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云夜谈:天机 孩子入初中,有地理课。我以前读中学的时候,地理还是学得蛮不错的,只是年深日久,渐渐生疏了。为了辅导孩子,又把地理课本拿起来,此番一读,却是另外一种感悟。子曰:“温故而知新。”确实是有道理的啊! 少时学东西,贪多求快,囫囵吞枣。青年时求学,只重科学和实验。而如今年岁渐长,思索万事万物,竟有入虚无的感觉。 言归正传。我们繁衍生息的地球看似平凡,在茫茫宇宙无异于沧海一粟,仔细推究,却有太多的巧合和机缘。 首先从生命说起,生命不能存在于极端环境中,首要的是必须有合适的温度范围,一般经验而言,这个温度范围大约在正负60摄氏度左右。我们放眼太空,恒星的温度高达几百万度和几十万度的变化范围,而与此相对的广袤空间却又是在绝对零度状态(零下273.15度)。这样温度环境肯定不适合生命的出现。 地球很幸运,它绕太阳公转的距离大约1.5亿公里,得到的热量比较适中。不妨和太阳系的其他行星做做比较:水星、金星离太阳太近了,行星表面温度有上千摄氏度;而土、木等离太阳太远的行星得到的太阳热量太少,行星表面温度太低。只有地球,或者说还有火星,因为离太阳的距离比较适当,所以有产生生命的可能。 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同时,还绕地轴做自转。我们不妨假设地球没有自转,那么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没有了自传的地球会始终一面朝向太阳,这会导致受到太阳照射的半球得到热量,始终白昼;而没有受到太阳照射的半球得不到热量,始终黑夜。月球因为其运动的特殊性刚好具备这一特性,结果是:朝向太阳的一面温度高达几百度,而背向太阳的一面温度在零下一、两百度。地球如果没有自转,肯定也是这样。我们经常在街上看到卖无烟烧烤的,圆柱状的香肠在炉子里滚啊滚,这样就受热均匀不会烤焦。地球的自转也同此理。 只是这样,或许还是不够,地球表面的温度还是不均匀。赤道得到的热量太多,而两极得到的热量太少。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地球来了个华丽的倾斜。通过南北极的地轴并不是垂直于黄道平面的(黄道平面: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平面),地轴和黄道平面有个66.5度的夹角。这一倾斜导致了太阳直射点并不总是对着赤道,而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当然不是太阳在移动,是地轴的倾斜产生了这种现象。这下好了,终于把地球表面烤得比较均匀了,除了南北两极一小块地方。那么,也许有人会问:到底倾斜多少度才是最佳的呢?有心人不妨去研究一下:建立一个地球最大可利用表面积和地轴倾斜角度的函数模型,十有八九会得出66.5度左右才是最理想的角度。 好了,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命可以勉强产生了。对于地球生命而言,我们还离不开水和大气。水和大气的另外一个重要意义是:通过水和大气的循环,进一步调节了地表温度,以便于多种多样的生物生存。伊甸园终于建成了,或者说,一台宇宙牌“空调器”诞生了。这可是一台非凡的“空调器”啊,在温度范围达几百万度的宇宙环境中建立起一个温差不到两百度的,几乎可以视为恒温的适合生命演化的小空间,并且可以毫无故障地运行亿万年之久,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为这一“杰作”感到惊叹呢?啊!—— 且慢!我们人类这样一种恒温动物经过百万年的进化,进一步发展起了自己的体温调节系统,把我们自身的体温控制在36.5度左右,变化范围还不到1度,神奇吧! 每当我漫步于广阔的原野,或者是凝望无尽的星空时,我不禁思想:亿万年的孕育难道就是为了产生我们这样微不足道的生命?无数的巧合难道就是巧合?这一切的意义究竟何在?或许我们还可以扪心自问:难道我们真的就微不足道么?生命的演化究竟是有目的,还是无目的?若是无目的,就不应该存在。若是有目的,它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持节云中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三三电脑
何老师当然博学,他当年可是重庆某高校的高材生来的啊,。
215年前
开拓无限
既然地球在高速的转 那么与空气肯定有磨察 有是什么在为地球不断提供动力
315年前
人的一切活动只是四维 空间的一点 与宇宙比起来 人的生命真的就是流星划破夜空的短暂
515年前
一切浑然天成 人就是让帝的使者 活着的人有很多一部分是为了去了解宇宙之美 社会的进步 就是人认识宇宙的过程 月亮其实也在自转的 地球为什么西向东转 如果自东向西 大部分人会习惯用左手
杨柳长风
天机不可泄露,泄露不是天机!!!哈哈!!!!!
作者回复: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天机还是天机啊!
2009/10/17 7:10:23
黄赤交角的存在,具有重要的天文和地理意义。
715年前
没有提到“黄赤交角”的概念,遗憾!!!黄赤交角: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与赤道面(天赤面)的交角,也称为太阳赤纬角。
415年前
黄赤交角=90-地轴倾斜角
2009/10/17 7:08:28
姜远林
楼主博学多才,佩服!!!
云中乘风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但他解释不了第一推动力的来源,晚年转而从上帝处寻求答案。爱因斯坦晚年致力于同一场论,却没给后人留下什么?“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615年前
夕颜
赞,可以当科普教材了
陸六66
你懂的咋就这么多呢?
可给初中一年级的小朋友做地理科普读物。
已输入0/200 个字!
挖冬笋
光明电影院和乐洋电影院
清明时节忆恩师《邵阳日报》
唐老师的“幸福号”自行车
生椰拿铁
武冈历史沿革武冈概况
武冈农村婚礼习俗纪实武冈视频
武冈米花里的年味武冈视频
武冈一中航拍记录片武冈视频
关于武冈市武冈概况
韩国-LKC螺杆真空泵滨海真空
滨海真空:干式螺杆真空泵滨海真空
朝源电动车悍马太子H4朝源电动车
免责声明:本站资料除作者特别声明原创之外,其他均来自网上,若侵犯你的权益请告知,本站获通知后将立即删除!联系QQ:165410523
Copyright © 2006-2025 武冈人网 ICP证:粤ICP备2023087779号 粤公网安备44190002007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