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资讯 《鲁之洛文选》即将出版

《鲁之洛文选》即将出版

周宜地 2008-12-24 13:34 5
舟子点评:顶,鲁老爷子答应送我一套的,呵呵!

《鲁之洛文选》即将出版

《鲁之洛文选》即将出版

注:之洛老师的文选,即将出版。湖南省作协理事、文学评论委员会委员、邵阳市文联主席张千山,为《鲁之洛文选》撰写了后记,贴出以供朋友们欣赏。

《鲁之洛文选》后记

张千山

2008年,是我敬爱的文学前辈、原邵阳市文联主席、著名作家鲁之洛先生从事写作60周年。为回顾和纪念先生这富有意义的文学生涯,总结他60年的创作成果,也为回应各界人士和朋友的鼓励期待,我们翻检先生经年积累的等身之作,编选了这部上、中、下三卷本的《鲁之洛文选》。

遴选告就,捧读全编,作为编选者的我,深深感到,这是一部体现先生爱的情怀、记录其文学步履的大书,是一部浓缩他创作精华、体现其个性才情的好书。同时,也让我更多地想起先生为人为文的许多动人章节。

先生热情似火。我们无论阅读他的作品,还是和他面对面交往,都能真切地感到经历坎坷的他,对祖国、对社会、对事业、对人生火一样的爱。其作品,无论是写普通人物、记平凡生活的中短篇小说,还是关注现实、反思历史的长篇小说,无论是生动活泼、清新多趣的儿童文学,还是题材广泛、视野开阔的散文、评论,读来都见情见性,见真见美,字里行间,传导着他胸膛的火热。这种热的辐射,在他大量的散文作品中表现尤为集中,我在十多年前读他的散文集《海边听风》时,即感觉特别强烈。其中写青藏公路建设功臣慕生忠将军的《青山遮不住》,写我国杰出的文学编辑家龙世辉的《他像一团火》,让我深为感动和震撼。这种感觉,我在去年读他的长篇地域文化散文《小城旧韵》时再次强烈地得以重温。读其文如此,交其人亦如此。记得1983年5月的一个下午,即将大学毕业而与先生从未谋面的我,怀着对他的敬慕,带着自己主编并铅印的校园诗集《鸿爪集》和习作,去他家拜访、请教,他非常热情地接待我,认真翻读我带去的集子、文稿,给以鼓励,并留我共进晚餐。1984年下半年,我借调湖南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工作,先生出差长沙,又带我登门走访叶蔚林、于沙等许多文学名家。多年过去,这些事,他也许淡忘了,因为于他而言,这种事做得太多,似乎微不足道,但对二十来岁,刚刚涉足文学创作与评论的小青年来说,那一种温暖和感动、那一份关怀与激励是终生难忘,也终生受用的。风风火火,古道热肠的他,这种以文学前辈和著名作家身份为后学提供帮助、奖掖与提携的佳话,在邵阳文艺界很多,在湖南乃至全国文坛也不少。我所熟悉的周宜地、黄三畅、张小牛、曾维浩、隆振彪、邓杰、周伟、马笑泉、谢宗玉等,都对先生的帮助多怀感念。读者从本文选的评论选辑中,可以读到他对优秀的年轻一代作家发自内心的欣赏和关爱。

先生勤劳精进。“默默耕耘,生命不息,写作不己”,是他的座右铭。自在《武冈民报》发表处女作诗歌《钟声》迄今,60年来,鲁之洛先生从没中断过对生活热情细致的思察和写作。上世纪50年代,鲁之洛先生就是湖南有影响的青年作家。即使在文化大革命那样特殊的历史时期,久惧文祸的他,因为在湘黔铁路建设工地做宣传工作的机缘,还是受命认真地创作了反映当年铁路建设生活的长篇小说《路》,成为文革十年中湖南仅有的三部长篇小说之一。尽管由于当时极左路线的桎梏,作品无可避免地染有那时的“时代病”,但仍然比较真实地再现了当年建设者、劳动者的形象和作者的真实感受。自《路》之后,鲁之洛先生的创作进入高产期,在长期担任文学辅导工作、文艺领导工作和主编全国公开发行的文学刊物《新花》之余,创作出版了短篇小说集《珍珠泉》、儿童文学作品集《松伢子历险记》、《荷花塘》、《锁宝寨奇闻》、散文集《览奇集》、《鸡冠子上漫游记》、《绿色的梦》和长篇小说《龚大汉和他的漂亮老婆》、《你别想安宁》等大量作品。成为全省作家中极少的省市劳动模范。退出领导岗位和退休之后,他在先后主编《军事博览报》、《明镜报》之余,足履大江南北,远游大洋彼岸,又推出了散文集《海边听风》、《心中升起一片彩霞》、《走向多伦多》,与人合作出版了长篇纪实文学《张浩传奇》、长篇历史小说《南宋痛史》,2006年,已逾古稀的他,又集其多年的人文思考和对故乡武冈古城的情感积淀,推出了深沉隽永的散文大制《小城旧韵》。此外,他还写作发表了为数不少的读书笔记与文艺评论。“青春鲁老”,“鲁老不老”,成了我等晚生后学的由衷赞叹和感喟。而其文字,从长篇大作到散件短章,从真情记叙到理论批评,都是认真的,经得起思考和推敲的,体现着作家为文、为人的严谨。

