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收句的末尾,连续出现三个平声字的现象,称“三连平”或“平三连”或“三平尾”,简称“三平”;在仄收句的末尾,连续出现三个仄声字的现象,称“三仄脚”, 简称“三仄”。“三平”与“三仄”在格律诗中都属于大忌。但是,在唐诗(乃至传世佳作)中,“三平”与“三仄” 现象仍时有出现。
例:唐·崔颢《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崔颢的这首诗是作为七律编入《唐诗三百首》的,而且排在七律之首;李白对这首诗评价颇高,当他偕友登黄鹤楼首次见到崔颢的这首题诗时,曾叹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但是,这首诗的第三句“不复返”属“三仄脚”; 第四句“空悠悠”属“三连平”。
对这首七言律诗作认真分析后,还会发现许多其它问题:
一、就平仄而言:其第一句不合正格(正格应为——︱︱——︱),第三句也不合正格(正格应为︱︱———︱︱),以至第一、二句“失对”,第二、三句“失粘”;第三句还犯“三仄脚”。
二、就对仗而言,其颔联用“空悠悠”对“不复返”显然不当。
三、就用字用词而言,头三句中连续三次重复使用“黄鹤”二字,一般情况下这是格律诗不提倡的。既然存有这么多不足,《唐诗三百首》的编者“蘅塘退士”(孙洙)作为对我国古典诗词颇有研究的清朝乾隆年间的进士,为何把这首诗编排在了七言律诗第一首的显要位置?合理的解释大概有以下三点:
1.因为这首诗诗意极佳,人们爱不释手;
2.名人左右思维,与李白对这首诗的高度评价有较大关系;
3.将这首诗作为律诗的变格对待,其第一二两句、三四两句都属“对句相救”的变格。
四、也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唐代的律绝,特别是早期的律绝,还存在着古诗的痕迹,对格律的要求还不十分规范”所致(见赵京战《诗词韵律合编》)。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都梁月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