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文学 赤脚医生的时代变迁

赤脚医生的时代变迁

飞黄腾达 2021-11-26 14:32 2
冷面书生点评:赤脚医生向阳花,贫下中农最爱他,一根银针治百病,一顆红心暖千家! 好文百读不厌,希望农村的乡村医生还是要找回赤脚医生的医魂,更好的服务于民,早日去功名化,不要被这个时代的大染缸染黑。

赤脚医生的时代变迁

         

       u_1222616625_63112487&fm_26&fmt_auto.jpeg  在我国七十年代,一部反映农村卫生工作的电影《春苗》在全国各地开始首映。此影片轰动了全国大江南北,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特别是农民兄弟观看后深有感触,被田春苗的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防病治病日夜操劳的精神所感动。

u_1120268961_462930755&fm_26&fmt_auto.jpeg

       全国解放后,由于连年战乱,国家特别是农村严重出现了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短缺的现象,对群众的身体健康具有很大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伟大领袖毛主席在一九六五年六月二十六日发表了”把医疗卫生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划时代意义的指示“,被党中央定为”六二六“指示。”六二六指示一发表就得到全党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并立即进行实施。

     u_2074407030_1916184683&fm_26&fmt_auto.jpeg   

       因为当时全国仅有一百四十万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有九成在城市,在农村仅只有一成。而医疗经费使用在农村只有四分之一,而国家的人口百分之八十在农村,农村建立健全的医疗机构是大势所趋,形势所迫。

     u_480999668_3899175021&fm_26&fmt_auto.jpeg

        赤脚医生这个词一九六八年十二月第一次出现在人民日报上。在七十年代初,农村基本上各个村都有了赤脚医生组织,他们一面参加集体劳动,一面给广大社员治病,”赤脚医生“一词的出现结束了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缺医少药的局面,所以赤脚医生是历史上的一个特殊产物,是文化大革命中的新名词。

        u_2249360293_2572134142&fm_26&fmt_auto.jpeg  

          各大队当时的赤脚医生是没有报酬的,只是生产队记工分,农忙时还要到生产队帮忙收稻谷插田等农活。

u_2069461097_2573355627&fm_26&fmt_auto.jpeg

           农村最繁重最辛苦的工作是双抢季节,炎热的夏季,最容易引起中暑、烂手烂脚的病常见,赤脚医生通宵将药煎好,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去帮助双抢社员送药,社员得们得到自制消炎抗菌药物治疗,从病痛中解脱出来才能继续完成双抢任务。

u_3558087783_4200263730&fm_253&fmt_auto&app_138&f_JPEG.jpeg

          那时候 村上有人病了赤脚医生半夜叫半夜到,真的是风里来雨里去,随叫随到,赤脚医生是深入人心,扎根群众,是农村人心中解除病痛的恩人。是受过毛泽东思想教育的人,是为人民服务的好榜样。

         u_2442451994_1408072877&fm_26&fmt_auto.jpeg 

             一九七五年九月一日清晨,武冈县龙田公社保元大队,杨家院背底山大队部广播里传来一个男中音的宏亮声音。当时的大队支部书记陈寿元在喊话:”保元村的全体社员同志们,今天晚上来背底山大队部观看电影《春苗》“。晚上人们打着火把,电筒,马灯,以生产队为单位,来到大队部观看了电影的全过程。

       u_2243420886_510929410&fm_26&fmt_auto.jpeg

         《春苗》是典型的赤脚医生代表,受到了全国人民群众的欢迎,深入人心。他作为大队妇女主任,帮助阿芳嫂带女儿去公社卫生院急诊看病,但卫生院以各种理由拒绝进行抢救,致使小孩死亡。春苗目睹这一切,他决心要当一名白衣天使,为贫下中农治病救人。春苗被大队革委推荐送到公社卫生院学习医疗技术,他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赤脚医生,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u_3342774457_1643196454&fm_26&fmt_auto.jpeg   

