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进城回家,都得经过此地,大人们有时也大方地让我进去品尝;长大工作后,骑车回家,累了、饿了,就进去来一碗。那悠长的香味,至今想来口水直流。后来我离开了故乡,就再也没有吃过南门口的米粉了。
前几年回武冈,朋友热情款待,请吃米粉,我就向夫人、小女神侃这店的米粉如何如何好吃,风味独特,绝不亚于重庆的麻辣小面。这一吹,让她们神往了几个小时,巴不得主人立马来请。
主人终于来了,小女非常高兴,催着我与谈天说地的朋友快点走,不要只顾叙谈而慢悠悠的。约二十来分钟,我们就到了南门口。一见到久违了的米粉店,我也很有几分喜悦与激动。进入以后,感觉就不那么好了,地方狭窄,总觉得不大卫生,脏兮兮的。小女脸色也是晴转阴。小孩无忌,很是寒碜了我们武冈几句,流露出对南门口的米粉的不屑,弄得朋友和我很不好意思。
我想,在保持传统风味的同时,还是应与时俱进,整修扩容势在必行。这南门口的米粉店也曾是武冈名小吃,不能这么衰落下去。一名小吃,可以提升当地的软实力的,是投资再多的铜板也换不来的。君不闻,云南的过桥米线、兰州拉面简直就成了这些地方的一张炫人的名片,名扬天下。
据周宜地老师说,米粉店新修了,搬到原店的对面去了。 等有空回家时,也去新地方坐一坐。
附记:皖籍同窗介绍其他地方的米粉
这东西在我们江南那一带称米面,以区别于面粉做的面条,后者称挂面。江南人吃面粉不多,小时,挂面似乎比米面还要稀奇一点,吃挂面必定有油煎荷包蛋,或者是鸡肉什么的。米面就没有那么多讲研了,一般是著着吃,加上一些剩菜汤水罢了。每年冬天,家家都要做的,做法是把稀米粉在热锅上一铺,成一布状再揭起,用刀划成条条,就放在竹筛上凉晒,将干时又把它拧成马花状,再晒干,最近用大竹箩存起来。当时的作用有点象现在方便面,可以随时拿煮开即吃。钞着吃,在我们偶尔会有,但比较少见。我第一次吃这个,就是在去重庆途经武汉时,下了轮船,准备转火车前,在码头边一家餐馆吃的,五元一碗,很饱了。因为接着就坐了可怕的二十七个小时的火车,车厢里人多得要命,根本动不了。一天一夜,只吃点随身带的饼干之类的东西,再聊以充饥的就是上车前吃的那油亮亮的钞粉了。自此之后,就对这东西有感情了,吃着必吃一点。
下次就等你带我到武冈品尝一下。
补记
前不久,回了一趟武冈老家,又拉上全家去了一次南门口的米粉店,仍在原来那老地方,并未如周老师所说搬迁了。在城里都呆了几天,也品尝了好几家粉店,要说味道,还是南门口的好,可一说到其卫生状况,却仍然如旧,没有一点新气象。厅内黢黑,光线也暗淡,更衬托其黑不拉几了。至于那烹煮米粉的灶台及其四周,就更是黑得令人倒喟口,黑的油烟及灰尘都清晰可见。
童年美好的回忆也随着这黑不拉几顿时黯然失色,休提矣!
2008年8月
图片说明:煮米粉的灶台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唐言宋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