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文学 浅谈高中毕业班语文教学中的素质培养

浅谈高中毕业班语文教学中的素质培养

钟文晖 2009-05-16 09:07 20
言宋点评:钟老师是一位严肃认真,办法多多的好老师!

素质教学是从个体身心“原有的”、“未来的”状态出发的教育,是在个体生理、心理成熟以前的教育。因此,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要求来看,中小学教育是素质教育,是充分宏扬主体性的教育,是基础性教育,是统一性与差异性相结合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宏扬主体的教育,而主体性有三个特征——积极参与、自主发展、承担责任,所以,我们要注意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发展。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因为高度的责任感是成才的必要条件。美国教育总署在七十年代曾就天才的意义进行过讨论,认为天才就是才能的高度发挥。就是中等以上的智力,高度的责任感和创造能力的综合。智力超常而没有责任感和创造力的人,不一定能够成为天才。相反,智力一般而有高度责任感和创造力的人却有可能成为天才。

素质教育的实质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高中毕业班面临升学考试,语文教学要正确处理好提高综合素质与应试的关系,要注重能力培养,而不是培养古代闹“跳”与“跃”笑话的“半料子”、“书呆子”,这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就拿高考的《语文科考试说明》来说吧,《考试说明》中这样写道:“考试与教学,‘考试说明’与‘教学大纲’,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原版)。“考试与教学内容涉及的范围必须一致,考试内容应体现源于‘教学大纲’,但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的原则。”(新版)。也就是说,教学与考试,虽是两道上跑的车,但又不是绝无联系,它们有对立的一面,也有统一的一面,处理得当,也并不是不可以接轨的。

众所周知,高中语文有六册书。高中三年级一开始,其他六门文化科都已会考,开始进行复习,可语文还要对付会考。对于各方面条件,基础较好的学校当然不用担心学生在会考中过不了关的问题,但对于普及高中教育的市县中那些各方面条件、基础较差的薄弱学校来说,会考是不可等闲视之的。到了高三的第二学期,其他学科都是紧锣密鼓地进行一轮又一轮的复习。可是,语文却还有一本第六册新书要教。等到教完第六册,高考的日子也已临近。要在不多的时间里复习好高中六册书,可想而知,谈何容易?更何况高考的内容还涉及到初中教材,若想在高考之前不多的时间里对初、高中语文十二册书来一个系统的总复习,那又是难上加难!高考涉及的面广、量大,初、高中语文十二册书已不算少,偏偏又还有书外更广阔的天地。就拿词语这一知识点来说,在高考卷面分中通常是占3分,可为了应付这3分的考试,教师学生也得在十二册书中去大海捞针,从选择理解再到记忆。仅这一项该花多少时间,内行人都心中有数。然而,各样的知识点在高考中有30项之多,要求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应用和鉴赏评价五种能力,这五种能力又表现为五个层级,这五个能力层级在高考试题中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即使是实行3+X的考试,学生至少也得考四门学科,不可能把时间都花在语文上,希望学生在高考前对语文进行系统而深入的复习,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来说,都是极难行得通的。

为了在高考中获得好成绩,师生们只好“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于是,只好千方百计抢时间争速度,争星期六,抢星期天,处心积虑多练习,搞题海战术。结果是题海年年搞,海也年年下,学生喘不过气来而形色紧张、面容憔悴,老师忙得不可开交而筋疲力尽。不能说没有效果,可花的代价实在太大。

前一段时间,对语文教学与高考的关系也众说纷纭,见仁见智。1997年高考以后,某报刊发表了一篇文章,将语文教学大贬一番,“一石激起千重浪。”一时间,语文老师似乎是“十恶不赦”的罪人。我看了那篇文章后,真是啼笑皆非,我不敢苟同那篇文章的观点。因为某作者将语言知识和表达截然地对立起来。事实上,语言知识和表达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我们知道,技艺再高超的武术家也必不可少当初的一招一势的基本功训练。至于“该出手时就出手”,当然就不再是“一招一势”地拼凑了,每一“拳”、“脚”、“掌”、“腿”的功夫都是眼疾手快的随机应变。语言知识和表达的关系也应该与此相同,就好像是将语言知识根据不同规则用数学上讲的“排列组合”一样重新进行排列组合。

高考就是让考生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掌握的能力在未知领域里探索。只有平时一点一滴功夫到了家,高考时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得心应手、左右逢源,立于不败之地。

多年以来,我一直在想并且也在探索能否找到一个途径使学生在高中第六册学习结束以后的不长时间无需进行大运动量的系统的综合性复习,就具备迎战高考的能力,也就是本文前一部分所讲到的让语文教学与高考接轨。归纳起来,多年来,我是从以下几方面着力的。

