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资讯 厉害!武冈这个中国工程院院士,你认识吗?

厉害!武冈这个中国工程院院士,你认识吗?

武冈人网 2021-02-26 09:50 5
红楼一痴点评:钟院士中学是不是武冈一中毕业的?我以前好像听人说起过。记不得他是一中还是二中毕业的了

厉害!武冈这个中国工程院院士,你认识吗?

来源 | 新华日报

配图摄影 | 曹骁勇 杭添

编辑 | 任怡璇


用复杂理性的建筑

奏响城市的“交响乐”

他是不落窠臼的东大建筑人


六十年授业解惑

精细致密 淳朴善良

他更是治学做人的典范

他就是钟训正院士

今天

一起来走进他的“建筑人生”!


image.png


钟训正1929年7月9日出生于湖南武冈,建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建筑设计研究与创作。


“由环境所衍生的建筑是有机的和富有生命力的,创作中首先要去顺应环境,进而才能使环境为人所用。”


作为中国当代杰出的集建筑教学、设计创作和建筑绘画成就于一身的建筑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钟训正提出的“顺其自然,不落窠臼”的建筑思想,在建筑学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他致力于探索建筑与城市环境的相得益彰、建筑对历史文脉的延续,为祖国奉献了多项经典作品,其中北京火车站和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于2016年9月入选由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联合公布的“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城市是未完成的交响乐


对南京乃至全国人民来说,南京长江大桥早已成为铭刻在心的“国家记忆”,而其“三面红旗”的桥头堡设计者正是钟训正。


image.png

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方案图


30岁开始设计,40岁建成,90岁回览,钟训正与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结下了半个世纪有余的缘分。在大桥封闭维修后再次通车的2018年12月29日,钟训正出席了剪彩仪式。面对修缮一新的桥头堡,面对众人“忆当年”的提问,他以惯常的淡定微笑着应答:“没什么(了不起)的……”


钟训正师承杨廷宝、童寯、刘敦桢等建筑大师。“我是怀着激情和绮思踏入建筑学大门的。”钟训正曾回忆,真正开始跟老师们进行专业学习后,才发现“原来建筑竟是那么复杂,那么实际和理性”。


image.png


经过多年的学习和探索,他继承并创造性地运用了学院式建筑教育传统中的团队协同方式,取得了建筑创作、教学研究和建筑绘画三方面的丰硕成果。


他与孙钟阳、王文卿组成的“正阳卿”建筑创作小组,创作了无锡太湖饭店、甘肃画院及敦煌研究中心等一大批设计精品,并大多获得了建设部、教育部等优秀设计奖项。


三人合作编写的教材《建筑制图》获得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至今仍被东南大学等数个高校建筑系沿用。其绘画作品集一直是建筑系学生临摹的范本,其中《建筑画环境表现与技法》已经印了四十多版,成为建筑系学生的经典教材。


image.png


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后,钟训正依然弦歌不辍,创办了“环境与建筑研究中心”,汇集了单踊、韩冬青、冷嘉伟等中青年老师协同工作。


在教学和实践之余,他还担任省、市内外各级政府的建筑与规划顾问,出席各地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的发展战略、决策研讨论证会议,为国家的城市建设出谋划策,提供最高层次的专业支撑。


“如果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城市则是一首永存的未完成的交响乐,它是否优美和谐取决于对城建档案的重视,可以说城建档案是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音符。”


钟训正对城建档案工作的发展也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此外,他还在多个场合对城市建设中存在的挥霍资金和占用土地资源等奢靡、浪费现象予以抨击。



“顺其自然,不落窠臼”


上世纪80年代,钟训正曾作为访问学者赴美14个月。在此期间,他参与了美国印第安纳州首府印第安纳波利斯市中心广场及旅馆等方案的设计,充分展示了在建筑表现和建筑设计方面的过人实力,同时他也深切体会到国内外建筑教育及设计实践方面的差异。


“西方建筑师通常立于城市的角度处理新旧建筑之间的关系,而这种顾全大局的整体观念恰巧是我国建筑师、业主、决策者们所欠缺的。”


经过深入的研究比较,钟训正认为,中国的新建建筑往往以我为中心,造成城市群体的混乱的局面。在此后钟训正及“正阳卿”小组的创作实践中,始终坚持这种大局观,深入解读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体现和谐统一的美学价值。

