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文学 武冈记忆之棕制厂

武冈记忆之棕制厂

原创 大海34 2024-11-03 15:59


u=638419475,189391342&fm=30&app=106&f=JPEG.jpg

武冈棕制厂,位于武冈城内林家巷,是生产斗笠,蓑衣的工厂。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棕制厂很红火,生产的产品除满足本地需要外,还远销邻县外省。斗笠成为武冈的一大品牌,它制作精美,美观轻巧,戴在头上,既能遮雨也能遮阳,是城乡人们非常喜欢的日常生活用品。

那时,家家户戸家里的木壁上都挂有一个或二个斗笠。

斗笠的制作方法,先是用竹篾织出坯子,再在坯子中铺入棕丝,贴上图案,再用光油油漆,最后在内顶部别上头圈,斗笠就制成功了。

那时,城里家家户户的小孩几乎都会编织斗笠坏子,织成一个坯子,送棕制厂,价格四角钱。除去二角的头本,一个月至少能织三十个,就有六元钱的收入,够上一个人的生活费了,所以,大人都希望自己的小孩能多织斗笠,至于学习成绩好不好,是无所谓的。因为成绩不好,照样能上学。有时,小孩还带着没织完的坯子去学校用课余时间织,老师也不干预的。

织坯子的篾是由专门的破篾师付提供的,一个斗笠的篾价格二角钱。

斗笠的篾,分粗篾和细篾。粗篾织底子,在模具上很快就织成了。细篾织面孑,细如面条。长度超过斗笠的直径。织面子先用五根细篾织成一个小五角星,然后别在底子的顶部,由此一根一根织着展开,一个圈子一圈小五角星,由顶部向尾部逐渐展开,越向尾部,圈越大。大概要织几个小时才能到尾部,最后扫边完成。

每到月底,小孩们将织成的坯子顶在头上,高高的,有好几十个。送到棕制厂后,由专门的检验人员验收,将不合格的打下来。然后凭检验员条子去财会室领取工钱。

拿到钱,小孩们欢欢喜喜,蹦蹦跳跳地走出林家巷,遛遛街,看看景,望着卖瓜子花生的,闻着香,流着口水,就是不敢去买,因为是要如数上缴的。

几十年过去了,如今的棕制厂早已不复存在,连厂房都不见了,今年年初前去看,只剩有一片空地,长着荒草中。荒草随风摇曳,好像在默默的诉说心中的哀怨。

现在,此处已修建成一片青石铺面空坪,作为周围居民休闲的场地。

如今,在武冈,再也见不到本地生产的斗笠,都是外地来的。那些斗竖,制作粗糙,是远不能与当时棕制厂制出来的斗笠相比的。

同时,棕制斗笠也慢慢地退出了城里人的家里,代之的是精美的各种布伞。只有少数农作人才戴着棕制斗笠,出现在田间,行走于集市。

棕制厂已消逝,但它却成为我们那一代人难以释怀的情结,它在我们心中留下的美好记忆,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的。


图片/ 网络,手机拍照


IMG_20241103_121211.jpg



阅读 563 修改于2024-11-03 2
分享到: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期待您的精彩留言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