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期的特殊背景下,从一个地域性的二人转名演员,迅速地走向全国的艺术舞台,成了大红大紫的名家,这是赵本山独具特色的艺术人生,也是一大当代中国艺术特色。之所以这样,自然包括了长年寂寞的国人需要欢笑,央视的热心扶植、吹棒,专家们的宽容和懒心以对,再加上赵本山最初的表演确有给人耳目一新的乐趣。这表明观众的确需要他,也欢迎他。这也说明他的存在是必要的,是必然的。
问题是必要的存在和必然的需要总还是有底线、有它应处位置的制约的。如同我们赖以生存的食物,我们既需要米面,也需要地瓜、山药蛋;既需要鸡鸭鱼肉,也需要各类瓜果蔬菜。尽管在人们的生活中,它们都不可或缺,但仍然有主、次之分。也就是说,就主食而言,无论在食谱中,或人们赖以健康生长的营养中,它始终是起主导作用的,它的充足与富有,也是足可引为民族骄傲的。
这联想,使我不能不想到赵本山先生的表演艺术了,是不是我们也该思考一下,作为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我国艺术,对于他的需要,会不会有一个底线。我的这种想法,由来已久,但最近听到赵本山的得意徒弟小沈阳获得辽宁省的五一劳动奖章的消息后,就更其强烈了。小沈阳表演的不男不女,以及逼真地仿唱各路名家、各种风格的歌曲,确也算是一种本领,确也能博人一笑。但他在艺术创造上的厚度与高度,是很值得人们认真拈量的。我担心的是这些难与高雅结缘的东西,只会催生人们精神上的雌化,只会滋生观众鉴赏力的平庸化。从长远考虑,它的负面影响,是不宜低估的。
是时候了,是需要有良心的专门家们,有责任感的文化艺术的领导者们,以及广大爱护自已精神健康的观众们,好好地思量思量了,思量是不是在需要赵本山这件事上有个底线,该明确是个什么样的底线了。
2009年5月1日草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鲁之洛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