先生才思敏锐。他阅历多,见识广,富于见解,敏于表达。于是,他展现的文学风景,题材体裁,琳琅满目;思想艺术,色彩纷呈。他的小说,写现实、写历史,写乡村、写城市,写儿童、写军人,所涉颇多。各件作品,都能让人体味到作家对时代、对社会事物的敏感与颖悟。八十年代,作家有感于中国城乡的改革与变迁,以敏锐的观察和丰沛的热情,创作了《龚大汉和他的漂亮老婆》、《你别想安宁》两部在当时来说不可多得的优秀长篇小说。前者被《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作为中国“乡土文学之树的一朵新花”予以推介;后者则以其深入的思考,对我国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改革发出了那时还很稀有的吁求,引起各界关注。而退休后创作的洋洋60万言长篇历史小说《南宋痛史》,则以高明正确的史识、史观,对那一段独特的历史作了感人、动人的艺术再现。他的散文,从风景游历、风情记叙、见闻实录到人物回忆、抒情思辩,所及甚广。各种文字,均真淳为本,朴实自然,情辞兼美,无做作之态。譬如,他于各时各地写日出日落,皆别出机杵,不落俗套;多次记酒写酒,均心裁自别,情趣各异。他的文艺随笔和评论,也是读得透,悟得深,识见独到、准确。这些,以他对上世纪90年代长篇小说创作的思考,对周实、王平、杨闻宇、谢宗玉、马笑泉等作家作品的评鉴,可资明证。

先生不谐俗恶。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真率、豪爽、热情的他,性子直而急,喜爱较真。在少儿时代,他就深深懂得做人应该仗义、磊落,宁可站着死,不可跪着生;他常告诫后辈,骨气和真诚是做人的根本。这种气质与个性,我们从他当年受命写作长篇小说《路》时的文学行为中,可以感到。对这作为政治任务的遵命之作,他仍能固执地坚持不写走资派、不人为地杜撰所谓阶级敌人破坏铁路建设的情节,在那个年代,确实难能可贵。这种气质与个性,我们从他小说、散文许多疾恶如仇、感时叹世的文字中,可以感到;与他端茶把酒,听他侃侃而谈时,更可以感到。

书,其人也;人,其书也。从浓缩的文选中,我们可以看到,先生把两者作了完美结合。

阅读 5672
分享到:
评论列表

都梁月

他常告诫后辈,骨气和真诚是做人的根本。这种气质与个性,我们从他当年受命写作长篇小说《路》时的文学行为中,可以感到。——张千山老师的评价,准确无比,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为几个铜板屈膝。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后学如我,多年受教,深敬服之!

916年前

都梁月

先生不谐俗恶。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真率、豪爽、热情的他,性子直而急,喜爱较真。在少儿时代,他就深深懂得做人应该仗义、磊落,宁可站着死,不可跪着生;——张千山老师的评价,百分之百的准确!做人做到鲁之洛先生这个程度,令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816年前

言宋

感觉自高远弄了聚会以来,“大家”出来领军的多了。人网之福啊!

816年前

言宋

奖掖后进,勤于笔耕,识见广博,襟怀坦荡,想见先生之风矣!

616年前

言宋

就我个人的爱好言,更喜欢《小城旧韵》与《南宋痛史》,惜难睹其风采。

916年前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