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文学 庙戏 :老年人的精神寄托

庙戏 :老年人的精神寄托

王业春 2017-04-30 17:04 2

小时候听到见到的关于庙的信息很少,见到的庙也很少。离家最近的是春光的冷水庙,庙不大,旁边有一眼很清澈的水井。稍远一点的如白齐庙,南天庙,我去过的,没见到庙宇。城里有高庙,办成了东方红小学。见到稍具规模的要数九江庙和文庙了,但那时不对外开放。小孩子好奇,爬上墙头,到处冷冷清清,从没见有香火缭绕的迹象。

人们恢复庙宇是在改革开放后,上世纪九十年代如雨后春笋,至二千年初走向鼎盛。

至于庙戏,笔者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才接触到。邻村有位大爷八十大寿,自己提出不办生日宴,邀请全村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去庙里看戏,每天一场,三天三场,一时在附近出了名。那时请一场戏大概三百多元,三场要一千多元呢!

那时村里有个比我大几岁的小伙专唱庙戏,后来和唱庙戏的妹子结了婚,两人在一起生活了将近二十年。当与他同龄的男女都搬进了高楼大厦,他们的婚姻崩溃了。女方撇下子女,跟了一个比自己大二十来岁的退休干部走了。男方无心继续唱戏,可又无其它谋生技艺,整日借酒浇愁,三年后才鼓起勇气跟人学干泥瓦工,又过了两年,请庙戏的多了,便又丢下砖刀回了老本行。

庙戏多为京剧、祁剧、黄梅戏、花鼓戏、傩戏、丝弦等。小时候生产队组织看祁剧,那是我几岁时的事,京剧 、黄梅戏、花鼓戏则是从电影电视才见到。至于傩戏和丝弦我不懂,据说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时看庙戏的,几乎都是七十岁以上的老人。七十岁以下的只有少数烧香拜佛的女性,更年轻的人是不看庙戏的。所以作为寺院文化的庙戏,面临断层甚至失传的危险。这不知是不是改革开放引进西方文化的后果。

看庙戏的老年人,多是家中没有负担的人,但多是迷茫和孤独之人,他们被后代的工作和冷漠疏远,在庙戏和看庙戏的人的寒喧中寻找温暖和人生的真谛,是被社会文化忽视的群体,尽管他们中大多数人得到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附图为翠云三圣庙庙戏场景。


庙戏 :老年人的精神寄托(图片1)

庙戏 :老年人的精神寄托(图片2)

庙戏 :老年人的精神寄托(图片3)

庙戏 :老年人的精神寄托(图片4)

庙戏 :老年人的精神寄托(图片5)

庙戏 :老年人的精神寄托(图片6)

阅读 7851
分享到:
评论列表

王业春

谢谢言宋老师!附图还是去年的庙戏场景。当时母亲病后初愈,我送她老人家去看戏,见到座无虚席的情形,很震撼!

257年前

言宋

小伙子很认真,标了数字的。

277年前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