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文学 我小学的幸福时光

我小学的幸福时光

淡淡清辉 2019-11-18 11:15

我小学的幸福时光

近来,每天的晚餐时间,小豆总让我讲我小时候的故事。

那些泛黄的、过往的事儿,大概因为遥远而陌生,对小豆来说,有着深深的吸引力。

翻到2006年写的一篇文,写的是我小学时候的故事,那时的我,正是小豆现在的年龄。也就以此对比一下吧。

是的,时代真是不一样了。现在的孩儿们,埋头于各种学习资料中,我们曾经有过的简单快乐,已经一去不返了。

难怪,现在的孩子们会说:“我太难了,我太难了!”是的,我也觉得你们太难了。


我小学的幸福时光

我的小学一到四年级,是在村小念的。
那是一个非常狭小的学校,只有一栋低矮的平房,一共三间教室,加一个开放的礼堂,两间小小的办公室。
因为教室不足,这个学校,每两年才招一次新生。学校中拥有的年级,要么是一、三年级,要么是二、四年级。单单只有幼儿园,是一直存在的。
也正因此,往往有已适学龄的孩子,正好撞上不招新生的年份,白白耽搁一年的。
因为学校小,老师当然也就少了。全校只有两个老师,短短的四年时间,倒换了好几批。最初的两个老师是我们村里的,没有教师资格,只是代课的。也幸好这两位老师拼音方面还勉强过关,不至于教出我们一口蹩足的普通话来。后来请了城里的老师来,却都干不了两年,就要离去。
如今回忆起那段时光,对于学习方面的事情,皆很模糊,倒是玩闹,记得特别清晰。
我们早晨上课,没有确切的钟点。每天老师从七八里之外的市区骑车过来,从我们村的街道经过,村里的孩子们,便都出了门,前呼后拥的跟着老师上学去。
当时我所在的教室,在那栋平房的最左侧,教室两侧没有窗户,只有前后,有两个小窗户,一块凹凸不平的黑板架在两根木棒上,两根木棒则斜倚在教室前面的窗户上。
教室里面,永远是黑洞洞的,没有电灯,只能依靠教室后方窗户的一点点光线照亮,而黑板背后的窗户还露出了一截,那一截窗户透进来的光,反射在黑板上,更叫人看不清楚。幸亏农村孩子的眼神好,还勉强应付着。
后来城里来的老师看不下去了,才请人将教室左面的墙壁凿出一个大窗户来,又将黑板后面的窗户给堵了,才终像样了点。
虽说这所学校的房子差强人意,不过学校周围的环境,却是得天独厚的。
学校没有围墙。教室前面是块小小的空地,算作是操场。操场左侧有一个小池塘,池塘边有三棵大柳树。记得刚入三年级,学习写作的时候,正好是春天,柳絮儿四处乱飞。老师举例说柳树开的花儿,也是可以写的。结果那次作文,80%的人都写道,我们教室门口有三棵柳树……

学校操场过去,是一条大路,大路过去,是一条小溪,小溪过去,就是一望无际的稻田了。而稻田的最那边,是如黛远山,包括我们城市的风景名胜区,亦有国家森林公园之称的云山了。

这条小溪,是孩子们冬天玩耍的好去处。冬天里,小溪中水很浅,孩子们便在这里训练胆量,从小溪这边跨到那边去,在那冬天干枯的田野上奔跑玩闹。也有孩子失足落入水中,哭丧着脸回家换衣服的。
学校后面有一大片桔园,桔园后面,是一条宽阔的河流(即资江),河流对岸,则是一片低矮的山丘。
这条河流,也便成了孩子们夏天玩耍的场所。
夏天,河流中的水清清浅浅,十分凉爽。孩子们都卷了裤管,脱了鞋袜,涉足水中,在浅浅的却也湍急的水流中,三五一伙拉着手,走往河流中心的小岛上去。更有胆大的孩子,一个人涉过湍急的水流,走到了对岸去。
在水中嬉戏的时候,往往能遇上扯河草喂猪、捡河螺做菜的妇女。孩子们也都去帮忙,人多力量大,往往很快就扯满一背篓河草,捡满一篮子河螺河蚌的。
有时我们也玩水仗,弄得一个个满脸满身水珠儿,也有脚下一滑跌入水中,一身衣服湿透了的,却也不怕,坐在河边的大石上,晒晒太阳,很快就干了。
有时老师在那头敲铃了,孩子们却玩得正起劲,干脆不加理会,老师不得已,跑过来叫大伙上课了,才恋恋不舍的走往教室去。
到了秋冬季节,学校后面的桔园中,那一大片桔子红了,孩子们又禁不住嘴馋了。无奈桔园的主人一直防范着,不得偷摘的空儿,倒是有桔树的枝桠伸进教室窗户来,上面结得几个桔子,都被孩子们摘了去。
到了桔园丰收,主人将满园的桔子都摘了卖掉了,孩子们才得以进入桔园,仰着头一棵一棵桔树搜寻,看有没有漏下的桔子。如此仔细搜寻一番,一般也不会空手而归的。
到了这些玩意儿都玩腻了的时候,又有馋嘴的女孩从家里泡菜坛子里带了泡姜,泡辣椒、酸萝卜来。到了课间,一群人围着吃,整个教室飘荡着泡菜的酸味儿。
这种习气一起,后来很长一段日子,孩子们干脆轮流着从家里带泡菜来,又有人干脆连小碟子、杯子筷子都带了来。每天课间,都成了泡菜筵的天下了……

我小学的最初四年,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的。

万幸的是,这样的玩闹并没有使我丧失心性、荒废学业,反而给了我一段最为美好的学生时代的回忆,真该感谢老天爷的赐予。

阅读 2.6万 1
分享到: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期待您的精彩留言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