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生态岳麓 迎接绿色奥运
这次岳麓一游,我们是风雨无阻。满怀希望而去,满载喜悦而归!
身处岳麓怀抱之中,又岂能错过岳麓文化!感受生态岳麓,尤其是站在一代伟人的墓碑前,谁又能不回顾历史,憧憬未来!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岳麓山作为南岳72峰之尾峰,能扬名于世,固因其有秀美的风景,更因其众多的人文景观和丰厚的文化内涵。山上列为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就有15处。麓山寺之古,岳麓书院之深,云麓宫之清,黄兴、蔡锷墓之烈,无不令人神往。也有人称岳麓山为“人文名山”。
岳麓山历史文化功能区位于湘江大道以西,岳麓山以东,湘江大桥以南,天马山以北、现有岳麓书院、爱晚亭、禹王碑、蔡锷墓、黄兴墓、古麓山寺等人文景观。重点安排项目有岳麓山电视发射塔改造建设、中国书院博物馆、朱张渡、西汉王陵、千年论坛、名人广场、湖湘文化研究院、桔子洲生态文化园等,以桔子洲为中心,以岳麓山风景名胜区为背景,塑造集名山、名水、名人、名洲、名城于一体的精品文化景区。景观特色以古典建筑和自然风光相结合为基调,通过实施岳麓山、桔子洲和湘江两岸的亮化工程,使建筑物与自然山水有机统一。
南北朝时的《南岳记》就提到:“南岳周围八百里,回雁为首,岳麓为足”,岳麓山由此得名。岳麓山周围有天马、凤凰、绿蛾、金牛等峰岭拱护,连峦叠峰数十公里,山中石骨巷秀,树木葱郁,如一翡翠玉屏,横丛在湘江两岸,人们称它“碧嶂屏开,秀如琢玉”,有“岳麓之胜,甲于楚湘”的美誉。所以,自古有无数的文人墨客、达官显要到这里游赏,从而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古迹与文化故事。到宋代,随着潭州讲学之风的盛行,岳麓山更是胜友如云,张、朱熹等人经常留连山间,感慨“年华供转徙,眼界得清新”,使岳麓山文化色彩更加浓厚。
还没来长沙读大学时,我就神往着去一趟黄兴墓、鸟语林、爱晚亭……
站在一代伟人墓志铭前留影,我热血沸腾,豪情满怀!黄兴灵柩于1917年4月15日,安放于长沙麓山墓地。全城下半旗致哀。万余人高唱挽歌:“一声霹雳兮,震动万方;噩耗传来兮,云暗三湘;亘古一人兮,继起炎黄;推翻帝制兮,建民主新邦;功垂葬兮,史册流芳;礼隆国葬兮,天下悲伤。”无数人列队送殡。午后3时,灵柩到达岳麓山墓地。先由谭延恺代表大总统礼拜后,朗读祭文,继由各界代表及外国来宾一齐行礼,最后鸣炮下葬。
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步行,终于来到盼望已久的爱晚亭!
爱晚亭始建于清朝乾隆五十七年,即公元1972年,创建者是当时的岳麓书院山长、大学者、教育家罗典。过去,清风峡中遍布枫林,所以罗国营企业定亭名为“红叶亭”,又叫“爱枫亭”。后来湖广总督毕沅觉得这里的景色十分切全诗人杜牧的那首诗《山行》,就更名为“爱晚亭”了。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要是到了晚秋时节,岳麓山山顶云雾缭绕,爱晚亭四周枫叶红如火、艳丽如炽,将诗中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当然春天里雨中的爱晚亭又绝然是另一种境界。四周山峦耸翠、怪石嶙峋,左右溪漳环绕,山、树、溪、石各展风流。
爱晚亭是一座典型的中国古典攒尖顶亭子。它有两套顶棚,称为“重檐”,显得气垫雄浑;它的屋顶采用四条斜脊,称为“四披”,表现稳重端庄之美;攒尖顶使得亭子有一种向心的凝聚力。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理”、重“立身”、重“中庸”、重“大一统”等儒家思想在古建筑学上的体现。同时,亭子的檐角呈反凹曲线向上飞翘,使原来厚重下沉的有了一种活泼、飘逸的感觉。加上丹柱碧瓦、白玉护栏和彩绘藻井,全面展现了这座百年名亭的古朴之美。
爱晚亭既是名胜古迹,也是革命圣地。此时此刻,我不由得想起《恰同学少年》里的情景。毛泽东同志青年时期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的和工工作期间,经常同蔡和森、罗学瓒、张昆弟等挚友一起登临爱晚亭,“指点江山,激扬发字”,有时甚至通宵达旦。当时的新民学会成员周世钊老人回忆这段时光 曾经赋《踏莎行?秋日游爱晚亭》一首:
碧涧鸣琴,红林供画,一山秋色多潇洒。为寻旧迹上芳亭,早接英风忆黉舍。
身在山中,心忧天下,凭栏熟计连朝夜。菜根为饭草作鞋,要将历史从头写。
正因如此,1952年重修爱晚亭时,当时的湖南大学样长李达请毛主席为亭题名,毛主席欣然提笔写下了“爱晚亭”三个大字,就是现在亭子门楣上的这块匾。
岳麓山是一幅历史的长卷,一曲清丽的音乐,一首抒情的诗。她带着微笑从远古走来,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她正以灿烂的笑靥、温暖的双手、开阔的胸襟,喜迎四方嘉宾,八方游客……
感受生态岳麓,与自然同声!我们做到了不带走一片树叶,不留下半块垃圾!
这个城市时刻演绎着百态人生,毕业后我们都将各奔前程。每个人都在努力寻求自己的方向!身边匆匆的人流,总是匆匆的脚步!与一些人一旦告别可能就难得再见面,不管我们身处何处,心灵深处那份岳麓记忆绝对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