评比优秀、先进的指标。如果真正有抱负的话,就要让自己走出学校、面向省市而去争取成为省市一级的优秀校长和名校长。

其次是要公正地评价教师,在实施一系列制度的过程中,学校应没有特殊人物,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提倡并实行公平竞争。对每一个教师都要能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对教师工作的检查、记载、汇总既要全面又要有始有终。不要搞也决不能搞“两面三刀”、“阳逢阴违”、“欺上瞒下”、“上捧下压”的一套。一定要光明磊落,否则就会“上梁不正下梁歪”,让人觉得在学校这个集体里没有安全感而人人自危。校长本身硬了,工作做到了实处,教师自然地就会感觉到:自己在集体中受到了尊重,得到了信任,自己的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了肯定,增加了安全感。

这样,就会形成一种集体意识,形成集体的凝聚力。老师们都认为自己是学校的主人,学校的工作就是教师自己的工作,学校集体的每一个细小方面的成败都能引起全体教师感情上的共鸣和行动上的关注。因为,一个单位要想兴旺发达就要靠人才,要靠人才就要留住人才,而一个单位要想真正地留住人才,无非就是靠事业留人,环境留人,待遇留人,情感留人。如果这些因素一样都没有,怎么能留住人才呢?

总之,现代学校管理心理学要求校长要通过多种沟通渠道进入教师的心理世界,要以多层次、多测度、多水平的观点来研究校长与教师的心理关系问题,充分发挥学校全员的整体效能,使学校工作以一个崭新的局面出现于当今的时代。

2001年3月12日

阅读 6593
分享到:
评论列表

钟文晖

说来也是,没作过校长的人是不好评论校长的言行的哦!隔行如隔山!

2215年前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