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我们应该在这个地方营造出一种为武冈建言献策的阵地。所以我贴出为清远写的一些文字,抛砖引玉,大家也对武冈的发展出出主意。有时间为也会写一下武冈如何发展的文章。
清远,你被谁遗忘
虽然来广东不久,但是颇能感觉广东人搞经济的能力确实非同一般。尤其是以开放的视野、解放的思想来助推发展,更是得心应手,渐入佳境。然而无法回避的是,广东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已经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尤其是笔者生活的城市清远,虽然近年来不断实现新跨越,成为山区崛起的范本,但同时也成为区域发展两极分化的极端个案:在南部地区的清城区、清新县、佛冈县和英德市,集中了清远至少70%的GDP,而在县(市)数量一样的北部地区,部分群众的生活水平甚至不如中西部。“临近金三角的寒极”依然在清远存在,只不过工业化大潮将其推到了北部的三连一阳地区而已。——清远的这些不正常现象,依然没有引起有关部门和单位的高度重视,尤其是还没有完全进入省有关决策者的视野。用一句“清远是个被遗忘的地方”来描述这种状况,恐怕不会过分。
清远的“前世”“屡遭易手”
实际上,如果我们来考究一下历史变革,就会发现,清远发展至今的尴尬,可以用一个“始乱终弃”来形容。且不说建国以前的绵长历史里清远归属的诸多变迁,就是在建国后,依然遭遇行政区划的反复更迭。建国后,清远除佛冈县曾先后归属韶关、广州、佛山管辖外,各县先后由北江行署、韶关专署、韶关行署管辖。1953年,佛冈、从化两县合并,称从化县。1961年恢复佛冈县,属广州市辖。1963年,佛冈县由广州市划为韶关地区管辖。1983年7月,韶关地市合并,将清远、佛冈两县划归为广州市,其余各县属韶关市管辖。直到1988年1月7日,原清远县分为清城、清郊两个市辖区(1992年清郊区改为清新县),并划广州市市属的佛冈县和韶关市属的县、阳山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连南瑶族自治县、英德县为清远市所属(英德、连县1994年改为县级市),至此清远市的地域、行政区划才完成成形。
行政区划的多变,直接导致的后果是清远日益被边缘化。很简单的道理,在划归某个地区之初,人家不会分出太多的精力和财力来支持清远的发展;再者,即便清远制定了自身的发展规划,在主管部门的频繁更迭中,也往往难以从一而终。用个不恰当的比喻,清远是个没家的孩子,寄人篱下,怎么能够实现自己的成长和成才呢?所以,当当年人民日报的记者来到清远采访时,不得不惊叹清远是“临近金三角的寒极”,因为在这个“没有人管”地方,发展几乎停滞不前。这并不奇怪。虽然说这与清远没有解放思路没有走出山门有莫大关系,但是一个事实是,在缺乏“上级关爱”的地方,要谈发展谈何容易?!就以广东为例,如果没有当年中央的放权,没有中央的支持鼓励和肯定,广东何以能有勇气“杀出一条血路”。——在地区发展中,主观因素纵然是决定性的因素,但是来自外部的力量却往往是促成飞跃的“临门一脚”。可以说,清远曾经在缺乏“内源式”发展动力的时候,迫切需要来自外部推力的时候,却没有得到,直接导致的后果是清远落后珠三角几十年。——而与广东其他落后地区不同的是,清远曾经确乎是属于珠三角范畴里的。准确来说,“清远是金三角里的寒极”,而非“临近”那么简单。
清远的“今生”依然遭遇被人遗忘
历史仿佛还在重演。清远曾经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而导致落后今天依然存在,或者在某种程度上,更甚以往。不管是当年珠三角城市俱乐部会员的招纳,还是最近包括《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规划纲要》的实施,及广东落实纲要的一系列动作,实在和清远没有多少关系。——虽然清远一直在努力对接纲要,对接珠三角,但是仍然力不从心。不过,值得欣慰的是,清远在不久前还是获得主体功能区规划试点市,这对其在产业布局、经济布局和城市发展等一系列工作上将更有据可行。但无可否认,清远的发展在一些主管部门的决策者眼里,仍然存在诸多的“遗忘”。笔者印象非常深刻的一件事是,清远早在数年前就提出要融入广佛,形成“广佛清城市群”,实现
同城化和一体化。——当然,这只是清远的一厢情愿,并没有得到主管部门哪怕是兄弟城市的认可,但是就在不久前,“广佛肇经济圈”的面世,基本可宣布清远“广佛清都市圈”梦想的流产。清远不是珠三角城市,珠三角根本就予以接纳,不管你有多大的热情。当然,清远也不一定就非得要实现“广佛清都市圈”才能发展,但是从清远的呼声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可以看出,清远仍然是个被遗忘的城市。清远如何争取发展中一系列的优惠和扶持,仍然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还有最近的一件事,粤东工作会议召开,省委省政府再次为粤东地区的发展把脉开方,可见对其重视有加,厚爱三分。在珠三角一体化破冰渐行之际,“大粤东一体化”的征程也吹响了号角。这至少说明了,粤东地区已经进入到主管部门的决策层面,而且有了实质性的动作。而除却清远不谈,就是整个粤北,也没有此“待遇”。当然,清远也有受到决策者们的关注,几乎每一任的广东省的“一哥”都来清远视察过。但是这样的视察不是为特别决策的形成,或为战略性调整,而仅仅是检查清远的扶贫开发情况。——这里清远或许也需要反思的,为什么决策者关注的只是扶贫开发呢?虽然清远的工作很大一部分应在了扶贫开发上,并且成果卓著,但这绝不可能是工作的全部和清远工作最为出色的地方。清远还应该有更多的更关乎发展前途方向的工作需要决策者的关注。
清远的“后世”将是怎样?
