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文学 苗家石磨

苗家石磨

先进文化 2022-03-06 16:20 1
冷面书生点评:石磨作为一种食品加工工具,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文化渊源,一直服务于人类的生活。直到八十年代磨粉机、打浆机的诞生,才被淘汰,消息于人们的视野。作者用石磨比喻成不分不离的亲情,晓有风趣,难得一见的佳作!

苗家石磨

苗家石磨

作者:杨进文(苗族)

    我家有二对(副)石磨,一对是民国时期杨家,再华公房头后代者筹资合办添制的;一对是八十年代初,是我家请邻县邓元泰镇沙洲何家石匠二表叔打磨而成。这对石磨的原料来之不易呀!是从几十里外的大古山弄回来的。据人们所说:大古山的石头是"豆子石“(石内成颗粒状)。是打制石磨的上等材料。

    现在那对"合办"的石磨早已不见"踪影"了,但自家的那对”豆子石"石磨被我完好无损的保存着,令我温馨忆往。

     我曾经到蒋坊一带走访亲戚,听到那里的长辈把"亲家"比做为石磨,心相印、齿相依。一对磨分为上、下二扇(页),更为贴切是将媳妇的父母(含同辈分者)喻作”上扇磨;而女婿的父母喻作"下扇磨"。仔仔想来,生动形象。亲家之间,似磨和谐。围绕"磨心",打造"精品"。

    下扇磨有一个小圆柱形的“磨心",一般是用尺余之长的茶仔树之类的结实杂木削制而成。磨心"顶天立地",下面插进磨架子,上端2寸长伸入上扇磨的中心部位的磨孔。人工偶成,连接起“你我他”。如果磨心被磨损得不能用了,就用工具把磨心敲上来寸余长就可以了。

   新制的磨心,有点“紧致”,推起磨来似乎“拗手”(别扭),但是经过一阵磨合之后,则得心应手,顺顺畅畅的运转。所以,人们把初与人做搭档时,称作为“磨合期”。

    石磨,曾经无论是在乡村,还是在都市,皆发挥其特殊功效。旧时乡村的油榨房与制面厂就是依靠大对石磨礳油菜籽及麦子的。农家打豆腐、做粑粑、弄米浆等等都离不开石磨。

    至于推磨还是要懂一点技巧的。用力平衡,匀速运行,如用力过猛,磨心则会脱离。勺(放)料适度,水量恰当!若家中人手充足,可以二人默契配合,你来我去,轻松自如。一阵功夫,喜看成品,滚滚而出。

    “石头层层不见山,雷声轰轰不下雨。雪花飘飘不觉寒,路途弯弯走不完"。这是一个谜语的谜面,其谜底是就是石磨呢!谜语生动形象,且耐人寻味。是苗家石磨的真实写照。

    我在“舞文弄墨"时,为了使“涂鸦"出来的作品有品味,就得反复地去“打磨",用那“路途弯弯走不完"的精神去“爬格子"。力争编辑满意,读者满足。

    星移斗转,石磨不“转",时过境迁,石磨不"迁"!石磨已经刻我的记忆之中!


阅读 7282 10
分享到:
评论列表

冷面书生

石磨作为一种食品加工工具,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文化渊源,一直服务于人类的生活。直到八十年代磨粉机、打浆机的诞生,才被淘汰,消息于人们的视野。作者用石磨比喻成不分不离的亲情,晓有风趣,难得一见的佳作!

102年前

作者回复:

您的评论是我创作的动力!

2022/3/6 21:44:45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