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文学 那一汩清泉

那一汩清泉

墨客魂 2016-12-25 18:16 1

我外婆家村庄里,有一个地方叫四方塘。从我记事起,自来水还没有通到农村的时候,乡亲们都去四方塘打水喝。
   四方塘三面环田,紧靠马路,离我外婆家最近。从我外婆家出门,顺着马路走,大约五分钟就能到达。进入四方塘口,沿着小石子铺就的台阶朝下走,最先会看到一汩清澈的水流从石洞内缓缓淌出。那水流在不足一尺宽的石槽里,顺流而下流进一口水井。待水井盛满后,继续一路朝前流入另一口水井。若再盛满,最后流入地势较低的石洞内。而前来打水的人只蹲在石槽旁,拿一个大点的瓢舀水;是因为那石槽里的水比较干净,是刚从石洞里流出来的。
   记得第一次打水时,我才十三岁,刚寄居外婆家。那是二零零三年暑假的一个清晨,外公挑着空桶正出门时,我突然跑过去喊道:“外公,等等我,我跟你去打水。”还让外婆找来两只小桶和扁担。当时我不知道自己咋那般主动,现在想想应该是心血来潮吧!一路上,我有模有样地挑着两只小桶,跟在外公后头。我们来到四方塘石洞口的石槽前,外公将扁担、桶放到地上,自己蹲下身子,拿着瓢轻轻拂动水面,然后才舀起清泉倒进水桶里。当时我有点闹不明白,为啥不去水井里打水?于是问外公:“去水井打水不是很快么?”外公边舀边回答:“那两口井的水不干净,是不能喝的,一直只用来洗菜洗衣服。”外公舀水的动作十分熟练,一会功夫,一瓢、两瓢、三瓢……两只大桶全盛满了。外公挑水离开后,我也学着外公的样子舀;轻轻地拂动,轻轻地舀,我觉得非常费劲。为了追求速度,我不按外公的那一套,结果一用力,舀起的水含杂质特多。没办法,我只能将那瓢水倒进旁边的井里,等石槽里的水清澈后重新舀。时间一滴滴地过去了,两只小桶也终于盛满了。最后我望着那清澈的泉水,忍不住舀起一瓢畅饮。那冰凉、甘甜的味道,至今我记忆犹新。
   将盛满清泉的水桶悬挂在扁担上,我用右肩挑起,起身时两手各用力抓紧前后水桶提手上绑着的绳索,以此来减轻胳膊的压力。我一开始使劲全身力气,所以感觉轻巧,自认为挑水简单,还一路哼着歌儿。哪知半路上,两只桶的水越来越重,仿佛千斤重的石头,压得我上气不接下气。我胳膊上的骨头疼痛不已。不过为了能将这两桶水挑回家,我驼着背,咬着牙,艰难前行。可每走一步,水桶里的水溢一口。那狼狈的样子,被前来挑水的熟人瞧见,我满脸通红,耳边直呼呼回响:“还真是读书伢呀,连挑水都不会挑。”快到家门时,水桶里只剩下不到半桶水。正在淘米的外婆,看见我吃力的挑水姿势,赶紧放下手中的饭锅,抢过我的扁担。坐在门前择菜的外公笑道:“贵呀,你还得多锻炼锻炼,免得以后长大挑水都不会。”我的脸顿时发烫。见表妹也在择菜,我低着头走过去帮忙。我边择菜边嘀咕:“挑水真累。”不料,这句话不自觉地从口里蹦了出来,被外公听到。外公先笑了笑,然后讲起了四方塘的历史。
   听外公讲,外曾祖父迁移到廖家冲时,乡亲们挑水要走两里路。外曾祖父苦恼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有一日,外曾祖父找来几位同辈兄弟商量挖井取水的事。大伙一致认为,挖井取水是千百年的好事,这不仅方便自己,也方便乡亲,更方便子孙。所以大伙都非常赞同,并将挖水井的重任交给我外曾祖父。故而几日,外曾祖父带着几个后生,踏遍了整个廖家冲,将水井的位置选了又选;最后相中了一块坐落村中心且长满杂草的空地——也就是现在的四方塘。
   水井位置确定后,外曾祖父发动着村里的劳动力。从开挖的第一天起,乡亲们非常卖力。你一锄,我一锄;你刨土,我挑土;忙得汗流浃背,忙得不亦乐乎。每天乡亲们早出晚归,谁也不喊乏累。因为谁都想多出点力气,多为子孙后代造点福。就这样,日子就在忙忙碌碌中度过,那块空地也逐渐变成了几米深的水井。可井底没有水冒出,乡亲们开始有点泄气了,连我外曾祖父也怀疑自己的判断。又过了几日,水井快被挖成塘了,仍不见地下水冒出,外曾祖父决定放弃。哪知乡亲们正准备收工时,有一人挖井时,“砰”地一声响,锄头碰到了石块。他以为只是小石块,便弯身用手清理。当手触摸到石块时,才察觉石块只露出一点点头,且异常潮湿,石块上还有许多类似藻类的植物。他特别兴奋,跑来告诉我外曾祖父。我外曾祖父将石块看了又看,摸了又摸,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让几个后生小心翼翼地跟着石块的形状挖。渐渐得,石块露出了它本来的面貌。它是一块大岩石,下边还有一个小石洞,一汩水流从洞内缓缓流出。这水流清澈明亮,还散发出淡淡的原野气息,外曾祖父激动地落下了眼泪。
