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与酒
文/陈云龙
教学之余,约上三两好友一同品茶,共享人间清欢,不亦乐乎?“驱愁知酒力,破睡见茶功。”周作人在散文《喝茶》中写道:“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用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清闲时约茶,不觉二十四载矣。每有感慨,记录在簿,整理如下:
如果将茶与酒都拟人化,那么酒是豪爽、粗犷、讲义气的汉子;而茶是文静、宽厚、重情义的书生。若按年龄说,酒是初出茅庐风风火火的小伙子,茶是饱经风霜洞察世态的老翁。
酒比茶容易营造热烈欢乐的气氛,每逢盛筵喜宴,只闻祝酒词祝酒歌,不听祝茶词祝茶歌。茶甘于寂寞,乐于做酒前饭后的点缀。茶永远不会像酒那样燃烧起人们的心中烈焰,掀动起人们的胸中狂涛,茶会让人宁静淡泊,越喝越成熟,越喝越清醒,越品越有韵味,越品越又雅兴。由此可以悟出,为什么青年喜酒,而老年喜茶;青年喜欢赌酒逞能,借酒浇愁泄怒;而老年则嗜好清茶待客,品茗谈心,把茶冷眼看红尘,借茶静心度春秋。这就是酒趣与茶趣的区别,酒境与茶境的不同。僧人是禁酒的,而却主张饮茶。苦为佛之身,欲守佛道,必参苦禅;欲破苦念,必习苦茶。能得佛茶之味,是人生之大彻也。若拿文学来比,酒是抒情诗,茶是小品文;若拿歌曲来比,酒是狂想曲,茶是小夜曲;若拿风来比,酒是狂飙,茶是微风;若拿水来比,酒是海浪,茶是溪流。
酒多表现为外功,喝多了之后,面红耳赤,慷慨激昂,口无遮拦,滔滔不绝。而茶为内功,无喧器之形,无激扬之态,心情平静如水,谈兴徐徐舒张。
酒为狂豪式的宣泄,茶为含蓄蕴藉式的内向情感。酒入大脑,可产生摧毁性的强刺激;茶入大脑,缓缓生成温馨的抚慰效应。
酒喝多了,耳热头昏,容易失态;而茶越喝越让人澄清平和,保持儒雅的君子风范。
酒醉人,茶不醉人。只见过酒徒酩酊大醉后出丑,没见过喝茶的人喝出了洋相,而且茶能醒酒。酒误事,茶不误事。醉酒狂言乱语易得罪人,贪杯泄露商机要赔大钱,恋盏耽搁公事会丢乌纱帽,酒后开车则往往容易出车祸。而喝茶不会喝出这些凶祸。
喝酒追求的是豪放热烈的气氛,提倡大口吞下,一醉方休;而品茶追求的是幽雅清静,注重细细品啜,慢慢体会。茶性并不持久,能溶解于水中的浸出物有限,换上几次水,茶味就淡了。
如果人多,一壶茶之后,饮者只能感受到茶味淡泊。而酒则不然,只要备有足量的酒,一瓶瓶地打开,是不怕人多的,喝到最后仍旧醇香不减。 用酒消愁是不行的,“借酒浇愁愁更愁”;若以茶代酒,则通体爽然,提神涤烦,尽释忧闷,与酒恰恰相反,是解愁的雅举。
“浅茶满酒”、“酒满茶半”;“茶满欺人,酒满敬人”。斟酒时,一定要把酒杯斟满,不能半杯,连八分杯也不好,只有斟满,才能表示主人的热情好客。而倒茶时,决不能倒满。因为茶是热茶,满杯时,客人接茶容易溢出,热茶还会烫伤客人的手。讲究的人,左手执盛有茶碗的碗托,右手执碗盖,由里向外推去浮在茶水表面的茶叶,如果是满满的一杯茶,那么一推,必然将茶水推出来,弄得客人很尴尬。一般冲水以茶杯的七八分为宜。
陈继儒在《茶董小叙》中说:“热肠如沸,茶不胜酒。幽韵如云,酒不胜茶。酒类侠,茶类隐,酒固广道,茶也德素。”如此评茶,吾辈只能膜拜了,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红楼一痴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