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文学 阇西山上(外一篇)

阇西山上(外一篇)

舟子 2014-07-24 14:14 4

阇西山上(外一篇)

 

“阇”字,在汉语里是土台、高台的意思。阇西山,就是东莞沙田目前唯一的天然高台。它从平地上突起,丰满而挺拔,如果把沙田这块大地比喻成母亲的话,那阇西山,就可以称得上是沙田母亲的乳房了。而我,就经常喜欢站在这个美丽乳房的尖尖上,从山顶往下,俯瞰我打工的玻璃厂。

玻璃厂傍着阇西山,坐落在山脚下面。山不高,但足以看到厂子的全貌,铁皮盒子厂房、鸽子笼办公楼和员工宿舍,整齐划一地分成一格一格,像田垅里错落有致的“农田”。越过工厂上空再看过去,港口大道、沿江高速等公路网线,像极了田垅里交叉纵横的河涌,以两岸分隔的方式,将另外一些铁皮盒子厂房、鸽子笼式的建筑,整齐划一地分成一格一格的、直到绵延成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农田”。

站在阇西山顶上,看着自己服务的工厂和连片的工业区厂房,不知为什么,我的心里,总是那么地怀念“农田”。在我的眼里,玻璃厂的布局,就是一种农田的布局;工业区的布局,就是一种田垅的布局;所有工厂和工业区建筑,就是这片土地上,重新另类栽种的农田作物。或许,我一直走不出,隐藏在骨子深处、根深蒂固的农民情结,说得诗意一点,也可能是一种在工业城镇里自然衍生的田园情怀。

事实上,十五年前,我眼皮下的玻璃厂,阇西山脚下这连绵一片的地方,确实就是畦畦农田。我也曾像现在这样,悄悄登上那时还不叫阇西山公园的阇西山,听山尖上呼啸而过的风,掀起阵阵林木涛声的呜咽,不断从我耳边和发际间掠过,山脚的近旁与远处,却是稻菽千重浪的情景。那时候,稻田是金光灿灿的,香蕉林是密密麻麻的,菜地是绿油油的,河涌是清悠悠的,明亮的渔塘像玻璃镜子,映照着碧空如洗的天和白如棉絮的云;那时候,还没高质量的公路网线,砂土公路和泥灰土路很不好走,绵软破烂得如胶带一样黏脚,却时不时可以在村路边看到,哼哼拱土的家猪,哞咩乱叫的牛羊,随意出没于田间地头的鸡、鸭、猫、狗;那时候,沙田还没有玻璃厂,没有这么多工厂和成片的工业区,没有这么多酒店住宅等高楼大厦,只有本土很原生态很简陋的疍家茅寮、竹寮傍水而搭,土房、砖屋构成的村落随处可见。

十五年前,我和一帮异乡人来到这里,像从一个乡村到了另一个乡村,从一个故乡到了另一个故乡。异乡人哪,本是一群逃离乡村的人,前进的方向是沿海的城市,打工的目标是城市的工厂;异乡人哪,本是一群逃离故土的人,梦想跳出原有的故乡,理想构建新我的故乡。沙田,那时连城镇也算不上吧,就是一个小渔村,而且贫穷、偏僻、落后。同来的很多人,来了,看了,走了;有些看都不愿多看,鼻子一哼,掉头就往别处去了。同伴的去与留,我感同身受表示理解:穷过的人,因为知道穷的苦处,有时会更有一种嫌贫爱富的心理,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打工纯属生活目标的重新选择,去留皆为人之常情,无可非议。

但我,却硬是那么固执地留了下来,像玻璃厂亲近地基的那些长长的钢铁桩柱,一头就扎进了沙田的泥层深处。阇西山下宁静的生活和田园的色彩,让我身心由内而外地倍感亲切;“哐啷、哐啷”此起彼伏的打桩声,像年轻的力量在敲醒我年轻的骨头和身体;庄稼一样拔节长高的厂房,是梦想的天和理想的地在慢慢贴近和靠拢。那时候,我睡在阇西山脚下的工棚里,总是梦见畦畦农田里,正在快速不断地长出铁皮屋顶或钢筋水泥的各色房子,稻田、蕉林、菜地、渔塘,全部都长出了房子。似乎这早就是一种征兆、一种趋势,十数年后,当我站在阇西山顶,已经很难看到沙田还有金光灿灿的稻田,密密麻麻的香蕉林,绿油油的菜地,清悠悠的河涌,明亮如镜的渔塘,疍家的茅寮、竹寮,土房、砖屋的旧村落了。我看到的,往往是蓝得有点发灰的工业区天空和白得不够洁白的云朵下面,以田垅地块分割的方式,形成了畦畦农田一样错落有致的房屋的格局。

