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1日之前,我不知道武冈人网,也不知道武冈论坛。
从1999年学会上网,到2007年,整整八年时间,我上网无非就是聊QQ,或者因为工作关系收发邮件,从来没进入任何论坛转悠过,所以,我的生活平淡如水。
2007年5月1日,是蒲楚和向明在虎门路东结婚请客的日子,在婚宴上,才知道喝喜酒的亲友大部分来自武冈论坛与武冈人网,那一刻,我被久违了的乡音与乡情所感动。
后来,我通过搜索引擎找到了武冈论坛与武冈人网,也分别进去浏览一下,感觉很亲切。武冈论坛栏目繁多,相对而言,武冈人网要简单一些,对于我这个懒散的人来说,武冈人网简单的风格适合我这种上网时间很少的人。
2007年5月7日,我注册了自己的用户名:张一。张一这个名字,是我十几岁的时候给自己起的,当时就觉得这名字简单,不会被别人弄错,曾暗自得意了许久。
上武冈人网最大的收获就是两点,其一,断断续续码了几十万字;其二,结识了很多良师益友。
从1997年到2007年之间,差不多有十年没写文章,我在刻意忘却写文章给我带来的伤害。在武冈人网,当时有很多人在写文章,且写得很好。刚注册武冈人网那会,印象最深刻的是淡淡清辉、素青、苏山、李飞还有舟子,淡淡清辉的散文唯美清新,素青的诗歌张力非凡,苏山的文笔精炼老辣,李飞的古体诗词功底深厚,舟子的文章四平八稳。
看到他们的文字,触动了我尘封十年的心结。学生时代,因为写文章曾遭到个别老师辱骂,后来一切的不如意,我全部归结到文章的头上,我固执地认为自己因为写文章而毁了自己,伤了父母的心。出来打工后,在工厂混日子,偶尔看看广东这边的打工杂志,发现上面的文章基本上都是中学水平,也不再翻阅了。上班,睡觉,日子就这样缓缓流逝。
在武冈人网看到老乡们的文章如此精彩,心里有点蠢蠢欲动,不禁思量:这样的文章我是不是也可以写出来?然后,在脑海中构思一番,悲哀地发现,我居然忘记文章是如何写的了,不知道定什么主题、如何布局、如何措辞等等,捉襟见肘,无从下手。
那时候我没电脑,我所有的文章都是在网吧完成的,如今回过头来想想,真有点不可思议。2011年元月份,我才买了台ThinkPad,才告别了网吧码字的生涯。
每次上网,我限定自己是两个小时,前一个小时,是用来玩QQ地主的,文章内容及结构,就在斗地主中间构思好,然后才开始码字。这些年聊QQ,拼音输入法速度还不慢,按正常速度,一篇两千字的文章,个把小时可以完成。如果文章稍微长一点,则要延时。为了节省开支,我一般进黑网吧,一两块钱一个小时;为了不被别人打扰,我还特意选择在黑暗的角落。就这样,我嘴叼香烟,嚼着槟榔,开始了自己的恢复性训练。
记得我第一次评为推荐的“作品”是一首诗歌《老张》,编辑是彭中南。后来,舟子、小巷月老师、言宋老师等给我很多文章加精,让我心里有淡淡的欣喜,更多的是诚惶诚恐,心怕自己的下一篇太糟糕,因而,在武冈人网发帖,我一般比较慎重,五年时间,才发了106篇(包括这篇是107篇),除却十几篇口水贴及转帖,最少有90来篇是自己经过仔细推敲的。这些文章虽然档次不够,也有明显的漏洞及错误,更谈不上什么艺术价值,但对于我却敝帚自珍,可以留作纪念。
慢慢地,在武冈人网与很多人熟悉起来了,于是也成了现实中的好朋友,这些人中,又以周宜地老师对我影响最深。
周老师平易近人,对我来说亦师亦友,聚在一起的时候,无非就是聊天话家常,很少涉及“文”,周老师的人生信条:一、不要忘记帮助过自己的人;二、绝不与不孝之人深交。我的理解:为人处世,首先得学会做人,才谈其他。
加入武冈人网五年来,我始终相信这是一个乡情平台,所以我一直坚守在这里,即使不发帖,也会抽空浏览一下,这已成为每天的生活习惯之一。
五年时间不长,也不算短,第一个五年我写纪念性文字,我希望下一个五年继续写,乃至五十年后。
将来我们老了,回到武冈城墙下面溜达晒太阳,凑在一起聊天的时候,可以回想当初我们曾在武冈人网混过,也是一件美事。
因工作比较繁忙,匆匆成文,以作纪念。
12008年底,武冈人网聚会,蒲楚、周老师和我三人合影。
22008年底聚会,周家平、杨立功和我三人合影。
32009年底,武冈人网聚会松山湖,杨树、我和彭中南三人合影。
42010年6月,在老特务的别墅后院吃饭,周老师、将军、钟老师、我和六王爷在一起聊天。
52010年6月,周老师、钟老师、老特务和我在松山湖。
62010年8月29日,我在深圳沙井结婚,武冈人网网友来喝酒。
7周老师是我的证婚人。
82011年底聚会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张一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