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瓦

老特务 2010-12-05 20:02 21
言宋点评:想起了帮大人做帮手捡瓦的往事来!

捡瓦

影响自己一辈子的人应该是自己最亲最信任的人,影响我一辈子的人非我母亲莫属。所以一直把母亲生前教育我的一些话当名言铭记在心。比如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比如千很万很老实为本,比如说做人要贴身过得,拨身行得等等。

没事我就想我母亲,今天我又想起母亲说过的一句话,“做人要晴带雨伞饱带粮,天晴打起落雨厂。”母亲是一个没有文化的人,但是教育我时却能把这些警世语言解释得清楚明白。

我今天就在都市捡瓦,这就是生活的无奈,看人家住高楼大夏,高高在上一幅不可一世的模样,想自己住低矮的瓦房,在房东面前还得低声下气,屋漏还得自己去捡瓦。不过想回来,捡瓦也是为自己生活得舒服些,所以还是很认真的把自己屋顶的瓦捡了一遍,并添上几片玻璃亮瓦。事后感觉屋里亮相多了,心里也开阔了很多。

小时候吧!农村几乎是清一色的瓦房,屋前屋后栽满了风景树和一些果树。那些树叶很自然的会落在瓦面上,有时刮风树枝也会扫过瓦面,使一些不太落实的瓦片挪位。从而会出现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漏洞。很小的时候觉得这些小洞洞挺好玩的,天晴时一束束七彩的阳光斜斜地探入,洒落在乌黑的地面上,画出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圆圈。我们会用小手去当那一束阳光,从而看到自己手变得通红而高兴。也会偏着脑壳眯着眼睛去迎接那一束光亮,少顷眼前就会有一副虚无缥缈的图案,很多不规则的影像,如肥皂泡一样在眼前跳跃。有时会从枕头下翻出大人的手电筒,把前面的玻璃片取下来,在上面用笔描画出各种动物的形象,和一些文字,或者直接画上个小人,说是谁谁谁。再去接住那一束阳光,阳光透过玻璃映在地面上,就会出现一幅幅不同画面,我们把这种现象叫放电影。童年时期,我们随着那移动的光圈找到许多不同的乐趣。但是这些乐趣也会因父亲的捡瓦而要消失好长一段时间,那时就不明白父亲为什么要捡瓦,要抹杀我们快乐的源泉。

慢慢的长大了,终于明白了父亲为什么要上房捡瓦。一个霹雳惊醒了熟睡的我,朦胧中父亲托着个脸盆,母亲一手提着油灯一手摸住站站在摇摇晃晃长櫈上的父亲,嘴里不停地唠叨着父亲“早就喊你得空把瓦捡一下,你不听,现在深更半夜在这里接那里接。”父亲伸着双手和脖子,在我睡的床顶寻寻找那滴滴答答的出处,嘴里也没好气的回母亲“什么时候得空过。”父亲终于放下手中的脸盆,随即一串串叮叮咚咚的声音由床顶滚落下来。随着脸盆内聚水的多少,叮叮咚咚的声音也随之改变,变成一曲曲动听的摇篮曲飘入我们的梦乡,一直到天亮。第二天清早起床时,发现屋内摆满了各种大小不一的盆盆罐罐。就算盆盆罐罐再多也没完全能接住屋顶漏下来的水。我们得小心翼翼的踮起小脚在盆盆罐罐之间走动,一不小心脚下一滑,一屁股就坐在接水的盆盆内。这时免不了母亲的一句骂“走路冇带眼睛啊?”

少年时期,已经知道了捡瓦的重要性。每年在雨季来临前,我就跟在父亲的屁股后面爬上那高高的屋檐,替父亲掀瓦、清除瓦槽间陈年累积的树叶。掀瓦时看到一些小得跟手指般大小的瓦片,就顺手丢到地面,父亲告诉我那些小瓦片不能丢,别看他们小,其实他们的用处蛮大的。因为很多瓦片是不规则的,需要这些小瓦片来铺垫。完整的瓦片只有在这些小瓦片的铺垫下才能经得起风吹雨打。

有时因天气变化无常,一栋房子的瓦,一个人需要几天才能捡好,院子里几个划得来的父辈们就会用换工的方式来捡瓦。今天帮你家,明天去他家,大家都会尽心尽力的捡好每一片瓦。每逢这种时候,大人们在屋顶说着那曾经说过N次的俏皮话,房屋周围都会洋溢着一团团愉阅的气氛。我们小孩子时不时的冲进去捡那大人无意丢下来的麻雀窝,希望从里面能掏出几个鸟蛋,也次次被大人怒斥出来“你们的猪脑壳不想要啦!”

那时的乡风真的很纯朴,谁家有个啥事,大家都不用喊,得空的总会来帮一把。谁家的屋檐上有块瓦片摇摇欲坠啦,总会及时的提醒屋主,有时就自己动手用竹竿去鼓捣好。在雨季来临之前,总会相互提醒,你家的瓦该捡一下啦!也会相互掏出自己的烟袋,滚上一杆很理性地给对方先点着,东家长西家短的扯上一阵。

随着时代的步伐,那片片青瓦慢慢地失去体现了几千年的价值。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高楼大厦,钢筋水泥浇筑的楼面替代了那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瓦片,平整了那游龙般的屋脊,压住了节节上翘的鳌头。年轻人心里也慢慢的淡忘了捡瓦这种工作。

