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文学 美国的月亮真的那么圆

美国的月亮真的那么圆

孟白 2008-07-02 06:00 3

前些日子在《魔法阅读——时文精选》中看到江增培的一篇题为《幸福递减率》的文章,其中引用了林火女士关于“幸福递减率”的观点及所举的二个例子。读后感触颇深。

所谓的“幸福递减率”在林火女士文中是这样描述的:“……人从获得单位物品中所得到的追加的满足,会随着所获得的物品增多而减少……经济越发展,物质的边际效益就越递减,人们从物质当中得到的幸福就越少……”

文中举了两个例子:

1.一位美国青年在非洲沙漠里口渴难熬,当时得到一杯净水,给他带来无比的满足 与幸福。而当他回到美国,到处都有饮用水,一杯净水给他的幸福降到零。

2.一个中国老太太,文革期间在东单菜市排队买鱼,冻了两三个钟头,买回一条胖头鱼。中段清蒸,尾段红烧,鱼头做了砂锅。一条鱼让全家高兴了两个礼拜。后来移民去了美国,鱼随时都可以买到,再不用排队,她却觉得美国鱼没有当年北京鱼好吃。

我非常赞同林火女士“幸福递减率”的观点,但对她举出的两个例子却颇不以为然。

对于洋人(外国人),作为主人,我们应该是要表示尊敬的。称呼美国青年,用“位”这个表示尊敬的量词,大概也是恰当的。但以“一个老太太”来称呼中国老太太,难道说仅仅只是作者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谦。以我个人所见,虽说“个”是中性量词,用来称呼中国老太太,似乎并无不敬之意,但既然上文美国青年之前用了“位”这个量词,紧接下文的中国老太太用“个”这个量词就显得有点不妥了。诚然,中国人历来都非常谦虚,言辞之中,称呼自己为“鄙人”;家中房屋,称为“陋室、”“蜗居”等等。许多例子,就不一一举出了。而在这里,对于我们中国人的“自谦”,外国人会不会领情呢?答案是否定的!

我想,对于“个”与“位”的区别,美国人在概是分不清楚的,也许连许多中国人自己都搞不明白,我们无须以这种方式去计好美国人。在英美人的词汇中,一位美国人(A young man from American)与一个中国老太太(A granny from china),量词都是“A”,一点区别都没有。当然,对于“个”与“位”的区别,我宁愿这是林火女士(包括中国编辑)的一点疏忽,不是他们真正地从内心电动机瞧不起中国人,而刻意要去“讨好”美国人。因为我相信无论美国人、中国人、乃至全世界人类都会尊重老人。因为尊老爱幼是世界各国、各民族的美德,作为摇篮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自然更不会例外。

然而,我依然气愤难平。

文中两个例子都提到了美国,从一些方面的对比,衬托出美国的富足(或许隐含某些中国人对美国的向往)。无疑,现今美国的经济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但林女士文中所举的两个例子,颇有点使我失笑的感觉——也不必以这种方式去吹捧美国吧!以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比较,就象一个大力士去跟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小孩子去比力量。我想就是美国人自己也不屑为的。

一个是百洲大沙漠(水的缺乏)与美国大都市(“饮用水到处都是”)的对比。我猜想这个美国青年大概是长了一张翅膀,否则他不可能一出顺洲大沙漠就直接回到了美国。我在想,世界上的水资源非常丰富,为什么不能说是这个美国青年团离不开非洲大沙漠后,在非洲(或者世界任一地方)某一城市有足够的饮用水,人而使非洲大沙漠中“一杯净水给他的幸福降到零”呢?不至于非要回到美国,才“饮用水到处都是”吧!

第二个例子是以我国“文化大革命”物资极为贫乏之时(买鱼要排队),与当时正在发展中的美国的对比(鱼随时都可以买到)。为什么只有中国人移民到了美国,鱼才“可以随时买到”呢?难道不可以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不仅是鱼,任何物资我们都不用排队,随时可以买到了。所以才“从物质当中得到的幸福就越少”。从而去论证全文的观点呢。

在一些人的观念里,“外国(特别是美国)的月亮”就是要比“中国的月亮”圆。然而在许多游子心目中,“月是故乡圆”。中国老太太到了美国,觉得美国鱼没有北京鱼好吃,我想不仅仅在于“鱼可以随时买到”,更在于老太太那难解的中国情结——她的根在中国!

阅读 7955
分享到:
评论列表

梁光亮

人在海外,情系祖国!此是每一位海外华人的心声。月是故乡圆啊。

1516年前

兵子驼

在海外發財的中國人們,歡迎你們回來創業,生活,工作,祖國永遠是你的家

1716年前

舟子

关注!

1216年前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