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资讯 自杀来自心理的承压力

自杀来自心理的承压力

冷面书生 2021-04-09 15:20 1

自杀来自心理的承压力


IMG20210404122742.jpg在人类的生命史上,每一个自”我“的诞生,都是属于偶然性的,从父母的相识、结婚、同居哪怕是相隔一天、一小时、或一分一秒,怀孕的就不会是你。所以,人们总说父母给了我生命,恩重如山。


有幸来到世上,成了生命中的一份子,那是运气。在我们这个地球上,弥足珍贵的是生命,而在数以亿计种类的生命中又数人类的最珍贵,而且一个生命永远只有一次,并不是佛教所冠以的生命可以世道轮回,故珍惜自身生命也是自然法则。任何一个生命不管是高级还是低级,都是想把自己永远的留在世上,多么不诚愿的死去。而自然富于人类的寿命也就几十百把年,这个时间与天不老,地不荒相比又是何等短暂啊?


然而,就在有些人修仙俢道,寻求不死药而想达到永生的同时,另一部分人却走不完本属于他的生命征程而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去自杀。


如今自杀的数学生最多,从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各个阶段都有。最近看到一则新闻:一个二年级的小学生挨了老师批评,投水自杀了。一个只有十二岁的孩子就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在学习中,生活中受不了半点挫折,即便是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也理不出头绪。难道这么小的年龄就会渲染了”存在主义“的西方哲学。认为生命来到世界,就是绝对的自由,哪怕是来自外界的半点约束就认为活着毫无意义?最近网上又发布了山东女大学生宿舍服药自杀,还写下一千多字的遗书,遗书中写道:即使她没死只有昏迷被人发现也请不要抢救她,因为救过来之后她还得继续自杀,看来她是铁了心要结束自己的生命。可在遗书中,她也说到生命是那么宝贵,谁都不想死之类的话,她是在极度的矛盾边缘徘徊,最终选择结束生命。mmexport92c0a8b3a3cff57e477fc3d333ba9df7_1617876151195.png


在人间,有谁活着,不像是一场炼狱。你不能哭,因为,你已经没有资格放弃。命运给了你这场劫难,并不是让你躺在痛苦的坑里自暴自弃,而是要让你用一生的反击,书写出一个跳出坑口后饱满丰富的人生。奉劝你们,无论如何要鼓足活下去的勇气,命运会在某个时值段改变的。杨玉环被逼做了尼姑,后来成为贵妃;甄嬛被逼做了尼姑,后来当了太后;武媚娘被逼做了尼姑,后来做了皇帝,这几个历史上的女人只要稍微孱弱一点,一定就自杀了!


当然,自杀自古就存在于人类社会,不过自杀虽然是一个概念,但在促使自杀的形式上有着千差万别的。可以肯定,过去的自杀群体绝对不是以学生为主体。


本人在乡村行医多年,记得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农村自杀的案例发生很高,一般是一些妇女。年轻的妇女往往表现在婚姻方面。那年代,婚姻形式一般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丧失了全部的个人意愿,在背负着过于沉重的枷锁无法自拔的情况下,在对人生到了绝望的境地,只有用结束自己生命的形式来抗拒悲惨的命运。其次就是那些已婚妇女,她们大多是因为家庭贫穷而导致矛盾激化的结果。还有很多老年人,他们是无儿无女,生活无着落,也有的是儿女不膽养老人。


过去的自杀不比学生以选择跳楼为主,而是服用农药和老鼠药为主。那时候,几乎隔不了几天就有服药自杀的,经我的手就治疗过至少上百个服药自杀的。当然治得及时的、服用药量较少的、低毒的治愈率还算高,反之,就死去了。有一个妇女,家中很穷,男人很懒还爱打牌,这个女人共服了三次农药,前两次是有机磷,被救活了,第三次是含氟化物的老鼠药,没救活死了。还有一个服了五次药自杀,也是家庭条件差,男人不勤劳,生了四个女儿,遗弃了两个,公婆每天扯鸡骂狗数落女人不生崽,活活被逼死。当然除了服毒自杀的还有溺水的、上吊的、割颈的、跳崖的等等。


不过成年人自杀和未成年人自杀是有着本质区别的。成年人自杀,是经过反复思考的,在完全绝望的情况下才选择自杀的。而如今的学生自杀,往往是一时的挫折,一念之间发生的。如受到老师批评,成绩考不好受家长责罚,家庭经济状况比不上别人,早恋被对方抛弃等。总的说来,未成年人的心理比成年人脆弱得多,他们只要遇到不顺心如意的事就觉得活不下去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观念的淡化,婚姻自由为主导,性观念的变化,成年人自杀的现象已经大幅度减少,基本杜绝了。可未成年人自杀的比率在日趋增高,以在校学生这个群体为代表。要弄清楚未成年人自杀的原因,那是极其复杂的,那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造成未成年人心理如此脆弱的因素也是错综复杂的。也不能一味把责任推向学校、老师。三字经里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难道老师为了培养学生,不去批评学生,不去管教学生能收到好的效果吗?所以,每一个做家长的都要关心孩子的成长,多用时间去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亲近孩子,培养感情,经常与学校、老师取得联系。学校方面也不能一味的讲求升学率,不要以应试教育对待所有的学生,更多的是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社会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对贫困生和成绩差的学生不能歧视,以关爱为主,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不要全盘功利化,应把教书育人的职业公益化。

IMG20210404122735.jpg

阅读 8404 20
分享到:
评论列表

先进文化

文章诠释了"生命至上"!有理有据分析其原因,然后得出了论证!

53年前

作者回复:

谢谢杨老弟精评

2021/4/9 18:12:12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