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孩子一间小书屋《邵阳日报》
林日新
我在乡下老家修了座小别墅,共有十来间房间。在确定房间的用途时,我选了第二层那最大的一间为书房,并取名为“温馨书屋”。家人纷纷表示支持。等到装修完毕后,我带儿女们把家里收藏的6000多本书,分门别类、整整齐齐地摆放在书架里。
今年正月初二,外甥和外甥女们来家拜年,提起原先的小书房时,皆露出惋惜之情。我便带他们来到二楼,打开书屋的门。看到两排簇新的实木书架,架上的书摆得整整齐齐,大外甥说:“原先那间小书房留下了我们美好的童年记忆,想不到如今舅舅鸟枪换炮了,一下有了这间豪华的大书屋。我真想再过一回童年呢。”我笑着说:“好的。这间书屋虽说是为孩子们准备的礼物,但也欢迎你们这些大孩子们,随时来重温童年快乐的岁月。”
我是一个普通的乡村中学教师,家庭经济并不宽裕,但爱好阅读,业余喜欢写作,家藏上千卷书。可以前家里没有空余的房间,就在住房的一角摆一扇大木板,把藏书堆叠放在上面。我鼓励子侄(包括外甥)们,放学后或节假日里,在里面随意选择、翻阅……我自己也常挤时间与他们一起阅读,随时帮他们解答他们阅读时所遇到的问题。
当时,农村的读书风气不浓,村里十之八九家庭除了学生的教科书外,是很少有藏书的,我的行为无疑是被视为另类的,甚至被嘲笑的。但我不管这些,仍然我行我素,终于有了可喜回报:子侄们个个都养成了爱看书的好习惯,学习成绩很好。十年中,12个子侄相继考上了大学,其中有4名还考上了研究生。毕业后,有2名考上公务员,6名当了教师,2名成为省级刊物的编辑,在家乡曾传为美谈。为此,曾有不少乡亲来我家取经,我便把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的话原原本本说给他们听:“最好的家风,一定是有阅读传统的家风。一个家庭里面,如果人人都喜欢看书,喜欢思考,那么,善良、诚信、孝顺……这些良好品质也会自然而然地出现在他们的下一代身上。”我告诉他们:“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因此,父母要创造条件给孩子设一间小书房,让他们随时有书看,慢慢养成爱看书的好习惯……”
三年前暑假,我拜访了村书记。言谈中,他慨叹近十年来,本村的学生考上重点大学的越来越少了。我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学生的知识面窄,阅读量少,视野不宽,因而解答题目时,思路不开阔,表达水平不高。而城市里的父母特别重视孩子的阅读,为孩子购书是家庭的一大开销。在节假日里,城市小孩子不是在家里阅读,就是到“书城”淘书,或在图书馆里遨游书海。如今,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农村的房子越修越高大,房间装饰也越来越豪华(与城里的相差不大),可一个拥有两三千人的村,很难看到哪个家庭有几本藏书,更不用说为孩子特设小书房的。虽说政府很重视农村的文化建设,拨专款在全国各个乡村修建“农家书屋”,可这些“农家书屋”真正利用起来的又有几间?
村书记听后,连连点头。后来,村书记又到我家,递给我一把钥匙,说是让我当几天书屋的“临时管理员”。我欣然同意,并让书记在村里发动孩子到书屋读书。三天后,村书记选定了一名退休老师担任“农家书屋”管理员。前年,村里一个孩子“破天荒”考上清华大学,村书记非常高兴。在村民大会上,他号召家长要重视孩子的学习,“要在家里为孩子设立一间小书房”。
在村书记和村委会的大力倡导下,大家逐渐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村里不少家庭也纷纷为孩子设立了“家庭书房”,并常带孩子到书店购买书籍——这真是一个可喜的变化啊!
(林日新,武冈市作协副主席)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林日新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