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文学 古人拒贿诗文撷趣

古人拒贿诗文撷趣

湘武小编 2024-10-18 11:26

贿赂者,私赠财帛以行请托。它污染风气,腐蚀灵魂,败坏吏治,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格格不入,历来为正人君子所不齿。历史上有不少清正廉明,爱护百姓,体恤民情的官,他们重品节、轻钱财,严拒贿赂,有的作诗拒贿,以明不送不受的高洁心志,其模范事迹流传至今,一直为人们所称道。

北宋包拯,为官清廉,不畏权贵,民间都称他为包公。相传,在他六十岁寿辰时,吩咐家人,一概不收寿礼。皇帝念他德高望重,下旨要隆重庆贺。圣命难违,但他吩咐儿子包贵,凡送寿礼者必须要有充分理由,否则一概拒收。

第一个送礼的人是六宫司礼太监,代表皇帝送礼。红帖上写明的理由:“德高望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以魏征。今日皇上送贺礼,拒之门外理不通。”

包拯看后,立即挥毫在红帖的下面题诗:“铁石无私丹心忠,做官最怕叨念功。操劳本是份内事,拒礼为施廉政风。”他恭请司礼太监带回礼物,奏明皇上,务请“圣上谅解微臣的苦衷”。

他这样辞去了皇帝的赠送礼品,有礼有节,言辞恳切,实在巧妙。

明朝建立以后,与交南(今越南)友好往来,常有使者互访。交南视明朝为天朝大国,对来访的使臣款待隆重,归国时均有大宗馈赠。

一年,侍讲刘璟奉命出使交南,当他办完公事辞归时,国王送给他珍珠、犀角、象牙等稀世之宝、他拒绝说:“奉命出使贵国,唯在两国交好,馈赠之物不敢妄取。”言毕拜谢而去。国王惴惴不安,担心刘璟回国后,在明太祖面前口出微词,于交南不利,便派两个大臣口授机宜。

刘璟将至边关时,两个交南大臣追来拦住马头,捧上礼物。说国王有旨在先,如不能·使刘璟受礼,将被罢免官职。刘璟的随从怕连累两人丢官,劝刘璟拣其中一物受之。刘璟摇头说:“受外国馈赠,有丧大明国格。”便在礼盒上写了《初入关》诗一首:“咫尺天威誓肃将,寸心端不愧苍苍。归装若有交南物,一任关神降百殃。”书毕交与两人说:“回去送呈国王,必不会降罪于两位。”


明成祖当政时,监察御史吴纳人品刚直公正,从政廉洁自持,颇有美誉。有一次,他受朝廷之命,巡按贵州,考察“三司”吏治。“三司”是指省里三伲主要官吏:行政长官布政使司、军事长官都指挥使司、司法长官按察使司。

在贵州,他凭着严谨清正的作风,赢得了当地百姓的拥戴。半月以后,吴纳离黔返京复命,百姓纷纷上疏请求将他留任,未成。

至四川境内时,后面追来一骑,称奉“三司”之命,向巡按大人奉献黄金百两。吴纳不接黄金,向随从取过文房四宝,在赠金的封皮上作诗一首回绝:“萧萧行李向东还,要过前途最险滩。若有赃私并土物,任教沉在碧波间。”

这首诗是自警,是自律,也是对行贿人奉劝,行贿受贿,天理难容。

中国古代清官的拒贿诗,语言精巧,简洁明了,充满正气,至今读起来余味悠长,发人深思。

古时,科举考试成了读书人进入仕途的敲门砖。由于录取与否,事关终身荣华富贵,而致科举场舞弊成风,一些不法之徒往往通过行贿送礼,以求榜上题名。

明永乐年间,李汰受命担任福建乡试主考,选拔举人。夜间不少考生上门行贿,被李汰一一拒绝。一天晚上,他正要解衣就寝时,忽报有人求见。

来人进屋后,四顾屋中无他人,便取出黄金十两,双手捧到李汰面前,直言不讳道:“学生翰墨未精,疏漏必多,望老大人多多照应,得中之后,另有厚报。”

