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文学 洞口“傅氏木雕”《邵阳日报》

洞口“傅氏木雕”《邵阳日报》

林日新 2022-01-19 19:45

洞口“傅氏木雕”《邵阳日报》(1月19日)

林日新

洞口“傅氏木雕”是一项省级“非遗”项目,2021年1月入选湖南省第一批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傅氏木雕注重细节刻画,造型自然生动。最震憾人心的,当属那座反映“一带一路”主题的大型作品,大气磅礴,把丝路风貌雕刻得非常传神,特别是那几十头负重前行的骆驼更是栩栩如生:有的在昂首阔步、有的在奋力前行、有的在仰天长啸……各种情态无不精准传神,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备受专家肯定和观赏者的称赞。傅氏木雕的传承人是洞口县岩山镇的傅满山、傅金林、傅立先祖孙三代。

岩山镇地处雪峰山脉东麓,林木茂盛,自古以来,聚居在这里的人们就构木而居,由此便衍生出世代传承的木雕艺术。上世纪20年代末,傅氏木雕的创始人傅满山才十二三岁,正在读私塾。一天他因为调皮捣蛋,被塾师惩罚了,便逃学到岩山傅家祠堂。那时,衡阳雕刻艺人廖光保正在祠堂里敲敲打打雕刻神象。傅满山非常好奇,静静蹲在廖师傅身旁看了大半天,直至到了私塾放学的时间,才恋恋不舍地离开。第二天,他又逃学到祠堂看廖师傅雕刻……几天后,父亲知道了,便拉着他到塾师面前认错。塾师问他为何逃学,他小声嘟哝:“木雕比读书有味。”塾师叹了口气说:“看来你是与木雕有缘——还是去学木雕吧。”父亲无奈,只得带他到廖光保师傅面前,央求收儿子为徒。廖师傅见伢子长得眉清目秀,特地捏了捏伢子那双小手,发现它特别细长、柔软、灵巧,说了声“是块学艺的好料”,便收下了,每天让他学习画线、开坯、凿木……

在以后漫长的四十年岁月中,傅满山摸索出一套独特的经验:“雕人,要记住‘直七坐五盘三半’。这就是说,根据雕刻材料来计算,站着的人按七段来分,头占一段,身占六段;坐着的人,头占一段,身占四段;盘坐的人,头占一段,身占两段半,这些都不包括头上戴的帽子。雕刻动物,就要记住‘愁龙恶虎笑狮子’。”他成了同行中的佼佼者,1956年进入新建的洞口县工艺厂为师,1957年、1964年两次赴京参加全国工艺美术研讨会,受到了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

傅满山85岁高龄时开始创作大型根雕《封神演义》。动刀之前,他花了整整一年时间,反复研读小说《封神演义》,揣摸各个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征,然后在树根上一站就是四五个小时。面对树根提供的创作空间,对100多个主要人物和10多种珍贵动物及山水花草等,一一作出具体布局。祖孙三代,费时六年,雕刻出了这一座气势宏伟、布局精巧、人兽花草各具神韵的大型根雕,高1.5米、直径4米。这不仅是傅满山雕刻艺术的登峰之作,也是傅满山的谢世之作。

傅金林,傅氏木雕的第二代传人,从小随父学习雕刻,六十年如一日。他在父亲的创作的基础上,虚心向同行学习,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设计理念和雕刻工艺手法,其作品主题鲜明,构图完整,富有动态之美。特别是技艺传承上,他敞开大门、广收门徒,将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如今,他“桃李满天下”,两百个徒弟遍及全国木雕行业,成为各地木雕行业的中坚力量。其中他的儿子傅立先更是其中优秀者之一。

傅立先,傅氏木雕的第三代传人,2003年随父学艺。他深知肩负的责任:在当今民间工艺技艺日益凋零的大环境下,自己必须学好祖辈与父辈传下来的雕刻技艺,更要让傅氏木雕发扬光大。他在洞口县开办公司,把傅氏木雕做大做强,积极让傅氏木雕走出洞口、走出湖南、走向全国,其作品《母爱若山木雕》《毛泽东去安源》《一带一路(系列)》等先后获奖。2013年,他在张家界创办了武陵源木雕艺术馆,占地5000平方米,是湘鄂黔蜀四省最大的木雕艺术馆。在傅立先的潜移默化下,他那14岁读初中的儿子傅一鹏也对木雕表现出少有的兴趣。面对我的提问,他应答自如,介绍起木雕作品来,头头是道。当我问他:“你将来想干什么?”他大声地说:“我要当画家、雕刻家,让傅氏木雕冲出亚洲,走向全世界!”我对他竖起大拇指,赞许道:“傅氏木雕,后继有人,好!”

(林日新,湖南省作协会员)

阅读 2050 2
分享到: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期待您的精彩留言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