            随着形势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七十年代初龙田公社保元大队也正式成立了赤脚医生医疗室。通过大队革委,党支部研究决定,推荐当时的著名祖传中医世家,中草药名医李老时,还有在抗美援朝部队通过培训的卫生员何英林同志为保元村正式赤脚医生。    

        u_1240637192_1181902214&fm_26&fmt_auto.jpeg  

        从那以后人们经常看到二位中年赤脚医生背着药箱,穿巷走戸,巡回在保元村的每个角落。保元村的每个生产队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和泪痕。他们在大队部自制膏药,经常去里仁大峡谷挖药材。

      u_3208785613_139013914&fm_26&fmt_auto.jpeg   

        曾记得,一位马家桥的病人,名张老三,有肺气仲,吐血,在医院治疗化去家里所有积蓄,还是不见成效。后来走几十里路来到保元医疗室找到李老时,何英林,两位赤脚医生用自己自制的中草药,仅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治好了张老三的病。

       u_2109367033_4034936901&fm_26&fmt_auto.jpeg

        一九七七年的六月十一日的晚上,那年我刚满七岁突然肚子疼痛发高烧,那时经济困难,交通不便,去武冈人民医院还没有公路,没有车,还要用担杠用椅子抬去。天也快黑了,父亲只好背着我到大队部背底山找到,李老时和何英林两位赤脚医生,他们用自制膏药仅三天时间治好了我的感冒。一九七八年由于形势的发展背底山大队部被搬到了下定坪做经济场,八十年代保元村又增加了二位赤脚医生,张祖贵,乔玉梅。

       u_3873851274_1948475057&fm_26&fmt_auto.jpeg 

        九十年代随着全国医疗事业蓬勃发展,村部又搬到了杨家院旁新建的保元学校。此时农村集体经济形式解体,没有公有制,赤脚医生也改名为乡村医生,保元又涌现了二位新的乡村医生,两位白衣天使,他们用自己高超的医术治病救人,为保元村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u_15067665_3665319810&fm_26&fmt_auto.jpeg

         二零零二年以后,国家对农村医疗行业更加重视了,党对人民更加关心,农村的医疗卫生事业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村医生从防病治病为主转变成以公共卫生事业为主的医疗制度,又建立了合作医疗室,基本解决了农村村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遗留症结。各村的乡村医生有国家发放补贴,乡村医生享受国家正式待遇。补助的工资代遇不底于村干部和乡干部。

u_155152276_1585383811&fm_253&fmt_auto&app_138&f_JPEG.jpeg

每个村又新修了医疗室,老一代的赤脚医生在时间的长河里被人们淡淡的遗忘。而现在这优越的待遇和漂亮的新房里就职的不是当年的赤脚医生了,而是具有中等卫生技术水平的执业医师,而这些个别年轻的乡村医生已经改变初衷,思想有严重的功利化。他们淡忘赤脚医生的宗旨。

    

       u_15067665_3665319810&fm_26&fmt_auto.jpeg

        有一次,我深晚上七点钟突然生病,(急性肠胃炎),肚子痛得我死去活来,上吐下泻。妻子去找某卫生站医生来家看病,结果叫不到,以各种理由推脱,无奈之下只好去找另一个村的医生。


      

        u_780753978_514563688&fm_26&fmt_auto.png  

     

        

在农村那些个别对工作不负责的乡村医生,造成的医疗事故比比皆是。

     事故(一) 二零一五年有一位老人严重感冒,到某卫生室吊盐水,而医生在另一房里打牌,病人青霉素过敏,他们发现又找不到解药,结果造成病人死亡,出现了严重医疗事故。事故(二)某妇女去年在同一乡村医生输液又发生事故。事故(三)某妇女输液药物发生变化,严重副作用回家后发生医疗事故。事故(四)今年一位八十高龄的老人在输液时过敏医生没在身边自己主动拨掉输液管,才万幸脱离危险。一部分乡村医生对工作的不务责任,导致近几年农村医疗事故频发。

农村赤脚医生是我国农村缺医少药状况下的产物,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是非商业化的一支服务型队伍。改革开放后,赤脚医生的前世今生已经变迁,蜕变成乡村医生后,也融入了时代的浊流。由此让我追忆着那个人心若水的时代。呼吁有关部门关注乡村医生队伍,以毛泽东年代的赤脚医生为榜样,发扬赤脚医生的光荣传统,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农村的医疗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辛丑年,初冬,飞黄腾达,陈中华,书于水西门办事处,桃花村,保元陈家大院。:


阅读 9497 64
分享到:
评论列表

飞黄腾达

谢谢冷面书生老师点评。

513年前

冷面书生

赤脚医生向阳花,贫下中农最爱他,一根银针治百病,一顆红心暖千家! 好文百读不厌,希望农村的乡村医生还是要找回赤脚医生的医魂,更好的服务于民,早日去功名化,不要被这个时代的大染缸染黑。

373年前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