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老乡戴海飞和他的“蛋居”(转)
今天在《南方都市报》看到邵阳老乡戴海飞的“蛋居”故事,觉得这老乡真够牛的,据报纸说这“蛋居”还是在老家做好后运到北京去的。不知道有人认识这牛人不?以下是在“百度百科”中搜到的内容。
24岁的戴海飞,来自湖南邵阳。今年大学毕业后,他在北京一家公司上班,面临高房价压力和租房不便,他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用竹子造出一座“蛋形”小屋,作为自己的蜗居。2010年12月1日,戴海飞首次面对镜头讲述蛋形小屋的建造过程,和它承载城市梦想。 戴海飞,24岁,刚毕业半年。利用公司的设计创意,他用竹子造出一座“蛋形”小屋,作为自己的蜗居。 小戴在老家湖南上大学毕业后,就成了北漂一族。父母家境不太好,但任然忙碌奔波想为小戴存钱买房娶媳妇。小戴说;“父母不知道以他们工资水平,在北京买套房需要工作两三百年。”现在有了蛋形小屋居住,没了房租负担,小戴称偶尔还能去咖啡厅潇洒下。
虽然蛋形小屋条件简陋,冬天室内温度仅有4-5度,但小戴似乎任然很快乐。“没有房租,我每天吃饭不用再考虑怎么省钱,还在清华附近办了张游泳卡。每天下班后,就去游泳,顺便洗澡、桑拿。周末时,出去逛逛北京城,有时间还能和朋友聚会。”这是小戴自豪的。
戴海飞的老家在湖南邵阳的乡下,父亲在建筑工地干活,母亲在一家公司做清洁工。父母都上了年纪,却仍然在奔波,希望给他存钱娶媳妇,“他们不知道以他们的工资水平,在北京买套房需要工作两三百年。”戴海飞说。戴海飞借来6400多元钱,作为材料成本,忙碌了一两个月,造出了这座蛋形小屋。最后一算,总共花费6427元。
“不租房,我也是‘月光族’,但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了。”戴海飞说,他已经在小屋里住了快两个月,因为没有房租的负担,现在,他偶尔还能去咖啡厅享受“小资生活”。因为没什么贵重物品,也根本不怕被偷。当有人问起小屋随地放,会不会被别人赶,戴海飞笑着说,其实被赶过,“物业曾来人让我把家搬走,但我没地方搬,他们也拿我没办法。现在也不管我了。”
小戴的“蛋形小屋”蜗居方式可能是一个非常好的创意,但同时也是这些北漂一族对于城市高生活成本的无奈之举。“蛋形小屋”只是众多城市蜗居族、蚁族生活现状的缩影,对于城市住房建设等民生问题可能也是一个“冷幽默”。重庆的“公租房”模式可能是较好的解决低收入城市人群住房问题的方式,但对民生的关注责任心,地方城市领导能否身同感受蜗居的不易等才是解决此类现象的关键。 不知道小戴在这蛋形小屋能蜗居多久,但留给我们城市管理者及相关机构,是一个需要深思许久的问号。难道真的要以后城市中都到处充斥着这种蛋形蜗居小屋吗,难道真的还要以后出现其他的各形蜗居小屋吗?
(题图为2010年12月2日《南方都市报》相关报道截图)
人在蛋中1人在蛋中2四人在蛋中夜幕下的蛋居2夜幕下的蛋居1人与蛋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云中客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