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
(散文) 文\ 黄三丛
嘴里还回味着立夏粑粑的香甜……
上午,食堂师傅的夫人从家里带来一海碗立夏粑,老师们都尝了一个,算是应节。那粑粑用糯米粉做成,团成鸡蛋大小后压成薄饼状,用菜油煎炸得金丝黄亮。习惯上人们把炸出的粑粑再用水煮软,拌上砂糖,吃起来香甜软糯别具风味。小时候,我一顿可以干掉一菜碗;也有现炸现吃的,显得外脆里嫩,落口消融,先是嘣嘣脆响,幽香盈嘴,咀嚼间,糯粘粘,嫩生生,不放糖也回味出甘甜来。我们刚才吃的就是这种现炸现吃的。
吃立夏粑粑是家乡过立夏节的风俗之一。此外,还有吃笋、吃蛋、吃苞(三月间成熟的野刺莓)等讲究。这里流行着一首童谣:“立夏不吃粑,蛇咬妇人家;立夏不吃蛋,蛇咬男子汉;立夏不吃苞,蛇咬脚趾头;立夏不吃笋,蛇咬脑壳顶。”把立夏要吃这些东西定位到生死攸关的档次。
童谣当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乡间自然没有谁因为立夏不曾吃这些东西而被蛇咬伤的。可是人们从来没有废止这一习俗,哪怕最困难时期,都要千方百计找来这些食物或替代品以应节;即使是现如今人们生活水平已经有了极大的提高,过节已退格为讲究形式,不在乎吃喝,却仍然乐此不疲。
推究起来,形成立夏这一吃文化习俗,其实有一定的道理。立夏是一个重要的农事节气,除了大部分农作物已经播种需要管理收割,农事越来越多以外,人们也从相对清闲的春季进入特别繁忙的时节,可是在旧时代,人们的生活比起春节后一段时间却变得艰苦起来,人也因劳累、暑热煎熬等会退膘,感到疲倦。所以为了迎接日益清苦生活的挑战,就得在这个分水岭似的节气进行必要的营养补给,以应付漫长的夏季。吃粑粑饱肚不易消化,蛋的营养价值高,笋子成长快、茁壮挺拔,刺莓成熟早……中国人有吃什么补什么的饮食理论,于是家乡的人们就根据这些物品的特性,将它们推举为立夏节的明星食物。这习俗当然心理安慰的成分多,不过心理疗法无论在那个场合都比较管用。据说一过立夏就会退膘的人,在这一天只要背一圃蓑衣,站在堂屋大门后面,端一碗粑粑吃下去,就可以保膘。
既然立夏吃了那些食物有如许了得的保膘保健效应,大家无不效法着去备办。尤其是妇女们最积极、主动,先前,总是大清早就掖着浸透的糯米去占碓舂粑粑;如今则大桶小盆地挑着糯米去碾米坊排队。至于其他的应节物品有些早在前一天就准备好了,笋子和刺莓则打发孩子们去山上采摘新鲜的。对于那些偷懒的人就以童谣相震慑。长此以往,约定俗成,成为风气。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黄三丛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