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冈市歧塘村发展油茶和青钱柳茶产业,今年预计能为村民增收450万元,前7个月村集体收入已达23万元——
“绿色银行”山上开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昌小英 通讯员 王茜霆 马力
8月29日,武冈市龙溪镇歧塘村党总支书记戴求顺,冒着高温登上横岭山,查看油茶长势,千亩油茶、青钱柳茶产业园,绿意尽收眼底。一株株油茶硕果满枝,戴求顺开心地说:“这就是我们富民强村的‘绿色银行’。眼下来看,今年又有好收成。”
近年来,歧塘村以村集体、村民土地入股的方式,发展油茶、青钱柳茶产业,引进公司商业化经营,走出一条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子。2021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5.5万元,全村1800人共享360万元产业红利,30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今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达50万元。
引进企业,发展油茶产业
29日一大早,歧塘村村民刘菊兰就与几名工友来到村里的油茶园务工。
刘菊兰今年60岁,在油茶基地务工一年收入1万元。“在村里务工赚钱,以前我们不敢想。”刘菊兰说。
歧塘村距离武冈市城区15公里,地理位置偏僻,四面环山。过去,村民靠种植水稻为生,不少村民外出务工,村集体经济为零。
2012年后,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致富,村支“两委”与驻村工作队一起,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决定依托村内山地资源,发展油茶产业。
“我们村的优势是山,要实现致富,必须因地制宜,做活‘山’字文章。”戴求顺说。
由龙溪镇党委、政府牵线搭桥,歧塘村招商引资引进武冈市华祥农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启动油茶项目建设,并制定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
2013年,华祥公司在歧塘村投资6000多万元,流转山地1600多亩,以“土地流转+公司+农户”种植模式,发展产业。
该公司为歧塘村修建环村公路,改善基础设施;与村内签订劳务用工协议,吸纳200多名村民务工。
近年来,土地流转每年可为村民增加收入130万元,公司每年还为村民发放工资30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都有增长。
抱团发展,集体个人都受益
临近中午,趁着武冈市盛茂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胡建荣休息的空档,歧塘村2组劳务经纪人戴求坤上门,与胡建荣细算用工及产业盈利情况。
“服务村民,保障他们的产业分红及劳动权益,是劳务经纪人的职责。”戴求坤说。
2013年,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外打拼的胡建荣,看到村里发展产业,回村投资50万元成立合作社,种植青钱柳。他还发动75户村民用土地入股,以“土地入股分红+务工收入”的模式增加村民收入。
合作社自筹资金700多万元,对荒山旱土进行高标准整治,种植青钱柳茶叶1200亩。村里积极对接,做好产业配套服务,为合作社引进武冈市青钱柳茶叶公司。该公司在基地建成茶叶深加工车间,以“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推动青钱柳茶产业发展壮大。
村民刘强贵介绍,他以4亩山地入股合作社,每年有2500元收益。
2019年,尝到土地入股分红的甜头,不少村民又主动入股土地400余亩,村里的油茶基地扩大到2000余亩。此时,歧塘村2个产业共吸纳185户800余名村民成为“股民”。
村民变“股民”,“股金”管理成难题。2020年,响应村民需求,歧塘村成立村级劳务经济公司,提升村民小组长资金管理能力,推荐他们进入公司、合作社参与跟踪管理,帮助协调处理各类矛盾纠纷。
村劳务公司加强技术人才培养,组织村民开展栽培、剪枝、茶叶烘焙、榨油等技术培训,满足公司用工需求,推荐技术合格的村民到周边县(市、区)广泛就业。
“现在,村集体、合作社、村民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全村的凝聚力更强了,实现‘抱团发展’。”戴求顺介绍,村民土地入股实现资源变资产,村集体参与公司管理、服务村民,2家公司在不影响村民工资、分红收益的条件下,每年按发放村民工资总数额的4%支付村集体服务费。去年,歧塘村劳务经济公司管理收益,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9.7万元。
延长产业链,拓展增收领域
时下,武冈市华祥农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放瑞,正为在歧塘村建设有机肥厂的事奔走。
“生产许可证已拿到,环评也已做完,可以着手建厂房了。”刘放瑞说。
今年,歧塘村根据油茶基地、青钱柳茶叶基地每年所需的有机肥料需求,入股6亩土地和50万元资金,与华祥公司合资创办有机肥生产公司,延伸产业链,拓展村集体经济收入新领域。
刘放瑞介绍,该项目预计投资1000万元,新建厂房1040平方米、仓库200平方米。目前,项目生产建设相关事宜已全部办妥,即将施工建设,预计年底11月就能投产。
据了解,有机肥厂建成投产后,预计每年能吸纳200余名村民就业,为村民增收600万元;为村集体经济每年至少增收5万元。
歧塘村还支持华祥公司在油茶基地建起茶油加工厂,引进先进的茶油冷榨生产设备。今年,该公司申请“中梁龙”茶油商标,开通网店,精心打造“产—供—销”全链条式产业链。
“利用好资源、做好项目发展服务,把千亩油茶和青钱柳茶打造成村里取之不竭的‘绿色银行’。”戴求顺介绍,今年村内2个产业预计能为村民增收450万元。今年前7个月,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达2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