李汰听了,面呈愠怒之色,也不言语,从笔架上取上狼毫,濡墨挥写:“义利源头识颇真,黄金难换腐儒贫。莫言暮夜无知音,怕塞乾坤有鬼神。”主考官虽然贫穷,但正气不能丢失,暗室亏空,神目如电,人神共知。

来人斜眼一看,又羞又怕,揣起黄金溜之大吉。

明代民族英雄于谦,官至监察御史,他为官清廉颇有政声,一身清廉,从不收礼受贿,一生家无余财,真正做到了“要留清白在人间”。他曾作诗自喜曰:“喜剩门前无贺客,绝胜厨传有悬鱼。清风一枕南窗卧,闲阅床头几卷书。”

60岁寿辰那天,门口送礼的人络绎不绝。于谦叮属管家,一概不收寿礼。

皇上因为于谦忠心报国,战功卓著,派人送了一只玉猫金座钟。谁知管家根据于谦的叮属把送礼的太监拒之门外。太监有点不高兴了,就写了“劳苦功高德望重,日夜辛劳劲不松。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情不通。”四句话,叫管家送给于谦。于谦见了,在下面添了四句:“为国办事心应忠,做官最怕常贪功。辛劳本是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太监见于谦这样坚决,无话可说,回去向皇上复命去了。

不一会儿,于谦的同乡好友,和于谦一起做官的郑通也来送礼了,于谦又写了四句话:“你我为官皆刚正,两袖清风为黎民。寿日清茶促膝叙,胜于厚礼染俗尘。”郑通见了十分敬佩,于是叫家人带回礼物,自己进门与于谦叙谈友情。

于谦正和郑通谈得十分投机,管家进来通报,有一个叫“黎民”的送来了一盆万年青,还让管家带来一首诗:“万年青草情义,长驻山涧心相关。百姓常盼草常青,永为黎民除贪官。”于谦见后,亲自出门迎接,郑重地接过那盆万年青,高声咏唱了一首诗:“一盆晚年情义深,肝胆相照万民情。于某留作万年镜,为官当学万年青。”

于谦办事铁面无私,清廉不赂,得罪了朝廷中的一些贪官。皇帝也觉得于谦不通人情,不把皇上放在眼里,心中老是不快,于是在贪官的诬陷下,皇帝寻个罪名,罢了于谦的官,还要问他的罪。于谦在牢里写下了这样的一首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清朝康熙年间,被誉为“天下第一清官”的张伯行,从来不受属下分文赠礼,备受康熙皇帝的称赞,后以政绩婓然晋升为福建巡抚。巡抚是省级最高长官,总揽全省军事、吏治、刑狱、经济,位高权重,与古代分封疆土的诸侯等同,故称“封疆大吏”。

张伯行到任后,僚属门生多有携礼来谒者,自然都有私事请托,他或婉言辞谢,或严词峻拒。虽然如此,后来者仍不乏其人。为杜绝接踵而来的送礼者,张伯行便写了一首《禁止馈送檄》,张贴在巡抚署衙门外:“一丝一料,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膏脂。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
那些送礼者本抱希望而来,见此檄文或良心发现,或不敢自讨没趣,均悄然离去。

清代乾隆年间的河南巡抚叶存仁为官一生,清廉自守。当他告老还乡时,官员们给他送行,却迟迟不让船起锚。直到明月东升,只见驶来一叶小舟。原来是下属们因为怕人知道,所以特地选在夜里送来告别礼物。叶存仁见状心中不悦,便叫人取来文房四宝,赋诗一首:“月白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意思是感激你们的深情厚谊,但不能谅解这样的做法。诗歌拒贿,委婉得体,而下属只得把礼物收回。

我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清官廉吏,言为心声,他们的拒腐诗文也充满正气,流芳百世。搜刮的危害,清廉的必要,舆论的反应,劝谏的苦心,尽在诗中。

在封建社会里,有这样清正廉明,爱戴百姓的清官,实在是难能可贵。



阅读 406 修改于2024-10-18
分享到: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期待您的精彩留言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