有多少次,我就站在阇西山顶,闭着眼想象、睁着眼打量,山脚下这个我服务了十多年而且还会继续服务下去的工厂,还有这一片看起来越来越广袤富饶开放的土地,虎门港的潮和沙田地头上的风,正在汇合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吸引着更多厂家、商家和工作、生意上的伙伴在这里居留。城镇化的渔村和日益现代化的工厂,吸引着我日日关注的目光,游离了我时时窥探求索的视线,熟悉又陌生的感觉,兴奋又惆怅的心情,混合着生活的简单和思想的复杂,走过一天覆盖一天的流沙时光。

我站在阇西山顶,俯瞰我打工的玻璃厂,像一个资深的农人,守望着自种的田地。我的目光柔和、深情,视线如柔肠百结的抹布,轻轻地、轻轻地,拂拭,眼前貌似平静内里却热火朝天的玻璃厂,这块可以照见我十五年打工记忆的镜子。我太熟悉这眼皮底下的玻璃厂了,我最早来到这里工作,她的每一根柱子、每一个设施、每一个角落、每一个门窗、每一种机器、每一道工序、每一次变动,每一个员工、每一个发生在这里的人与人、人与产品之间的细小故事,我都知道来龙去脉。我装着玻璃厂太多的东西,太多精耕细作的记忆,像盐渍的本地海味,一层一层地腌渍,形成了一种情结、一种风味,散发着寄居生活的原味芬芳。而我,还将要在玻璃厂这块打工的田地里,继续将生活的原味酿造下去,继续深入玻璃厂每一个微小的细胞,每一条毛细的血管,每一缕时光与记忆交错的通道,不断写下我对沙田、对工厂、对他人、对自己、每一天的,新的理解。

在沙田,我庆幸有这么一家玻璃厂,让我愿意长久居留;在玻璃厂,我庆幸有这么一座叫“阇西山”的山,可以供我时常休整思绪。简单而三点一线的玻璃厂生活,让我的理想和梦想,如玻璃般阳光通透,也像玻璃般脆弱易碎。十五年甚至更长的时光里,阇西山会一直在这里,玻璃厂会一直在这里,我也会一直在这里,见证一个渔村不断城镇化的时代嬗变;见证一个工厂不断成长、壮大的辉煌与荣耀,见证产业转型升级时期的磨难与阵疼;见证一个来自偏远乡村的农民工,如何在家乡之外的另一个沿海渔村,完成活在当下的自我认知与实现。沙田和玻璃厂的生活痕迹,已经一分一寸地浸淫在我的骨子里,渗透在年复一年的轮回里。

在阇西山上,我经常愿意躺在长满花花草草的山坡上,悠然闭上眼,美美睏一觉。可是,你知道吗?我老做梦,老梦见家乡畦畦长满稻谷、种满青菜的农田,老梦见沙田畦畦曾经长满香蕉、禽畜穿梭的农田。啊,我知道,那是我回不去的故乡,亦是我回不去的过往。可是,你又知道吗?我回家探亲,躺在老家同样长满花花草草的山坡上,我也老做梦,又梦见畦畦农田里,还在哗啦啦地往上长着房子,长着钢筋水泥、工厂森林一样的作物。啊,我知道,这是我把握不定的打工现在,这是我扎不稳根的第二故乡。

 

百亩村

 

我一定要写一写沙田的村庄,比如百亩村。

玻璃厂租占着百亩村的大片土地,她是沙田百亩村的客人,玻璃厂的打工者,于是也成了沙田百亩村的客人。百亩村,曾经留下了我怯怯的漂泊青春,写下了我最初的情感履历,还有那种与工厂生活截然不同的、寄人篱下的青涩爱情,回忆起来却又是生命之中、最为美好的纯真时光。

当我第一次牵着心爱女孩的手,走在百亩村新老房屋交夹的小巷里,那种脚踩棉花、浑身飘然的轻松惬意,以及心中情难自抑、掩饰不住的自在窃喜,随着青春的节拍、爱情的脚步,紧锣密鼓地开始了人生最为大胆的冲动。要尽快找到一个同居的爱巢,像人家屋檐下的那对雨燕一样,尽快完成一个男孩到男人、一个女孩到女人的青春蜕变,成了那些难忘日子里,我们在百亩村急急切切、寻寻觅觅的终极目标。

