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书的回忆
回忆与书的缘分,大概要追溯到那一本64开本的《三气周瑜》的小册子。
那是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一个叫唐光第的老师在简陋的办公室门前坐着,聚精会神地看一本书。我走近去,凑在旁边也看了起来。原来,书是写周瑜的故事。这时,我便想起父亲不时说的“孔明三步一计,周瑜一步计”来。一步三计的周瑜,为什么斗不过三步才一计的孔明,是我早就想知道而才读过两年私塾的父亲,却无法让我解开这一疑团。我想,唐老师手中的这本书大概是可以解开这个疑团的。于是, 我伸长脖子在他身后看,连上课的铃声响了也没听见,还是唐老师提醒之后我才恋恋不舍地进了教室。那以后的两节课,老师说什么我一句也没听见,一颗心还在唐老师的那本《三气周瑜》上。
放学的时候,唐老师叫住了我,把《三气周瑜》借给了我。我是一口气读完的。尽管书里还有许多不认识的字,但书中的人物、情节还是把一个乡里伢子给俘虏了:世界上竟然有这么好看的书!
《三气周瑜》把我也“气”住了,从此以后,凡是只要能弄得到的书便要读上一读。那时,家里极穷,只有那么一盏如豆的小桐油灯照着母亲剁猪草、喂猪或干别的家务事。等母亲干完家务事,灯也就休息了。因此,母亲点灯干家务事的时候,我是绝对不出门与小伙伴们玩的,总是捧着书跟着小桐油灯打转,从灶台转到猪栏房一步不离,每每会惹得母亲发脾气。倒是父亲极理解自己的儿子,也常常为儿子没有灯看书而内疚。后来,他终于为儿子找来了“灯”——从山上砍回好多松膏,破成细条,点燃了插在一块萝卜上给我作灯用。尽管松膏燃起来后浓烟熏眼弄得我至今还像孙悟空一样怕烟火,但我为父亲的发明很是激动了一番。
借书看渐渐地满足不了我的需要,我盼望有属于自己的书。指望家里拿钱来买书是不可能的,太穷。但是,我怎么能没有属于自己的书呢?
第一次买书,仍然是《三气周瑜》,不过是连环画而不是唐老师那种64开本的小册子。那是三年苦日子的一年春天,家里没饭吃,凑了两块多钱让我进城去买萝卜当饭吃。临走前,母亲特意交代我,可以用其中的三角钱买点东西吃。因为我们家离县城有三十八路,来回不吃点东西肚子会饿的。进了城之后,首先吸引我的是新华书店。目光盯住《三气周瑜》时,我抓住钱的手在口袋里起码抖动了上十回。最后,我还是决定牺牲买东西吃的钱买书。《三气周瑜》到了手,似乎肚子也不饿了,居然空着肚子挑了三十来斤萝卜走了三十八里路,回到了家。遗憾的是被母亲怀疑了一通,怪我乱花钱,后来是同去的小伙伴作证说我没吃一分钱的东西才算作罢。记得当时父亲用粗糙有力的抚摸我的头时,我掉了两串很长很长的眼泪。
这以后,我决心自己凑钱买书。放了学去放牛的时候,我就挖土药材譬如香附子、土黄连之类,甚至不顾土蜂蜇人去摘蜂窝。或者,下河去抓鱼虾卖。卖到了钱,是要交给母亲的。我便从中几分一毛地预先藏起来不让母亲发现,搞自己的“小金库”。
用自己的钱买的第一本书,是《林海雪原》。那时我已读高小了,听我的语文老师周锡季先生讲过杨子荣智取威虎山之后,凑足了钱买的。买回来之后,在小伙伴中间很是神气了一回。
最让我难忘的是有一年的元宵节。那一天,我戴着一顶棕斗笠,告诉父亲说是到姐姐家去玩,一个人偷偷地进城去买书。当时,身上至少有四五块钱,很了不起的。我兴奋而又激动地赶到县城时,已是下午时分了。不知是要过元宵节还是别的原因,新华书店关门了。没办法,只好花了五毛钱在一家旅社住了一晚。谁知道,第二天居然下起了雨夹雪。我担心弄坏了鞋子回家不好交代,便打着赤脚去了新华书店。不幸的是,这一天书店关门不营业。这可真难坏了我。好不容易凑了点钱,好不容易来到县城,却碰上这么多的磨难。我不甘心离开,便在新华书店门来回转,还不时地往门里窥探。也许是我戴一个棕斗笠,打着赤脚还不时地往门里窥探的缘故,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近前问我干什么。那真的是我最走运的一次,这个人居然是书店的。但是他不是管书店门市部的,而管仓库的。也许被我雨夹雪打着赤脚进城买书感动了,听我一说,他打开门,将我带到仓库里让我挑了几本书。当我选择了《晋阳秋》等几本书离开书店时,几乎是狂喜地在回家的路上奔跑起来,以至于赤脚踏在布满沙砾、雪粒的泥浆路上也不觉得一丝儿的疼痛。
到我进入高中读书的时候,我已经很有一些书了,光长篇小说就不下三十部。如《林海雪原》、《红岩》、《野火春风斗古城》、《创业史》、《红旗谱》、《晋阳秋》之类,几乎都有。遗憾的是,当时正逢上“四清”工作队进村,说是要建立大队图书室,动员我学雷锋,将书献出来,我居然积极得将上百本书统统献了出去。让我没想到的是,那些书后来基本上都被我的父老兄弟们用去卷喇叭筒烟一张张吃进肚子里去了。至今想起来还很有点对自己过于积极愤愤然。
由于爱书的缘故,于是也就喜欢上了作文,也常常得到老师的表扬。能让我自豪,至今还在家乡很被人赞赏的是,我小学五年级时参加全县小学生作文比赛获得了第三名,奖了两本书,一本叫《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一本叫《铁木儿和他的队伍》。我读书的学校是一所简陋的民办小学,教室是古老的祠堂改的。这样的学校能有学生得全县作文第三名?县教育科的人不相信,派人到我们学校来调查,查看我平时写的作文。那时,我写作文时一篇文章能用完一个小作文本。来检查的人发现我写一篇作文能用完一个作文本,才相信了。教我们语文的周锡季老师告诉我,得第一名的是乌鸦井小学的,第二名是武师附小的。说起来还真有趣,高小毕业之后,得第一名的听说家庭有什么问题,没被中学录取,我和得第二名的都考进了武冈二中,并且都分在初三十班。我记得很清楚,那是一位女同学,叫钱莲云,是武冈县城东门口城门去化龙桥的那条街上的。
总之,书改变了我人生许多的东西,也让我的人生多了许多也许别人没有的东西。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周宜地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