   望着洁净的清泉,乡亲们一阵欢呼。他们重新鼓起劲继续挖。数日后,两口没有水冒出的四方井形成了,同时也装满了石洞里流出的清泉。自四方井形成后,前来打水的乡亲们络绎不绝。某日外曾祖父站在堂前,望着侧对面自己挖的井笑道“四方塘象口塘”没想到第二日,“四方塘”这名字居然不胫而走,传到了家家户户,更一直沿用至今。四方塘是乡亲们自己挖的,自然是精心呵护。那两口水井每一年都会淘洗,那旁边的树枝,杂物都会不翼而飞。后来连四方塘地面、石壁,两口井都用水泥铺砌好……四方塘经过岁月的洗礼,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模样。而那石洞里的清泉也日夜不停地流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哺育着父老乡亲。
   还听外公讲,那一汩清泉,滋味甘甜,深受外曾祖父的喜爱。外曾祖父病逝前,把二十几岁的外公叫到床头说:“儿呀,你现已是一名人民教师了,但这远远还不够,你要像石洞里流出的清泉一样。”外公讲到这里时,泪珠充满了眼眸。当时,我和表妹还以为飞虫飞进外公眼睛里了。直到我读高中,回忆起这情景时,才明白外公眼里泪珠的含义。外公是想到了自己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桃李满天下的硕果;他是为自己完成了父亲的遗愿而落泪的。我也明白了昔日外公讲四方塘故事的用意,他是让我们知道挑水不易,挖井取水更艰辛。也许只有这样,才能督促我们好好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
   大概是二零零七年,自来水通入农村后,前往四方塘打水喝的人几乎没有了。就是去四方塘的,也就是洗洗衣服,洗洗菜。就这样,四方塘被淘汰了,也就没人重视它了。所以一到雨季,四方塘淹没成一口水塘,水位还会高涨到马路上。一到旱季,乡亲们就抽两水井里的水用来灌溉农田,此时水位上升,浸没石洞,四方塘也就变成了一口水塘。而年迈的外公,每每遥望到四方塘时,总为它叹息,也为自己感叹:“若是再年轻点,我还是喜欢去四方塘打那一汩清泉喝。”
   再一次畅饮那一汩清泉时,是二零一三年的夏日,老家正闹旱灾,田地里的庄稼半青半黄,有得已经枯萎不堪了。更为要紧得是,因半个多月不见一滴雨露,外婆家村庄里的自来水停水三日。所以刚从异地归来的我,这三日内都要去四方塘打水。这三日,四方塘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清晨、下午乡亲们排着长长的队伍,守候在石洞口石槽旁。今年干旱特严重,连四方塘那两口水井干涸见底,乡亲们只能眼巴巴望着那石洞里流出来的清泉。虽然那清泉没有断流,但流得不干脆,是一滴一滴地聚集在石槽里的。我听着清脆的水滴声,眼前浮现出外曾祖父那个年代:四方塘那一汩清泉,不论用来洗衣做饭,也不说烤酒打豆腐,单是夏日舀一碗解渴的人也多不胜数……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如今重温王维的诗句,让身在异地的我不禁想起了外婆家村庄里的那一汩清泉;想起了当年外公给我和表妹讲四方塘历史的这段往事;想起了在那一汩清泉的哺育下的外公,大舅,表弟,他们都成了人民教师,且都遵循着外曾祖父的遗愿一直朝前走。
   我不知道下一辈,再下一辈能否坚持,但我相信,即使那一汩清泉断流,他们身边总会有人沿着外曾祖父的遗愿走下去。

阅读 1.9万
分享到:
评论列表

水云生

廖家冲在哪?好山好水好地方!

498年前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