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一首“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的《黄土高坡》。用它那雄浑的调子,那高亢的音符,深深影响着我,延续至今。让我无数次贪婪的品味着那黄土高坡的气息;让我沉思那片土地的苍凉;那婉转的倾诉,更让我对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民心生崇拜。一次次把我唤回黄土高坡。 这次有幸与友人一起亲身去感受了一次黄土高原的召唤.
3月24日清晨,我们离开壶口瀑布,向延安进发。走的是省道,朋友说这沿途可以领略一下黄土高原风采。我沿着一路蜿蜒的省道慢慢地开着,欣赏着两边的景色。清晨的高原非常安静,这种静谧感染了我,使我的心沉得低低的,变得很静很静,清晨的的阳光也是那么的慈祥。此刻我的头脑非常清晰,全身各个细胞都敏锐起来,这时的景色在我看来已是一幅非常引人的画面。我取出照相机,快速捕捉起那些打动我的元素,我迫不及待的品味着黄土高坡那原始粗犷的味道。那沟壑纵横、层层叠叠的土坡所勾勒出的线条,和土坡凹凸不平的表层所呈现出粗犷有力的皱褶,仿似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这里没有任何花梢多余的东西,一路行来省道旁边有一条静静流过的小溪,溪水很浅,基本上是薄薄的一片轻轻地划过地面。在小溪边长着挺拔有力的杨树,春天的杨树正发着嫩绿的小芽,把整片黄土点缀得生机勃勃,和到处可见的枣树形成强烈的对比。枣树此时是光着枝丫,细细的枝杆苍劲有力地伸向上方,我仰头凝望,心中陡然升起一股对生命的敬意,在这片干旱的土地上,生存是多么不易,而杨树的主杆和旁枝却都显得那么的顽强,那么的执着,我可以想象它的根是多么有力地扎入这干瘠的黄土中,深深地扎入,我感到了生命力的强盛。我终于找到了我心中黄土高坡那粗犷的、原始的、野味的表现方法,我觉得这种表现形式能把我对黄土高坡的感觉表达出来。
那远处一排排的窑洞不禁使我想起了那关于黄土高原那“车马屋上行”,“院落地下藏”,“苍土覆我台”,“平地起炊烟”的奇特景观,使得初到这里的人不禁被窑居者的智慧折服,这原始的居住方式究竟起源那朝那代,它的发明者又是何许人,不但世代居住在这里的人说不清楚,就连学者专家也未必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进步,黄土高原上亲切朴实的窑洞、温暖舒适的土炕、宽阔平坦的大场构成的老式生活场景逐步退出历史舞台,那一孔孔古老的窑洞仿佛一张张高原的巨口,倾诉着一个遥远的记忆,留给人们一个远去的背影和无尽的怀念。
一路走来,我的心情一直无法平静。这就是我想象中的黄土高原?这就是高原,黄土高原。极目处,四野八荒,惟有黄色、尽是黄色、黄色、黄色。连那条从巴颜喀拉的山岩间夺路而来的大河,也暴烈地流泻着一川黏稠的黄色!我很想用最动人的音符,来歌唱那片黄色的土地,可挖空心思,没有找到合适的调子展现它苍凉的美。只听到狂风在呼啸,沙尘在飞扬,只有远处飘来高亢的信天游在回荡。信天游是陕北人对生命的祭歌、对爱情的赞歌、对生活的颂歌。她恒久的生命力,来自广袤黄土高原上生生不息的情与爱、仇与恨;她汇聚了万万千千劳苦大众对生活点滴的素描;她凝结了陕北民众世世代代与自然、生命的抗衡和陕北民众对自我的倾诉。蓝天、白云、东山糜子、西山谷、羊羔羔、牛妈妈、亲妹妹、情哥哥、黄土地、信天游,这是陕北最亮丽的风光。 我曾经想用最美丽的词语,来赞美那片土地深沉的美,可我找不到最贴切的词眼,这就是我梦中的黄土地。 黄土高坡的一草一物,是最美丽的。尽搜世上赞美之词,都无法表达我对她的赞美。
只有高叹:美哉,黄土高原!壮哉,黄土高原!
123456789101112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龙剑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