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资讯 该反思一下需要赵本山的底线了

该反思一下需要赵本山的底线了

鲁之洛 2009-05-06 14:54 7

在新时期的特殊背景下,从一个地域性的二人转名演员,迅速地走向全国的艺术舞台,成了大红大紫的名家,这是赵本山独具特色的艺术人生,也是一大当代中国艺术特色。之所以这样,自然包括了长年寂寞的国人需要欢笑,央视的热心扶植、吹棒,专家们的宽容和懒心以对,再加上赵本山最初的表演确有给人耳目一新的乐趣。这表明观众的确需要他,也欢迎他。这也说明他的存在是必要的,是必然的。


问题是必要的存在和必然的需要总还是有底线、有它应处位置的制约的。如同我们赖以生存的食物,我们既需要米面,也需要地瓜、山药蛋;既需要鸡鸭鱼肉,也需要各类瓜果蔬菜。尽管在人们的生活中,它们都不可或缺,但仍然有主、次之分。也就是说,就主食而言,无论在食谱中,或人们赖以健康生长的营养中,它始终是起主导作用的,它的充足与富有,也是足可引为民族骄傲的。


这联想,使我不能不想到赵本山先生的表演艺术了,是不是我们也该思考一下,作为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我国艺术,对于他的需要,会不会有一个底线。我的这种想法,由来已久,但最近听到赵本山的得意徒弟小沈阳获得辽宁省的五一劳动奖章的消息后,就更其强烈了。小沈阳表演的不男不女,以及逼真地仿唱各路名家、各种风格的歌曲,确也算是一种本领,确也能博人一笑。但他在艺术创造上的厚度与高度,是很值得人们认真拈量的。我担心的是这些难与高雅结缘的东西,只会催生人们精神上的雌化,只会滋生观众鉴赏力的平庸化。从长远考虑,它的负面影响,是不宜低估的。


是时候了,是需要有良心的专门家们,有责任感的文化艺术的领导者们,以及广大爱护自已精神健康的观众们,好好地思量思量了,思量是不是在需要赵本山这件事上有个底线,该明确是个什么样的底线了。




2009年5月1日草



阅读 4105
分享到:
评论列表

黄三畅

热捧小沈阳,是中国人的悲哀.说明中国人欣赏品味太低,也说明中国真正上档次的艺术作品很少,少得可怜.一个半男半女的人模仿别人唱一唱歌,有什么值得追捧和吹捧的呢?当地给他荣誉,可以理解,把他捧得越高,对他们当地越有利嘛.

115年前

longwell

当今时局,有央视的热心扶植、吹棒,难道还不会红吗

15年前

云中乘风

赵本山不只是二人转吧!

15年前

中南

时代的产物.

15年前

陈炜

说得好!
小沈阳获得五一劳动奖章,这实是太不可思议了!
正如鲁老师说的,再这样下去,可能我们国人就要改食咖啡为主大米为辅了。
只不知如果是这样,会不会又被人叫成东亚病夫啊?!

115年前

老特务

反对!只是品味不同,只有需要才有市场。美声交响乐团高尚吧!可是又几个人听得懂。得民心者得天下。还有,专家们一般是看钱说话。

15年前

王孝波

我喜欢赵本山但我不喜欢小沈阳!
我喜欢赵本山但我不喜欢二人转!

215年前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