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许鞍华导演的电影《黄金时代》。作为传记作品,它并不在意以充实的故事和跌宕的情节讨好观众,而坚持自己的审美,以缓慢推进的故事和一段段独白来支撑一个女人的生平。
这部因过于文艺而不叫座的电影,虽时长三小时,在我看来,却不显冗长。电影本身的气质迷住了我。它的一切都是文艺的,有着撷取人灵魂的魅力。电影的画面一直是美的,古旧斑驳的背景、深色简洁的服饰,反衬得人物更显鲜妍。而汤唯诠释的萧红,正是我想象中的模样:忧伤、明媚、孤独、安静,怀着满腔的才情,却又是一生艰辛。
萧红是一个异类。本名张乃莹的她,一生都在追寻和依附男人,却总也逃不离被男人抛弃的命运。
首先是为学业而私奔。可惜表哥顶不住压力扔下她走了,将一件本可成为佳话的私奔陷于尴尬。
然后是为结婚而同居。私奔不成想回归包办婚姻,却也只能与之同居于小旅馆坐吃山空并终成累赘,男人逃了,留下身怀六甲的她因欠费被软禁在小旅馆中。
之后是为爱情而厮守。上帝派萧军来拯救她的人生,他们共同渡过了那么多艰难的岁月,按说是美好了,可终究是有说不清楚的隔阂,最后他为抗战的理想走了,她心灰意冷而投奔他的朋友。
最后是为安定而结婚。她将唯一一次婚姻给了端木蕻良。他们的相处似乎也有甜美的味道了,但内核还是苦的,在逃难的关键时刻,他抛下她一个人先走了。
萧红在各种抛弃中,坚强又孤苦地活着。两次怀着前任的孩子嫁给另一个男人,这是怎样的一种分裂?她生性的凉薄,在作为母亲的时候就表现出来了。第一个孩子,她坚持不看一眼就送了人,第二个孩子,存活不过三天,甚至有谋杀的嫌疑,她没有一滴泪。不知道她是因为对爱情的失望而不爱这结晶,还是作为文艺女神不愿被孩子捆住手脚?
然而萧红也是幸运的。萧军发现了她,鲁迅扶持了她,还有同时代的作家和朋友们,梅志、白朗、聂绀弩、胡风、丁玲、许广平、张梅林、骆宾基……他们都同情她、接纳她、帮助她。
她又是天真而不晓世情的,不知是因为孤独,还是出于对鲁迅的仰慕,她一次次去许广平家里,一呆老半天,成为别人的负担。但也就在那个时候,有那么一个细节,她穿着红色的衣服在鲁迅面前转圈,这一刻的她,展现了她少有的娇俏。
我很难评价萧红的爱情。在那兵荒马乱的时代,一个弱小女子不屈从于世俗的抗争,已经够惊世骇俗了。只是运气欠佳,她总是遇人不淑。如若与表哥私奔成功,她会成为一段佳话的主角。如若一开始就同意包办婚姻,她会成为一位平庸的富家太太。如若萧军不那么大男人主义并有暴力倾向,二萧的爱情也会善始善终并感人至深。如若端木不那么懦弱,她也能拥有一段安静美好的岁月。
她如此不幸,惊世骇俗的每一段选择,都最终以尴尬收场。只是这乱世颠离,她不断追寻然后发现错误又改正错误,最后发现还是错。人生如此艰难,她只不过是被生活的流水裹夹着,慌乱无助中,抓住一根又一根救命稻草。你恨其不独立,却也见她大着肚子在战乱中独自穿梭,倒在路上爬不起眼睁睁看着船开走的那一刻,她既无助、又坚强。这一切,我们不曾经历,又如何真正懂得?
有才情又美丽的女人,世界总会对她格外宽容些。我虽哀叹她的种种不幸,也哀其不能真正独立,却爱上她的才情与孤独。她终究是个小女人,寻找爱情又审视爱情,依附男人又终无所依,身处战时又远离政治。她抒写深入内心的文字,不迎合那个充满抗战激情的时代。
只是,时光容易流逝,鲜花总会调零。她最后的日子,是在战火纷乱中,病痛交加地度过。
短短三十一年的生命,她唯觉得在日本的那一小段时光,是她人生的黄金时代。是啊,那段短暂的光阴,不用为衣食纠结烦恼,不用为爱情患得患失,她可以尽情写下自己的作品。远离了纷争,一切回归最自由的状态,又怎不是最美好的状态呢?
而萧红身处的时代,也是那一个世纪的黄金时代:文艺、自由。他们用心创作,他们交流进步,他们互相扶持。在自由的环境下,尽情展露他们的才华。最记得一个画面,二萧在朋友处,看他们排演话剧,那欢声笑语,真是那个时代的温暖。而后半个世纪的种种,文人们的广受戕害,以此观照,直教人扼腕叹息。而对比丁玲在五六十年代遭受的命运,萧红的生命终结于四十年代初,也可说是一种幸运。
萧红曾预言自己,将来也许没有人看她的作品,但有关她的绯闻,会永远流传。是的,在这个乐于八卦的时代,一代才女的情感八卦,总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而文学作品,则需要一定的鉴赏力。但是时光流转,绯闻虽然未曾消散,但好的文学作品,会如大浪淘沙般,最终如金子般显现。那个时代已经过去,那些充满激情的抗战作品逐渐被遗忘,而萧红的作品,却因其真实的人性而具有更加清新而深远的生命力。
有着缺憾的真实,总是能打动人心。就如我爱萧红,虽然她爱情纷乱,虽然她不够独立,虽然她生性凉薄。或者也正因为她的种种不完美,让我觉得她有人间烟火气,我喜欢这人间的烟火。毋庸置疑,萧红的一生是凄苦的,但,凄苦也是一种人生。比起平庸的幸福,我更爱这深刻的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