终不敢租下较好的房子,终不敢大力彰显爱的宣言。未婚同居的我们,最怕青春得不到良好的庇护,最怕被一些穿制服、查暂住证的粗人和粗俗行为,搅乱或打碎我们良宵苦短的一帘春梦。善良的房东,倒出了一个很好的主意,他叫我们租下他新屋的门房,说如果治安队查暂住证,就说我们是他请来看房的亲戚。还说,他的儿子就在治安队工作,一般情况不会查自己家里。

有爱的地方就有家,那逼仄的门房,就是我打工路上的第一个家。虽然是租来的家,虽然是小小的家,但仍然被我们每天用爱情的甜蜜、青春的激情填满。真的要感谢沙田百亩村这个强大的房东,在别的同居者都在担惊受怕,甚至受尽骚扰的日子里,我和心爱的她,虽然也经常都会被隔壁的半夜敲门声弄得一惊一乍,但日子却过得相对平静。这个善良的房东、信守诺言的沙田人,真的像保护亲戚一样,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漂泊途中的安全驿站,让美好的青春与浪漫的爱情,一路快乐同行。

我依然记得,那对黑黑的房东夫妇,带着同样皮肤黑黑的女儿与媳妇,最初的生活,除了出租家里的房屋,还在中心市场那里摆摊卖早餐。我经常带着女友去光顾他家的摊位,也会用半生不熟的白话与他们结结巴巴地交流,或者他们也用半懂不懂的普通话与我们说话。后来,他家又起了一座几层楼的新屋出租,全家就不再摆摊卖早餐了,平时就打打麻将,收收房租。最近几年,我都很少见到他了,听说他家又在另外更好的地方建了别墅,全家早搬了过去。只是有几次,我在镇上行走,突然就有个小车停在身旁,然后就看到昔日的房东,正摇下窗户玻璃,咧着嘴冲我大笑。

那是最好的时代,那是最好的时光,连着好几年,玻璃厂一直蓬勃发展,从最初的几百人发展到几千人,从最初的月值几百万增长至月值数千万,建了生产一部又建生产二部,最后地方扩展不开了,又跑到别的地方去建新厂。百亩村的地越来越不够用,玻璃厂周边又陆续建起了好多工厂,人越来越多,村里的出租经济也越来越发达。旧房建新房、旧村变新村、旧貌换新颜,工厂和村庄,都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迁。而我在百亩村租房里的爱情,虽然有风有雨、有吵有闹,但最终仍然还是以她敢嫁、我敢娶的结局圆满收官。而我播下的人生第一颗种子——我的大女儿,此时也正好花落百亩村里。后来发展势头正猛的玻璃厂,在工厂的生活区里,新建了一栋造价不菲的干部公寓。我也脱离了租房时代,转而将一家三口,后来是一家四口,安顿在居住条件相对好得不行的二房一厅的干部楼里。

可我还是要时常经过百亩村,只要去镇上办事或者买菜,我就必须与百亩村擦肩而过或亲密接触。最近几年,沿海的经济放缓了速度,冒进的工厂与百亩村,似乎已由青春期的冲动,迈进了中年期的稳重。转型期的工厂和适应中的百亩村,都进入了一种相对平和的状态。事实上,百亩村仍然在成长,变得更为大方、整洁、包容、美好,已经形成了几条休闲美食与商业交叉发展的特色街道。每年暑假,妻子带着两个在老家读书的女儿上来与我团聚时,全家经常会一起去百亩村的街上散步。手拉着手的我们,走着走着,经常会恍然若梦,在某个地点、某栋楼前停驻落足,在指指点点的窃窃私语里,时光似乎又恍然倒流,回到了昔日青春年少的甜蜜时光。

百亩村,就像一个功能良好的保暖瓶,一直无私保存着我青春的记忆与情感的温度。

阅读 9410
分享到:
评论列表

黄高远

跟你自己有关的文字,好像看起来有感觉一些。
那些你用别人素材写的故事,远没有这种感觉。

3710年前

卢小兰

太长了,看了一半。没看完。

4410年前

唐栋

有爱的地方就有家,顶这句。

4110年前

唐栋

标题的第一个字就认不得。不晓得何读法。楼主是个感情极为丰富的人。对工厂,对工厂生活,都是有心的。赞。

5710年前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