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资讯 加工鞭炮的老人

加工鞭炮的老人

淡淡清辉 2007-04-25 23:33 10

加工鞭炮的老人

摄影:Theyear

2007-4-25 星期三 (Wednesday) 晴

  

  这是一张很普通的照片。

  照片中的老人,正靠墙坐在竹椅上,她穿了厚厚的棉衣,棉衣外面,还罩了件灰暗的围裙,根据围裙的伸展度,可想见围裙下她的脚,必然是探在一个温暖的火桶边。

  在这寒冷的冬天,她正做什么呢?她戴着老花眼镜,腿上摆着一个塑料圆盘,她的手似乎在不停地往圆盘上那个正六边形的长满绒毛的烧饼般的东西上传送着什么。

  见过的自然会明白,这是鞭炮制作中的一道工序,我们叫做“插饼”,也就是将一把引线一根根插在灌了硝药的排整好的鞭炮筒子里。

  

  我的家乡可以算得上是鞭炮之乡,在那个小小的村庄,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家庭都是以手工制作鞭炮为生。村里的孩子便就有了赚钱的机会,因为在那时,插一个饼可以赚到一毛五到两毛钱。一个饼由一千个鞭炮筒子组成,那就说明,我们的手得来回运动一千次,才能赚到这区区一两毛钱。

  虽然这是一件辛苦且费力不大讨好的工作,但是对于童年时代的我们来说,却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我总是记得那些快乐时光,在寒暑假和周末的时候,周围的孩子们都聚集在某一家屋后的院子里,院子里用几张长凳撑起一长块木板,作为我们工作的平台,我们便在这一长块木板两旁一路排开坐下,埋头插饼。

  埋头插饼的过程中,自然是欢笑不断的,不过再怎么欢笑不断,孩子们的手还是运动如飞,从来不敢耽搁,不过也有那种傻蛋,自己说到高兴处,一双手便停止了动作。

  插饼久了,大伙也都有了自己的经验和特色,某些人可以一次插十几根,某些人一次一根照样的迅速,有些人插出的引线歪歪斜斜十分难看,有些人插出的则一根根笔直挺立美观得很。虽然,美观与否毫不影响鞭炮的质量,但那些插得丑陋的,还是会引来大伙的嘲笑。

  

  当然,再怎么说,插饼毕竟还是一件枯燥的工作,但是聪明的孩子们从来不会被枯燥打倒,我们总是能从这样的枯燥中寻找出无穷的欢乐来。

  我们常常插饼比赛。每人面前一个空饼,一声令下,大伙便埋头工作,手动如飞,炫人眼目。若是争得了第一名,那绝对是一种极大的荣誉,可以高兴很多天的。

  在厌倦了比赛时,我们便有了新的创造。我们不喜欢从头到尾正正规规地插饼,而是玩出各种花样来,数着格子来插,插出一个六角星来,或是三角形,一朵花或者其他的什么奇形怪状的东西来,心中设想的图案插好后,便在周围的同伴面前炫耀一番,得到了足够的心理满足后,才心不甘情不愿却又不得不将剩下的眼插好,那一创造便在昙花一现后湮灭在如林的引线中。

  

  插饼的过程辛苦中饱含着快乐,而拿到报酬的时候,那种心情便是喜悦了。我们便如小大人一样,拥有了可供自己支配的小金库。有些孩子一个暑假,便能赚到来期的学费。当然,他们算得上是插饼人士中的精英了。

  

  不过,照片中孤单一人插饼的老人,是不可能有我们童年时的那种乐趣的,她只是机械地运动而已。

  我太了解乡村人们的朴实。他们辛苦了一辈子,在年老的时候,依然不肯安享清福,在他们看来,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利用这些闲暇,做点事情,哪怕就是插饼,也可以赚点零钱,可以打发那漫长而无聊的时光。直到有一天,他们没办法再做点什么时,那么,离这个世界而去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这样想的时候,看着照片中老人脸上的安详,心中便有了深深的触动。

# posted by 淡淡清辉 @ 2007-04-25 16:37 分类:追忆往昔 浏览:53 评论(10)

阅读 7642
分享到:
评论列表

淡淡清辉

多谢李飞君赐教。
但还有一些不太明白,我觉得应该是:名词前用“的”,动词前用“地”,形容词前用“得”。
而此也不能用“得”,只是一个语气助词,可省略。既然是语气助词,我觉得即使要用,还应该是“的”,你看呢?

917年前

李飞

我是随便说说的,还请你们不要较真。:)
我是这样认为的:作为实力派写手的你们,应该对自己文章的高度负责。我是小喽罗,我无所谓的。嘿嘿。
另外,致清辉君,“迅速”在此应该做形容词讲,所以我认为用“地”为好。不敢赐教。

1317年前

苏山

扫鱼。丢字应为掉字。声明一下,我的文章是错别字连篇的啊!汗,李飞要是挑我的毛病,那够他辛苦了!

1017年前

苏山

某些人一次一根,照样迅速。
“的”字不要了,“地”字也不要。
李飞较真的态度,值得称赞。呵呵,不过网络帖子有时是会稍稍粗糙一点。还有“的”、“地”用法,文理通了,读者能懂,亦是可以的。考究太多了,就有点丢书袋了。

917年前

王爷

用“的”。我想的,不知道对不对——闪!

1017年前

淡淡清辉

李飞不必闪的。因为你的认真,陈大师某次写稿子时问我们某处该用“的”还是“得”。
由此我们还衍生两个经典词汇:黄得高远、陈得碧秋,呵呵。
我写文章太急迫了,经常来不及检查。不过“某些人一次一根照样的迅速”,我是真不知道该用“的”还是“地”,在这里“迅速”好

1117年前

李飞

这些往事,很多武冈人都是经历过的。我亦是。我帮妈妈插过饼,织过炮仗。嘿嘿。另外,以鄙人之愚见,“某些人一次一根照样的迅速”中“的”应为“地”。闪!

917年前

恋恋红尘_1124

小时候我也有做过哦,我们那里就有好多人做的,现在也还有呢,差不多都是老人跟小孩在做,其实倒并不是为了几个钱,不过因为做的人多也便形成了一种风气。三五成群的坐在一块,一边话家常一边做也可以打发时间。

1117年前

驰驰

小时候也有过这种经验,不是看到这照片和这样的文字真都忘了,

1017年前

防忽悠在线

这么老了都要劳动赚钱 不知道他们的儿女都在干些什么 这么危险的工作 谁放心?

1117年前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