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十二月初八日,也就是俗称“腊八节”的日子。按旧俗,腊八节是要熬腊八粥喝的。
粥就是稀饭,在中国人的历史上,稀饭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的,但凡年岁与我相仿者,八九成以上的人应该对稀饭都拥有一份复杂的感受和记忆。
物质困乏时期,寻常人家喝稀饭,那是司空见惯之事。从现有的回忆资料可以证实,过去即使是殷实之家,如毛泽东朱德者,都是有过喝稀饭的经历的,甚至稀饭里还掺有瓜菜。惟因如此,不管是“红米饭,南瓜汤”的井冈山时代,还是“煮野菜,嚼草根”的长征时期,于朱毛二位而言,也就是保持了他们的本色罢了。惟其因为他们能够保持住自己的本色,所以就能够与广大官兵同甘共苦,保持一致,能够始终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并最终成为战胜敌人的法宝。
在那缺衣少食的年代,寒冬腊月里,饥肠辘辘下,一大碗热气腾腾的稀饭呈上来,喝下去,不光是肚子鼓起来,身子热起来,更多的是,心头里会闪烁跳跃着一个这样的信念:真舒服啊!还能有稀饭喝啊,我一定要努力地活下去,争取以后能够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这也许就是习总书记所说的,“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吧。
但是稀饭喝多了,那是有点倒胃口的,因此,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只要肚皮能够应付,能够勉强撑下去,我对稀饭都是敬而远之的。当年上大学,早餐吃馍馍,稀饭是免费供应的,但我却很少去喝它,宁可饿着肚子去上课,也不肯喝它,原因就是小时候喝稀饭喝怕了!
对于武冈人而言,稀饭更是具有一番特别的感受和情感。“河滩坪散稀饭”,是武冈人家喻户晓的一句俗语,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人文渊源,也曾救活了不少穷苦百姓的性命。
“宝庆狮子东安塔,武冈城墙盖天下”。铁打般的武冈城墙,屡攻不破的原因是诸方面的,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稀饭立了大功。
据说当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广西军阀沈鸿英,以及后来邓总设计师带领的红七军,挥师入境,豪气冲天,把武冈城围得似铁桶一般,都想打下武冈这座富庶的城池,获得一份丰厚的回报。不曾想,武冈城里有的是水,商会富户有的是粮。战事一起,城门一关,由于进攻方火力有限,远处用枪炮根本就伤不了城墙的毫毛。挪近处,架云梯爬城墙,那正中下怀了,早就有人用大皇锅熬了一桶桶的稀饭等在那里哩!一串串糖葫芦一样的进攻队形,沿着云梯眼看就要登上城墙了,哪料到一桶桶热气腾腾的稀饭兜头盖脑地浇下来,这可够喝几壶的!可是想喝也喝不了这么多啊?
写到这里,我不由自主地就想到了我的文友皓哥,他在群里打招呼时抢先就是一句:“桶桶都好!”我想,这真的是桶桶都好吗?对于攻城方来说,这可桶桶都不好啊!
一想到这个热气腾腾的稀饭兜头浇脑的情形,你的头皮不发麻吗?在那冷兵器为主的时代,这可比什么兵器的威力都要大啊!
就这样,威风凛凛的石达开,三次在这武冈城下灰头土脸而去,沈鸿英也是损兵折将,铩羽而归,更令人扼腕的就是邓总设计师了,我有时常常傻想:当时要没有那一桶桶的稀饭,让我们的邓总设计师率领手下打开武冈古城,美美地啃上它三天三夜的卤肉卤菜,然后再带上一大拔年轻后生加入革命的洪流,那对于后来的武冈而言,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呢?武冈卤菜是不是会和贵州茅台一样,堂而皇之地登上国宴的圣殿呢?在后来的灾荒年岁里,是不是会有一大拔的父老乡亲用不着喝稀饭甚至是高官得做骏马任骑呢?
据说,我们的总设计师对于武冈这个小地方的印象还是蛮深的。武冈坊间曾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武冈扶冲的有志之士钟理明(那也是喝稀饭出身的)同志,投笔从戎,官至团级时,接到了退伍转业的通知,这对于素有大志的他而言,是一桩多么憋屈的事啊!恰好碰上军委邓主席下来视察,恰好钟理明有机会能够跟邓主席说上话,恰好钟理明告诉了邓主席自己是武冈人。
这下好了。
你是武冈人呐,武冈人打仗可真能打啊!
这么着吧,你不用退伍回家了,我保送你上国防大学读书去吧!
坊间流传的这个段子是否属实,我不得而知,但喝了国防大学稀饭回来的钟理明同志,后来官至一省提督(贵州省军区司令员,少将军衔,相当于清朝时的提督),成为武冈和平时期屈指可数的几个将军之一,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今天的我,已经不再讨厌喝稀饭了,到外面去出差旅游,宾馆里的早餐大都会有稀饭,我也会毫不客气地喝上一两碗。平时居家过日子,偶而也会跟风弄一餐两餐养生粥喝喝,菜都不用费力炒,一碟咸菜足矣!洗起碗来也没有那么多油污,干净利索得很!有时觉得这稀饭里的日子也好像是神仙般的日子美滋滋的哩!
今天腊八节,那就更得要喝稀饭了,我想让那热腾腾香喷喷的腊八粥,温暖千家,香飘万户!让我们这个时代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都能过上温饱有余,快乐幸福的生活!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朱云峰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