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缘起:7月9日,常州当地论坛上一女孩向一年轻男子下跪磕头的图片,引起不少市民的热议。据说这是常州某培训机构的老师收徒时直播的场景。有人认为“磕头拜师”是封建遗留的“糟粕”,现代社会不该再出现;也有人认为对此不应过分上纲上线,因为传统文化传承离不开仪式感。“磕头拜师”,是“糟粕”还是精华?该剔除还是传承? [正方]“磕头拜师”是仪式不必上纲上线■ 林日新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雅称,古老的中国更是一个讲究“仪式感”的国度:读书人启蒙要磕头跪拜圣人孔夫子和塾师,木匠入行要磕头跪拜祖师爷鲁班和师父,学生意要磕头跪拜陶朱公或财神菩萨……“拜师”是手工业、服务业和娱乐业等多种行当的职业民俗。曲艺界和武术界,自古就有“磕头拜师”的规矩,而且颇为看重。据媒体介绍,当代小品大师赵本山收徒还是坚持行磕头跪拜仪式的。这些,都证明了“仪式感”在国人心目中是根深蒂固的。 自古以来,“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徒弟向师傅行磕头跪拜仪式,表达了学生对师父的尊重,让老师有一种责任感,时刻记住徒弟的嘱托。可以说,“磕头跪拜”是个标志性的仪式,有助于增强拜师的隆重感,利于艺术流派的传承,当今许多艺术流派因为没有传人导致流派的失传。而且,拜名师既可以在艺术上有所长进,也更容易得到业界的认可。在当今这个道德滑坡、信仰缺失、人心浮躁的时代里,增强拜师的仪式感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此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益派咨询对1926人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刚参加工作时,70.7%的受访者赞同有入行仪式,74.5%的受访者觉得入行仪式对增强爱岗敬业有帮助。今年的调查则显示,“79.8%的受访者表示生活中仪式感重要”。 总之,“磕头拜师” 是我们民族表示尊敬的最高礼节,我们不能因为它长期在封建社会存在就简单地归之为“糟粕”。其实,跪拜是中华民族尊重长辈理念的体现,在某些讲究传承的传统行业里,保持一些传统礼节无可厚非。对于今天新闻中的“磕头拜师”,只要没有强迫,徒弟出于尊重,行跪拜礼完全可以,旁人不应对此上纲上线。 [反方]“磕头拜师”有违平等可以休矣■ 邱泳镜 有人认为“磕头拜师”只是一种仪式,不必大惊小怪。笔者则认为,既然“磕头拜师”只是追求一种仪式感,那么下跪并不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步骤,不应将其视为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传承下来。下跪拜师从本质上讲,意味着弟子对师父的一种臣服与信从。受跪者为尊,跪者为卑,在三纲五常的旧社会,师父不仅有权力命令弟子下跪,甚至可以动辄体罚他们。在电影《霸王别姬》中就有徒弟因动作练习不到位被师父施以鞭打等处罚的镜头。 不可否认,在旧时代,下跪拜师与其他江湖规矩确实有利于构建系统的一套行业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稳定社会秩序的目的。但在今天,下跪拜师不但与共建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背道而驰,还有违现代文明社会人人平等的准则。平等自由是现时代主流。美国总统林肯曾经说过,“所有的人生来都是平等的”。各国仁人志士为了实现平等摇旗呐喊,甚至不惜流血牺牲,进一步佐证了在现代社会平等的重要性。下跪拜师的一跪中,不少弟子感受到的是师者的高不可攀和遥不可及,人为地筑起了一道高墙,这一行为从根本上背离了人人平等的要求。在我们推崇的教学相长氛围中,敬一杯茶、恭敬地向老师鞠一个躬,就足以完成整个拜师仪式。此举简单而不失礼节,更不会让学生产生不必要的精神压力。 文化传承对于一个民族的精神文明和社会制度路径选择有巨大的影响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与理性的认知,传承好传统,剔除旧陋习。在移植传统文化这棵大树的同时,也要注意修剪丛生的枝干,而不可一味任其疯长,危害根基的稳固和新叶的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