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令灵魂颤抖的人和事
人们常说,不要轻易去回忆过去,因为过去的事使人更加感叹或伤心,白白的死耗脑细胞,还不如抓紧时间享受现在,我估计这是全国为什么流行争分夺秒打麻将的原因吧,因此,一些传统方面的文学、电影、戏曲,好像看的人越来越少了,一次我要九岁的儿子不要老是看电视,也要了解一下中国的古文化,他一脸的不屑,还说西游记他看了几个版本的电视剧了,其实就是看了一些动画片而已,我无语,我不知道现在还有几个人能怀着激动和崇敬的心情来看开国大典,或者静下心来看一下红楼梦,或者了解一下苏东坡到底精通多少门艺术,李清照和杜甫他们为什么诗词里面总是散发出激昴悲情的味道……优秀的人和好的作品是要能感化和劝导人们,去树立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实现人生的生存目的和意义,每个人知道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国家应采用什么的机制,老百姓才能幸福安稳的生活,民族才能真正强大,当然这些扯远了,国家的事不是我辈说三道四的,随便说几句而已。
当然今天我要讲的绝对不是这些意思。
昨天在网上偶然看到一篇讲述民间艺人瞎子阿炳的文章,我不禁心里感慨良久。
对于音乐,特别是民乐,我不是很懂,毕竟自学了一点,不是科班出身,但是我经常到广场散步,看到一些老人,也有少数青年人,一起合奏乐器,同样是拉二胡,青年人虽然是学的是专业,老人有些是业务爱好,但是一听味道不同,当然,这些年青人也不易,几岁开始学习专业,肯定也吃了不少苦,但是他们的二胡演奏,除了熟练、规范,速度快,其它没有什么味道了,可能是他们心里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找专业的教授,学专业的那几个曲子,考对口的音乐学院,所以呢,形成了一种学院模式,死板硬套,音色里没有情感,对曲子没有理解透彻,仅仅就是将曲子拉出来了,不过其中有一个快七十岁的老人,呵呵,看不出啊,是他自己讲的,我觉得最多就是六十岁,虽然精瘦,但精神矍烁,老当益壮,他拉的二胡音色广阔,情感洋溢,感情浓郁,真有阿炳的风格,别有一番风味,我当时笑着给他取了一个称号:“武冈阿炳”!大家也觉得他拉得好听,散场了还要求他拉了好几曲。
一起聊了一下,知道了他是扶冲人,住在乡下,自学民乐,年青时当过兵,原本有个单位叫二机械厂,家里条件不好,单位效益差,下岗后便回到乡下生活,虽然辛苦但性格乐观,每天坚持拉二胡来发泄对现实的不满,哦,难怪啊,这不是和阿炳的生活经历相同吗?
阿炳当然苦,生活在旧中国,更苦,眼睛早早瞎了,父母早逝,母亲好像他从来没有见过,一生是在卖艺讨饭中度过的,经历各种各样的磨难,他的曲子,一听就知道,当然阿炳也不是圣人,因为从小没有人管教,人生有了污点,他二十多岁的时候交友不慎,染上了嫖妓和吃鸦片等恶习,过了几年身体垮掉了,但是后来他改过自新,将精力全部投入了民间音乐上,终于苦尽甘来,在他即将病死时,被音乐学院的教授发掘而扬名天下。
我想起另外一个民乐宗师刘天华来,也是令人扼腕叹息啊,三十多岁不慎染上回归热而逝世,更让痛心的是,他的哥哥,有名的文学家刘半农,过了几年也染上传染病而死,只有四十多岁,天妒英才,真的是不假。
流行音乐方面,照样也死了几个天才,像黄家驹,多才多艺,人品又好,也是非常的可惜。
中国古人就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真正震撼灵魂深处的人,不是生活在社会上层,过着丰衣足食生活的那些人们,他们只能在麻将桌上、娱乐场所、烟柳深巷大显身手,吃喝玩乐,不可一世,但死后是黄土一抔,有些人还要遗臭万年。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何方飘尘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