1、精心钻研教材,做到细心、灵活、勤奋、严谨

无论怎么说,教材是师生们教学之本,它是多少专家学者经过多少年的试用并逐步完善才编审定的。作为老师,不仅要自己将教材钻深钻透,还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心血去引导学生细心地吃透教材、勤奋学习、严谨治学、灵活运用教材所学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否则,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歌剧《刘三姐》中有刘三姐与所谓烂秀才对歌的场面,其中就有“梯子为啥傍墙放”的问答,不会灵活运用知识的人当然是丑态百出。“梯子为啥傍墙放”实际上就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

2、课堂教学注意将新知识、旧知识有计划地进行串联

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尽可能地有计划地将以前学生学过的有关知识串联起来,或突出重点,或通过对比加深记忆。值得一提的是要注意“有计划”三个字。如果不“有计划”,就会容易误入“东拉西扯”、“放野火”的岐途。

我讲到《促织》中的“掇置笼中”时,我就顺便写出“辍”、“啜”、“缀”三个字,让学生分别掌握这些字的音、形、义。同样,讲到《阿房宫赋》中的“金块珠砾”时,我就顺便写出“烁”、“铄”、“轹”、“跞”、“栎”几个字,让学生与“砾”这几个字进行对比记忆,让学生分别掌握这些字的音、形、义。

3、把握重点、难点知识反复进行训练

教师平时在讲课时,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真正吃透两头,即教材与学生。教师不把握好教材,就会“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教师不把握好学生的基础、水平,就会“欲速不达”。 我在讲《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一文时,我就把重点放在评论文章的样式上,侧重于结构和语言,让学生深刻认识和把握这类文体的写作特点。因为要真正透彻理解小说这一样式的特点不容易,事实上,学生的水平也达不到。

4、教学中注意知识迁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我在讲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文时,说:“吴均,亦作吴筠,南北朝人,《与朱元思书》一文是用骈体文写给朱元思述旅行所见的信。骈体文是一种文体名,全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讲究声律和藻饰。这种文体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到了唐代,韩愈、柳宗元发起了古文运动,崇尚先秦文风而反对骈体文文风,直到宋代,欧阳修高举起诗文革新运动的旗帜,而彻底摒弃骈体文文风。”又如,我在讲古汉语词类活用时,讲到“是是非非谓之智,是非非是谓之愚”(《荀子•修身》)让学生弄清楚词意和语意之后,我说明“是是非非”是一个成语,并顺势举出与其结构相似的另一成语“善善恶恶”(《史记•太史公序》)指出前一个“恶”读Wù,后一个“恶”读è,由此拓宽知识面,讲到“恶”读è的成语“隐恶扬善”、“穷凶极恶”、“彰善瘅(dan)恶”等等,同时,还特别点出“恶”还有两种读音,一种读ě,“恶心”;一种读Wū,古汉语疑问词,表“怎”、“如何”。这样一来,学生既容易接受,又巩固和丰富了知识。 

我在讲《指南录后序》练习题中的“数”时,引导学生解答完习题后,就顺便归纳总结一句“名四动三副加O”,意思是作名词时读第四声,作动词时读第三声,作副词时韵母后加“O”。这样一来,学生对“数”(shù)的读音和词性、用法就清楚得多了。

我在讲完《项链》以后,抛砖引玉:造成路瓦栽夫人悲剧的原因是爱慕虚荣,但也可能有同学认为“虚荣心”还只是一种表现,真正的根源是把妇女当作商品的资本主义社会;也还会有同学认为十年辛酸在路瓦栽夫人看来是悲剧,但通过劳动,她却摆脱了俗不可耐的追求而成为自食其力的人,如果没有"失项链"的不幸,命运所等待她的不是安娜•卡列尼娜的家庭悲剧就是玛斯洛瓦的不幸,等等,引导学生各抒已见,也引导学生进行《项链》结局的续写设想。最后,布置写“完成题型”的作文:《路瓦栽夫人,我……你》或《我眼里的路瓦栽夫人》。从学生作文结果来看,有的是《路瓦栽夫人,我恨你》,有的是《路瓦栽夫人,我同情你》,有的是《路瓦栽夫人,我既同情你,又恨你》,还有的是《路瓦栽夫人,我佩服你》等等,达到了让学生弄懂课文内容又提高了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预期目的。

我在讲到中学课本中出现过的鲁迅的八篇小说时,说这八篇小说的写作时间的先后顺序是《狂人》去找《孔乙己》,托他买《药》办《小事》,《故乡》《阿Q》先有约,《祝福》之前看《社戏》。同时强调一句除《祝福》选自小说集《彷徨》外,其余各篇都选自小说集《呐喊》。这样一来,学生对所学过的有关知识容易掌握,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电视剧《过把瘾》中的主人公方言在总结他和杜梅婚姻失败原因时说:“恋爱时我们太注重结果了”。有些教师讲课就有点这个味道,解答题目时只注重讲答案,不讲为什么是这个答案,为什么不能是另一答案,以至在回答学生问题时闹出“为什么是A呢,怎么会是B呢,不可能是C嘛,当然是D哦”的搪塞的笑话。

