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文学 生母“送子"

生母“送子"

先进文化 2022-01-28 21:47 2
生母“送子"(散文)
  作者:杨进文(苗族)

    “树有根,水有源"。因家庭的特殊性,导致我既有生母,又有养母。使我这个有“根"有"源"的男子汉比常人又多了一个“母"。其实,在儿时是给我多了一个“怀抱"。还被人比作为“一个鸡蛋二个黄"。成年之后,却是给我多了一种怀念,多了一种忆往。

图片


   我生母夏氏老翠,生于民国16年(1927)农历2月初10日,武冈市邓元泰镇渔塘村(转湾头),是其“胞衣地"。生母在家里排行“老大",她"脚下"有二个妺妹,一个弟弟。
   据长者介绍,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北风呼呼,冰天雪地,寒气逼人,我“呱呱"坠地来到人间,娘已经生了二个“带把"的,今又添“丁",对本来经济拮据的家庭喜忧参半。满月之后,邻近一同姓人家因夫妇未曾生育过,则与生母达成“协议",生母“送子",从此,我像女人一样“嫁"了人家,但不是当“童养媳"去受苦,而是从“糠箩里跳进米箩里"。
    儿子是母亲的“心头肉",我被“送人"之后,但是,生母依然日夜牵挂于心中,在那未满周岁之前,生母常给我送来那甘甜的乳汁,来补充营养;并送过来“尿片(布)、口水巾"之类的婴儿用品。

图片


    我曾经记得,那是刚懂事不久,我来到生母家,与比我小二岁的弟弟高兴得东蹦西跳,还爬上槽门口那几棵桂花树去捕捉纺织娘(婵)。
    结果在梭下树时,弟弟一不小心将裤子上原有的补疤(丁)被树枝刮得“开了叉",同时,我衣服上中间的一粒黑色的扣子掉在地上“打圈圈"。
    兄弟俩早已做好回家被如何挨惩罚的心里准备,反正要打要骂则随爹娘。我们小心翼翼地回到家门口,只见娘娘坐在堂屋门口的小矮凳上,专心致志在择豆角(菜),她一抬头便看见我们兄弟俩那狼狈不堪的样子,但是,我看不出娘有丝毫怨气怒目,反而关心地问:“摔伤了没有?今后在玩耍时,千万要小心呀!"。
    我娘娘说后,就立马放下手中的功夫,转身来到房间寻针找线,一边给我钉衣服上脱落的扣子,一边唸起:“身上链(缝补之意),做状元,身上补,做知府(旧时的官名)………。
    生母那慈善的面容,那低声哼唱,让我今天感悟了与当今实现“中国梦"十分吻合,更是遥相呼应。
    光阴似箭,我告别了童年,长成“少年郎",生母对我们母子关系,一直“封锁"着。担心我与养母之间的关系不融洽。

图片


   日月如梭,转眼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娶妻生子,组建了一个新的家庭。其时,养母才将我的"根源"及来龙去脉像竹简倒豆子似的“抖"出来。
   当我得知自己“身世"时,方知生母过去为我"跳米箩"用心良苦啊!现在回忆起来,觉得生母的胸怀是那么无比博大而宽广,心是那么崇高而善良。令我敬佩不已。
    生母年过花甲之后,身板则不如先前硬朗,记得那几年,每逢年过节,我携妻带子去看望体弱的生母时,娘娘马上放下手中的活计,对我采用的“公式化"教育,又要进行一次"重温:“一要孝敬好养父养母;二要成家立业;三要把子女培养成‘有出息`的人"。
   星移斗转!生母因病殁于1994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享寿68岁。生母虽然离开我们27个年头了,但沉淀在忆深潭里的许多小事,时常在我脑海里"闪现",并将其“言行"对照自己,鞭策自己。


阅读 6293 14
分享到:
评论列表

王忠义

进文兄弟好!我就是蔡家塘的。你养母家还有哪些人呢?我很可能认识他们。

92年前

作者回复:

王老师,您好!我的微信号与电话号码13973915647是同号,我们加一个微信吧!
我养母是蔡家塘村14组(移民队)人,是与你年龄相仿的唐顺发、唐顺泽兄弟的二姑姑呢!
再者请问王老师你现居住地址在哪里?

2022/1/30 20:49:38

言宋

转湾头的隔壁邻居,新年好!

112年前

作者回复:

我养母是观音阁唐家的,因修水库,搬迁到蔡家塘村!

2022/1/29 17:16:47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