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闲来无事之时,静下心来翻看以往的旧照片,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那是2006年,因为退休无聊,就想去广东开开眼界。当时儿子初去广东,脚跟没站稳,还没有摆脱窘境,租房住,在中山东裕路教师新村;没钱用,无富贵之向往,无纠结之劳形。心里有的只是一种极简单的快乐,
那时孙子在市里最好的学校----雍景园上学, 那是四月,就比湖南三伏天还热,我与老头主动承担接送孙子的任务,要过库充,体育场,雍景园小区才到学校,有回忘记带水,孙子很渴,说要喝水,滑稽的是一瓶两块钱的矿泉水我也不忍心买,还带孙子在路边的自饮机处解了渴,现在回想起来,不禁拧嘴酸酸的笑了笑·
印象最深的就是牵着他的手,第一次去青少年活动中心去上课,我们祖孙俩人生地不熟,走过楼底下那条巷子,穿过对面那轰鸣的马路,再兜兜转转绕完那些错综复杂的小区,对我们从未出过远门的弱妪幼童来讲、真还算是件极为艰辛的事,我方向感又不强,难免还迷了一次路。
广东风行煲汤,我们也实实在在的被感染,花着心思学着如何搭配汤料。煤气太贵,用来煲汤实在太不划算,所以媳妇从市场买回煤炉,叫人送来煤球,于是乎,一场最原始的生火煲汤革命徐徐拉开了序幕,生活,也因为这一钵钵靓汤而被经营得有声有色。煤球煤炉煲汤,持久地延续到搬进新居-----夏洋街42栋。
用过炉子的人都知道,如何让煤球燃起来是个艰难而复杂的过程,先得用木柴引火把木炭生燃,且要多放些碳,要大块点柴,然后用扇子从炉子底部的风筒处扇风,我想,“煽风点火”的典故应该是如此由来吧。渐渐地,木炭红红地哔剥哔剥叫了再把煤球放下去,过几分钟待煤球也红起来的时候再添上第二个。这样,这一炉火才会旺盛。令人头疼的是,广东的煤球不像我们老家的那种,经过添换便可连绵不断的让煤炉一直燃下去。他们这种不能过夜,无论怎样细心伺候待第二天早晨起来看时,绝对是凄凄凉凉的熄灭了。所以,我们得每天都另起炉灶。所以,得备好些木柴搁置一旁。
幸好他们这里曾经也是穷乡僻壤的地方,备柴生火也是常见之事,四周的居民几乎每家门口都有堆积的木柴。我们一家,出去玩,也时常捡柴,快乐得不得了。
一直以来,我都想寻个机会诉诉往昔的岁月,可惜没头没脑漫无边际。无意间见到这些即将泛黄的照片,令我感慨万千。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韶华似水,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如今,儿子一家在中山过的很舒坦,孙子在重点中学读高二,成绩很优秀,长得挺帅的;又添了一个开心宝妹陀,想来就无比欣慰!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尹聪昧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