生活在都市的人们,或许没有了捡瓦的意识。没想到钢筋水泥浇筑的楼顶也会漏水,只会一股脑的把外面的收获往家里装。如果屋顶漏水,你收获再多也枉然。只有堵住头顶的漏洞,捡好屋顶的瓦片,才能不惧风雨,才能安心度日,好梦连连。要不屋漏偏逢连夜雨,打湿头发了烧,脑壳痛才叫伤脑筋。

母亲说:“做人得有计划,有眼光,有准备。要晴带雨伞饱带粮,天晴打起落雨厂。”几十年啦!我今天才记起,悔之晚矣!唯写此日记警示后人。

2010年12月5日于东莞低矮的瓦屋内

阅读 1.0万
分享到:
评论列表

梅树疯云

特务的文章就是很贴近以前的生活,给人很温馨的感觉。

213年前

北窗

检瓦固然是为了安居,但立身于世也是需要经常检点自己的。文章给我这样的启示,不知理解对不对哦?

813年前

作者回复:

呵呵!老师说的是,我是随意写的,开始没想到要表达某种效果,写完一看还真带出点东西来。

2010/12/6 18:44:35

兵子驼

我以前也是住这种房子..........

1013年前

作者回复:

呵呵!我现在还是住这种房子呢!

2010/12/6 18:41:23

飘雨的天空

顶下,往事总能让人回忆

213年前

作者回复:

回忆往事有让人回归自然感觉。

2010/12/6 12:20:12

刘姣美

老特务样样能干,现在农村的“检马匠”越来越少了,建的新房屋顶都是用水泥预制板的,
至于“捡”或“检”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份捡瓦的情怀。

1013年前

作者回复:

姣美说得在理!知我者娇媚也!嘿嘿!

2010/12/6 12:18:42

杨柳长风

“捡”通“检”吧!!!

1013年前

作者回复:

算是吧!大家明白这个意思就行了,嘿嘿!

2010/12/6 12:17:35

夕颜

我小时候坏的,老站在坡上,捡起石头砸人家屋上的瓦,有人出来骂,就跑得飞快

913年前

作者回复:

呵呵!假小子专干坏事的。

2010/12/6 12:16:40

小东东

特务的文笔总是那样质朴与贴近生活。

313年前

作者回复:

谢谢小东东!

2010/12/6 12:15:37

言欢

特务:应该是叫“检瓦”才对吧?

413年前

作者回复:

嗯!谢谢!对的就应该学习。

2010/12/6 12:15:11

言欢

★☆★☆★☆看贴回贴是武冈人民的传统美德☆★☆★☆★

1113年前

作者回复:

回跟帖也是武冈人民的美德。

2010/12/6 12:14:22

绊筋估(骨

“检”瓦虽然是需用手,但“捡”只有“捡起”之意,并没有“检修”的意思。

213年前

作者回复:

有道理!

2010/12/6 12:13:26

绊筋估(骨

我也来个吹毛求疵吧:“捡”瓦当做“检”瓦,在这里,“检”当“检修”讲。

913年前

作者回复:

谢谢!记住了。下次不会用错了。

2010/12/6 12:12:57

大展宏图

捡瓦是技术活,现在没有几个人会捡了!

1313年前

作者回复:

慢慢的淘汰了,这也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啊!

2010/12/5 21:55:56

张一

捡瓦是技术活,记得以前,家里会定期翻捡,主要是别人采石放炮被碎石砸烂的。

1513年前

作者回复:

是啊!要是现在人家放炮打烂谁家的瓦,那还不日娘倒逼的骂起来啦。

2010/12/5 21:54:09

姜远林

又一个专业检瓦匠来了,呵呵。

913年前

作者回复:

捡瓦匠现在已经到了艰难度日的地步了。你泥水匠已经洗脚上楼了,现在是落雨在干当,天晴在荫当,味死挂!估计体会不到我们捡瓦匠的辛酸啰。

2010/12/5 20:40:37

言宋

我在04年以前住过桶子楼,顶楼,下大雨,就得用盆子接水,想起了,也上过楼弄过瓦。夏天,热得不行。最后,下定决心买了一房,算是出了苦海。

813年前

作者回复:

呵呵!往事有趣也辛酸。

2010/12/5 20:37:31

言宋

我没干过这事,但帮父亲干过。也在瓦缝里掏过小麻雀与雀蛋。

913年前

作者回复:

以前也是帮忙而已,这次是自己单独干的,也摸索出一些捡瓦的要领。至少能挑出那些瓦做槽瓦,那些瓦做盖瓦,分别出瓦头瓦尾,估计衔接的距离等等。

2010/12/5 20:35:41

言宋

向高远提个意见:行文中如出现引号,会小得很难看,能不能改改?

1513年前

作者回复:

呵呵!经常会出现这种问题,但是我一般不在意。老师很细心哦,很认真!

2010/12/5 20:32:04

言宋

第四段写得很好!用笔细腻。

1113年前

作者回复:

呵呵!谢谢老师夸奖,只是随意的写一下心里的感受,老师说好就好吧!

2010/12/5 20:30:14

钟文晖

我也曾经做过这种事,或者不用捡瓦而用竹篙或长的粗棍顶瓦!

1713年前

作者回复:

呵呵!竹竿捅只能解决低处的漏洞,时间太长,瓦片密度不够,还是要上房捡瓦才能彻底解决问题的。

2010/12/5 20:21:05

青松

我是检瓦的专业人员啊!!!

913年前

作者回复:

呵呵!老师以前是实在的捡瓦匠,现在是心灵的捡瓦匠。

2010/12/5 20:18:46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