他们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建筑思想“顺其自然,不落窠臼”,成为中国特色现代建筑的积极探索者和引领者之一。他们认为,由环境所衍生的建筑是有机的和富有生命力的,创作中首先要去“顺应环境”,进而才能使环境为人所用。这里的环境既是指建筑外部环境,也包括建筑设计活动的历史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技术环境等。


image.png

苏州拙政园写生


城市建筑是“城市的构件”,人们总是通过具体的建筑来感知城市。在城市建筑设计中,钟训正也以顺应城市肌理结构的原则,探索一种中国文化语境下的现代建筑形式,以人为本,营造良好舒适、讲求意境的空间,达到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在城市建筑设计中,他还充分运用虚实结合的方法,以“实”组织空间,以“虚”创造环境和氛围,引入景观。

“不落窠臼”则提出“向前走一步”,不照抄照搬,不固守学术流派,在设计中求创新。


image.png

捷克布拉格


“我们总不能满足于熟练地掌握传统建筑的法式和手法,总该有所创新,总该有点时代气息,躺在祖宗的荫庇下混日子是没有出息的。”


钟训正认为,处于继承与创新过程中的建筑师,必然要经历一个艰辛的探索的过程。“在建筑创作中探求中西结合、新老结合,初期会产生一些不中不西不伦不类的东西,但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随着经验教训和知识的累积,量变导致质变,将逐渐掌握传统与创新的平衡。”


image.png

太湖饭店方案图


“在对传统的继承上,除非是古建筑的复原,不应是传统形式的简单的复制,应不求形似但求神韵。”钟训正认为,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之间应该有一定的文脉、气质上的连贯性,但其艺术性、技术性和科学性都应该与传统建筑有明显的区别。

钟训正还认为,建筑师的创作是群体创作,是与已经存在于城市中的建筑发生对话,必然受到已有城市建筑的影响。不尊重现实、过分彰显自我、挑战大众审美的建筑设计作品显然是很难受到欢迎的。


“建筑师的创作不仅仅是自我建筑创作理念的表达,有限制的设计恰恰给了建筑设计多方权衡、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挑战,而这正是建筑设计的精髓所在。”


鼓励探索与创新


“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自1952年步入讲堂,钟训正从教60余年,经历过困惑踌躇,也有过忙碌忧心,他数十年如一日对教学兢兢业业,培养了近60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他的学生毕业后分布在全国各地的高校建筑院系或各大设计院,多数都担任着学院(设计院)级领导或教授、总建筑师等职务。


image.png

钟院士为学生们作教学示范


在学生们眼中,钟先生为人淳朴善良,教学精细致密,堪称做人与治学的典范。“钟先生从来都认为自己是一个普通的建筑人,做了他应该做的事。”

他的学生丁沃沃说,钟先生的弟子们曾经编纂了一个记录钟先生学术成就的专辑,钟先生看了后一脸茫然,诧异地问道:“你们是在说我吗?我听着好像是另一个人,这个人的确很好,但不是我吧?”众人大笑道:“先生,这些都是真事啊!”

钟训正一直提倡实践为核心的研究生教学。“在密集的改图中,方案中的设计不合逻辑、表达不到位等都会被严格仔细地指出和修正,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专业学习收获非常大。”学生马骏华说。

由于建筑学科的综合性与开放性,建筑系研究生论文题目涉及历史、政治、文化、经济等诸多领域。学生们说,钟先生从不限制学生的思路,但始终坚持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基本准则。

2010年,年逾八旬的钟训正还指导学生以《人居空间形态初探——对汶川地震灾后居住空间规划设计的思考》为题,研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体现他一贯的关注国计民生、求真务实的教学思想。

image.png

奉献了大半辈子的钟训正如今已步入鲐背之年,可他仍心系“同道后生”:在其90寿诞之际向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捐赠50万元。受到老师的感染,弟子们积极跟随捐赠,成立“钟训正—青蓝基金”,用以激励建筑学院的学子的学习、探索和创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东大送我情’,我想在有生之年尽绵薄之力,助同道后生之学业,实现其梦想,成就其未来。”钟训正说。


他追求创新
用建筑书写凝固的音乐
心怀家国
率先垂范激励“同道后生”

你身边是否也有
像钟训正院士一样
用一生践行止于至善的东大人呢?
快来评论区分享吧!



阅读 1.2万 1
分享到:
评论列表

言宋

武冈在外的,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科,突出的极少。这位院士,值得点赞。

3年前

人网网友

这个武冈人是可以自豪一下的

23年前

两担谷

高龄!武冈人的骄傲!

13年前

红楼一痴

钟院士中学是不是武冈一中毕业的?我以前好像听人说起过。记不得他是一中还是二中毕业的了

13年前

金手指

对一名工程院院士,只有一句“出生于武冈”,无论是民间或是官方,个人觉得是不是有点不够。祝福钟院士

23年前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