正如清远本地的权威人士认为的,清远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期,也是矛盾的多发期。越发展压力越大。而笔者的理解是,不利于清远发展的因素仍然有很多,其中最大的因素当为上级主管部门对清远的“遗忘”。因为遗忘,他们难以理解和提供清远发展所需的支持。清远要取得大发展,争取上级的支持依然要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这就需要清远的主管者一方面在做好自身发展同时,必须要做对外的宣传,尤其是有针对性的对上级的宣传。不管这是否功利,而确乎是发展的需要。
凡是到过清远的人都能感受到清远发展的强烈欲望。干劲很充沛,精神很饱满,措施有很多。但是笔者深以为忧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清远的发展,基本上靠招商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来拉动的,一旦招商引资力度不够,或者固定资产投资落实不畅,就会出现发展下滑的情况。今年的金融危机其实可以看出端倪,虽然是受大气候的影响,经济出现增长难度加大的情况,但是追究清远的实际,就会发现导致清远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原因就是这么两者,虽然招商引资成果丰硕,但由于落实和执行不够,加上种种原因固定资产投资的急速下滑,直接导致增长的乏力。——而更为可怕的是,清远的决策者已经把这两者,作为将来相当一段时间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可以想象,这样的决策,导致的结果是极有可能经济增长模式还是粗放和传统的。而其实,清远其实已经站在了发展的一个十字路口。到底是继续走靠投入赢得产出型的发展之路,还是走靠掌握核心技术和增加产品附加值而赢得回报的路。一旦清远选择前者,将会失去占领发展的先机,将会继续跟随在珠三角或者兄弟城市的后面,亦步亦趋。金融危机,不仅仅对产业结构、经济结构进行着调整,也应该对思想、思路带来一系列的调整。
比较中庸的做法是,清远一方面要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固定资产投资,但不可以将全部工作或者主要工作放在这上面。而应舍得放慢一些发展速度,痛下决心进行思路调整,一方面大力提倡技术研发和创新,使清远不仅仅具备生产的能力,还具备开发的能力。而后者,才是竞争最具核心的东西。当然,也有一种观点,认为调整思路和方向,就是不要招商引资,认为如果连企业也没有,何谈调整?实际情况是,清远经过建市以来的尤其是近几年的高速发展,产业基本齐全,不可能出现连可以调整的企业也没有的情况。何况清远的洼地效应十分明显,只要做好政策引导和服务,来清远投资的企业将会如“过江之鲫”。何愁没有可供调整的企业呢?何况我们说的调整,不一定就是把企业拒之门外,而是坚持两手抓。一言以蔽之,就是清远必须在依靠投入换取产出的同时,转型走内源式的发展路子。否则,当人家已经实现了后者的时候,清远再去转型,就慢了很多步了。
另外一点让笔者担忧的是,在对接方面,清远几乎呈现一种偏执的状况,以为只要对接好了珠三角,一切就万事大吉了。而其实,依清远的区位来看,对接珠三角是必要的,而且现时非常需要,但是对接华中地区,同样重要。无论是珠三角向内地的辐射,清远是必经之路,还是中部崛起,和珠三角相得益彰,清远同样可以接受中部的辐射,或者去辐射中部。实际情况也是,很多中部城市都比清远发展好。这本身就很值得清远去借鉴。
(后记:虽然我是个外来者,是属于新清远人的那种,但是对于这个城市的发展,不管是老市民还是路过者,就清远本身来说,都有对其发展提出自己看法的需要。尤其是在吸收民智这一方面,清远或许还没有起步,或许刚刚起步。我写这个东西,主要的目的是引起大家都参与到讨论到清远的发展中来,为清远的发展提供民间的智力支持。抛砖意在引玉,请各位关注关心清远的人不吝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