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年成无论好坏,过年时父亲总要准备一点鞭炮。
父亲燃放鞭炮一般是在正月初一六点多一点。年三十天色一暗,父母开始油炸(武冈话称泡)春节里必备的米花、豆腐,偶尔也油炸面饺子(好的年成才做)。事毕,还得准备第二天那丰盛的早餐--一年中,吃得最好的一顿饭。一切停当,父母常常要到深夜十二点多。这时,父亲便将天麻麻亮时要放的鞭炮取出来,放在煤灶周边,使其不潮润,待燃放时一个个响亮劲爆。
正月初一大清早,我们还在梦乡,父亲就起床了,开始燃放鞭炮。很多时候,父亲燃放过后,才开始听到村里或远处有噼哩啪啦的响声传过来。父亲说,鞭炮燃放一定要早,不能落人后,彩头好,年成家境才会好。限于财力,父亲购买的鞭炮一般是五十响,初一凌晨放两挂,凡一百响。其余的鞭炮是留待玩耍的狮子、龙灯进屋时,才会用派上用场。燃放的量太少,我常常觉得不过瘾,不够热闹,而且初一燃放时,我没有得以亲见--尽管躺在床上能听得到。
较富裕的人户,准备的炮竹要多些,甚至还有通引(大火炮),初一、十五会燃放得很热闹,还有,来客拜年时也要放,似乎闹热的年,是属他们的。男孩一般比较喜欢鞭炮,那些家庭条件好的男孩,大白天也会手持几挂鞭炮或一些通引燃放。这时,他的周围一定会聚拢一些男女小孩,那男孩走到哪,集聚着的那一群孩子就跟到哪。
鞭炮燃放过后,总有个别没响的,小孩会细细在地面上找寻,揣进兜里,如遇地面潮湿,拾捡的炮竹还会拿回家放在灶边烘烤,以袪除潮气,不至于燃放时哑火。那时,大白天常见玩皮的小孩嘴里叼根燃着的香烟,在外转悠时从口袋里掏出那找寻得来的炮竹,点燃着一个往空中潇洒地一抛,响亮的“啪”声便回荡在村庄的某个角落。通常这小男孩的身后也会跟着几个小孩。
除炮竹外,我们那时还玩过响炮子--一张红色的纸上布满像麻子般大小的微型火炮。从纸上扣下一小粒,放在石板上,再用小石头,对准它猛地一击,便会发出清脆的响声。也有小孩用自制的小手枪来击响它。枪有两种,一种是木头制的,一种是用自行车钢圈上的钢条(丝)制作的。后一种,钢条上有个小钢帽,可以盛放响炮子上取下的火药。钢条弯曲做成枪,外加一橡皮条,用它发力,来撞击板机和钢帽里的火药,当然也就会发出“啪”的响声,其威力要强于木制的枪。响炮子,因购买力有限,我只是偶尔玩过。
我离开家乡时,家里放鞭炮就没那么吝惜了。年前,我会上做鞭炮的人户多买上几挂,也会购些通引,甚至还到城头去买过烟花,春节喜庆的氛围多了不少。再后来,我从重庆回家,给亲戚拜年,一般他们会走出屋门,在禾堂里燃放一挂鞭炮,算是欢迎客人的到来。乡村里,鞭炮声总是响个不停,那一准又是哪家在欢迎前来拜年的客人了。
城市生活,这春节放炮竹的习俗受到了很大限制。早些年,是被允许在指定的地方燃放,再后来就是禁放,但远处还是会飘过来阵阵炮竹声,当然应是城郊那边的。
近几年,春节我都出外远行(只是这两年受限了)。2016年,我与友人在版纳过的年,那地方没有禁放,我俩到店里买了鞭炮,三十晚上在居住的小旅馆楼下,痛痛快快地放了一阵。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言宋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