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中国户籍政策的牺牲品
最近,户籍改革成为热门话题。自从1958年1月国家出台的《户口登记条例》,人为的将人分为城里人和乡里人,农民成为这种户籍政策最悲惨的牺牲品。这劳什子,早就应该改了。
有关资料显示,1953-1978年计划经济时期的25年间,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总额估计在6000亿-8000亿元。而到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国家工业固定资产总计不过9000多亿元。由此可见多,中国农民的付出,是国家工业化的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来源。
三年困难时期,虽然中小城市粮食供应不足,但城里人还是有稳定的定量供应。职工和干部、城镇居民,成人每月粮食22至25市斤,食油2至4两,肉2至5两。可是,农民是没有这些粮票、油票之类的。城里人饿死的很少,大量饿死的是农村人。保守一点估计,农村有上千万人饿死。更严重的是,户籍制度是“禁止农民流动求生”的,农民无法离开土地,只能在农村等着挨饿、饿死。
城、乡双元制的户籍制度,农民比城里人低人一等,最严重的是体现在人权、人道等方面权益的丧失方面。除了通过读书、参军,有极少农民有机会成为城市人之外,农民基本上是钉死在“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贫穷的土地上的。
背着“农民”二字的乡里人,不仅活着低人一等,死了也比城里人“不值钱”。比如,常见的事故死人,农民的命就特别低贱、不值钱。如果死了一个农村人和一个城里人,赔偿金额相差之大,让人难以想象。
时常见到一些人说毛时代如何如何好,如何公平,殊不知一个户籍制度就将这种公平现出天大的不公平来。还有人常常以毛在过苦日子时不吃肉来颂扬他的伟大,真的是这样吗?有资料显示,1960年8月,中央决定对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等高级干部实行食品特殊供应。四副二高:每户每天供应肉1斤,每户每月供应鸡蛋6斤、白糖2斤、甲级香烟2条;正副部长:每人每月(只限本人)供应肉4斤、白糖1斤、鸡蛋2斤、甲级香烟2条;正副局长:每人每月(只限本人)供应肉2斤、白糖1斤、鸡蛋2斤、甲级香烟2条。难道这“中央决定”, 毛不知道?他就不在其列?
说到底,城乡双规制的户籍制度,让中国农民享受到的是完完全全的不公平。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绝对是这种不人道的户籍政策的牺牲品。现在能将户籍改革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也算是在做一件好事。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周宜地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