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六文,是骈文的别称。全篇以偶句为主,重对偶声律,多以四字、六字相间成句,故又称四六文。骈文起于南朝,盛于两宋,李刘就是很有名望的高手。
李刘,字公甫,号梅亭。江西崇仁人。曾问学于理学名臣真德秀,与另一理学名臣魏了翁也有交往。宁宗嘉定元年(1208)进士。曾任潭州宁乡县主簿。理宗即位,通判武冈军。累官吏部侍郎、宝章阁待制。著有《梅亭类稿》三十卷、《续类稿》三十卷。今存《四六标准》四十卷。清人陆心源《宋史翼》卷二九《李刘传》称其“熟于典坟,以骈俪著称,制词为南渡之冠。”
李刘作有《除武冈通判谢丞相》,据魏了翁《鹤山先生大全集》卷七九《藏修先生李公墓志铭》:“宝庆元年,余待罪太史氏,新通判武冈军李刘移书言曰……”可知,李刘为武冈军通判在理宗宝庆元年(1225)。通判,官名,郡守属吏。宋初始于诸州府设置,共同处理政务。地位略次于州府长官,但握有连署州府公事和监察官吏的实权,号称监州。丞相,指史弥远,宁宗崩,拥立理宗,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封魏国公。
对于自己出任武冈通判,李刘在《除武冈通判谢丞相》文中向史弥远表示了谢意,也赞美了史丞相。说武冈为“都梁乐土,巫水旧嶓。崇宁拔县而升军,仅百余岁。嘉定揠佥而置倅,方一二员。”对武冈的大好河山、区位优势、行政沿革及其理政情况作了简练的概括。
李刘在其《四六标准》里事涉武冈的文章有14篇,有29处直称“武冈”。有些篇章,史料价值极高,如《通武冈吕知府》(吕祖烈)、《回武冈许令》(许大用)、《通武冈虞知军》(虞衡)、《回武冈薛令》(薛仲庶),很难得地让我们看到了当时武冈父母官的尊姓大名。此外,还可见一些主簿、通判、县尉、判官、录事、教授(司职教育文化)的人名。作为反映武冈重要文事、新编的《都梁文钞今编》竟一文未录,是有遗憾的。
附:本文原帖于他处。本次重帖,有所修改。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言宋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