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有一绝句《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是很多人耳熟能详的佳作。
今日中午,重庆书城一邹大姐打电话问我,这“春来”二字,她侄女班上的老师说是有的版本作“秋来”,这老师不解。
“春来”二字,我从未怀疑过有异文。乖乖,一查,果真大多数文献作“秋来”。
从我所见的文献看,最早作“秋来”的是唐人范摅《云溪友议》卷中《云中命》,说音乐家李龟年曾在一次宴席上唱了王维这首诗:“红豆生南国,秋来发几枝。赠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诗除“秋来”与今通行本有异外,“赠君”也不是习见的“愿君”,“赠”“愿”之别,无伤大体。这“秋”与“春”可就不大一样了。
唐人这一说后,宋人多信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十六、姚宽《西溪丛语》卷上、陈景沂《全芳备祖后集》卷二十九,均作“秋来”、“赠君”。清人编的《全唐诗》亦然。
当然,作“春来”的人也是有的。清人王士祯编《万首唐人绝句选》卷一引王维诗题作《相思子》,“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休采撷,此物最相思。”王氏说他依据的是宋人洪迈的本子。可查宋人洪迈《万首唐人绝句》却作:“红杏生南国,秋来发故枝。劝君休采撷,此物最相思。”“秋”字并不作“春”,连“红豆”也变成了“红杏”。王氏本人编的《唐贤三昧集》卷上:“红豆生南国,秋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样,反而使人越来越糊涂了。不过,此处王维《红豆》诗,除“秋”字外,已是今之通行本了。
从文献来看,已难确证“秋来”应作“春来”。搜索百度,查到“相思子”一条的解释:
相思子:亦称“红豆”。豆科。木质藤本。枝细弱。春夏开花,蝶形花冠,常淡红或紫色,总状花序。荚果长椭圆形。种子宽卵形,上端朱红色,下端黑色,可为小饰品。分布于亚洲热带;中国南部亦产。供观赏。种子有毒,用为呕吐、杀虫药。叶能利尿、治气管炎;根清暑解表,做凉茶配料。
这样看来,红豆不当秋天开花。《红豆》诗作“秋来”,要么是王维认识有误,要么是诗在传抄过程中被人以讹传讹了。
南国的老乡们,红豆是春天开的花么?
然而,转而一想,轻易地否定文献又是不妥的,是我们误读吧?按《汉语大词典》“发”又可作“显现;显露”义。如果这样,作“秋来”又并无不妥。红豆春天开花,秋天放眼望去,其果(子)显露于枝头多矣,诗人劝人们多采摘这样的果实,因为它最相思。
孰是孰非,还是不明白。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言宋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