从我的教学实践来看,运用以上方法,效果还是可以。在内地省重点中学,我运用以上方法教学,在历届高中毕业会考和高考中,人平成绩多次名列县市前茅,得高分人数也比较多;在珠江三角洲的面上的镇级中学,我运用以上方法教学,尽管因学校一些行政工作有关会议较多,担搁的课也较多,但在1996年高考中,所教学生也有人考得语文单科标准分717分(卷面分117分),在1998年高考中,人平成绩在全市(地级市)31所高中排名也是中上(第12名,位居镇级中学前列),因前几名中有市五大校和好几所省一级学校或市一级学校。在1999年3+x考试中,人平成绩和高分人数也较为满意,排名也在中上,这种教学方法很受学生欢迎。

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在一片“减负”声中,学生减负了,教师的担子重了。“减负”不能减质量,而是要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这就需要探索提高效率的教学方法。

2000年2月13日第三稿

阅读 1.2万
分享到:
评论列表

兵子驼

本人文化有限,不敢狂加评论,路过。。。。。。。。。

1215年前

钟文晖

18楼唐先生,近好!谢谢你的信任!我提前三年多退休,刚退休就有几所学校请我去,待遇当然还可以,也有几人曾邀请我每周周末1次去他们那搞一下家教(3节x100),还要管我油费,呵呵,报酬自然不薄.苦于要照顾孙子孙女,我也就一直没出去"散热".对不起!很抱歉.

1115年前

唐启斌

钟老师,发挥余热,帮我儿子教教,我儿子目前看,天资还数可以,就是我们能力和时间不够啊,

1215年前

钟文晖

谢谢你们哦!能得这些评论,老朽足矣!

715年前

长发飘飘

真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钟老师要是在天津的话,我一定要请求钟老师来给我儿子当家教。

1415年前

钟文晖

老朽在此谢谢诸位先生的指点和评论了。

415年前

陈炜

闯到语文教研组会议室来了,打扰老师们了

815年前

天天的向上

其实搞标准分是最合理的,前两年由于不高标准分,弄得文科类里面的政治,历史,地理,理科类里面的物理,化学,生物的单科全省平均分相差很大,这样对学生很不公平,去年我们在高考评卷时省考试院就要求不时的调整评卷标准,以缩小各科的平均分差距。

1615年前

钟文晖

现在,广东也不再搞标准分了。据说是以便和兄弟省份搞平衡。

815年前

言宋

是的。无阅读典籍能力(包括影印本),那是没法弄传统之学的。

1115年前

钟文晖

所以我从三月份一上人网,虽你我素昧平生,但从你提交的评论看,我感觉你是有功底的,搞古代史的若古汉语不过关那是绝对不行的,那就无法品评也品评不出原汁原味的历史。

3815年前

言宋

呵呵,广东人真会折腾!

3415年前

钟文晖

以前广东是搞标准分,全卷150分,按照难度系数来定一标准系数,最好的定标准分900分,若得满分的多或高分区人数集中,即使卷面分得150分满分也不会有900分。每科都这样折算。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算法,一下子也说不出个全名堂来。总之,考得好且那分数区的人少,标准分就高。一般来说,标准分550分就是中上了。700分以上的是不多的。

2015年前

言宋

大学本科了,甚至研究生的论文,有些人还文法不通,结构不畅,害得我都要帮他们处理。
前不久,有一研究生的论文,几乎每页都有我的朱笔批改,气得我在电话里严加训斥。

2715年前

言宋

我现在虽不教语文了,教授中国古代史,上课时较多用原始史料,无标点,繁体,让学生解读、分析。

3515年前

钟文晖

以前我曾经常对学生说,语文成绩的提高是要不分课内课外、要靠日积月累螺旋式的提高的,不会也不可能立竿见影,实在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哦!

4715年前

言宋

语文单科标准分717分(卷面分117分)?不解。

3015年前

钟文晖

呵呵,难得言宋先生细读本文并且还针对“是是非非”、“是非非是”、“善善恶恶”这些古汉语词汇在这里给网友解释一番,我老朽在此谢谢了!

3115年前

言宋

在文科老师中,语文老师最难当,往往费很大的劲,却难以收到效果,像历史、英语、政治之类,师生共同努力,是能较快提高成绩的。
语文,得有积累,小学过不了关,就麻烦了。我当年读书时,小学语文就不错,到了初、高中语文花的时间远不如数学、外语等科目多,成绩也还不差。

3215年前

言宋

是是非非谓之智,是非非是谓之愚;善善恶恶
这二个例子,我当年也用过。是是,第一个“是”为动词,第二个作名词,“非非”同理。“是非”,“是”为动词,“非”为名词,非是,用法则相反。
“善善恶恶”词性的用法与“是是非非”同。

2915年前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