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生涯之彻悟
——往事如烟、世事如棋、岁月如歌、人生如戏代自传部分之十七
回顾我的教育教学生涯,我认为我自己基本上做到了几个“不”:不误人子弟;不厚此薄彼;不准以大欺小;不冤枉学生;不抢占学生时间,不留堂体罚学生,不跟学生较劲。
不误人子弟,工作兢兢业业有较强的事业心,传授知识尽量准确无误,教育学生“千学万学,学做一个大写的人”,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不厚此薄彼,手掌手背都是肉。对待学生不以成绩好坏论人,无论成绩好坏均一视同仁,该批评的就批评,该肯定的就肯定,特别是对成绩不好的学生更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和心灵的闪光点,去点燃他们已经熄灭或即将熄灭的心中的火花。其实,学生的成长过程也是千变万化的,有的学生一走上社会就变化很大。更何况古语有云:“娇子不孝”,过分溺爱的子女对父母不一定孝顺。事实上,在校读书时很调皮但不乱来的学生,长大成人走上社会以后干得不错,对老师很有感激之情的也不在少数。
不准以大欺小,不冤枉学生这两点在前面我已经提到过,以自己成长的经历说明了为什么要这样做。不再赘述。
不抢占学生的时间。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紧紧地准确地把握住教学的重点难点,并且将这种思路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充分利用好课堂上的那几十分钟,也就是说要讲求效率。不要去抢占学生白天和晚上的自习时间来加班加点地补自己所教的课。每一届的学生知道,我是从来就不去抢占他们的自习时间的,所布置的作业是有选择性有代表性的。
不留堂体罚学生。我刚开始从教不久,就见到一位老师碰到过一件事情:那位老师班上有一名学生犯了班规,那位老师狠狠地批评了那学生并要求那名学生写出检讨,学生不肯写,老师不肯放手。放学了,老师令学生留下来写检讨,学生仍然不肯写,继续留。老师食堂开餐了,尽管当时粮食困难,老师还是端了一份饭给那学生吃,谁知道那学生不但没有感动反而吃饭以后将饭钵子摔在地上,老师更火了,再继续留。老师与学生就这样地僵持到天黑。老师不放心不敢让学生一个人回家,只好又留那学生跟自己睡一晚。谁料当晚那学生竟有意不起床小便而撒一泡尿在床上,天没亮就起床跑回家,从此那学生就再也不读书了。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吸取了教训,教育要得法,要选准机会、选准切入点,要因势利导,否则,就会费力不讨好,你将心脏掏出来给学生,他不仅不感动还要说是这不就是一个“红萝卜”吗?所以,我教书一辈子不留堂体罚学生,充其量,放学后,把学生叫到自己房里,还要给学生让座位,对学生讲三几分钟,然后放学生回去由学生自己再想“自己的行为究竟对不对”。这不仅尊重了学生的人格,也给老师自己留有回旋的余地。
不跟学生较劲。学生有了错而思想上一下子转不过弯来,老师一定要沉得住气,千万不要跟学生较劲。现实生活中,有些老师往往一时激动,就跟学生较劲,说出一些过头的话,做出一些过头的事。学生一旦不按老师说的做,老师就慷慨激昂:“你不怎么怎么的,我要不怎么怎么的,我就是你的崽、我就是你的龟孙子”。结果呢,学生偏偏不按老师讲的做,往往弄得老师骑虎难下而闹出“崽”和“龟孙子”的笑话。我教学生涯中的最后一届学生中就有一个这么样的学生,他既自卑又自负,跟同学们也不怎么交往,成绩排名通常都是在五十名以后,写字都还很难写得拢,偏偏我讲的文言文他总要说这说那,评头品足。
其实,对于文言文,他真的可以说是尿屁不通。他也根本不是跟我磋商,压根儿他就是“不买我的账”而跟我较劲,在一次高考模拟考试的作文中,他竟写一页与作文题毫不相干的信给我,虽然很多句子都没写通顺,但是,语气真的够尖刻厉害,甚至可以把人气出心脏病来,纯粹就是小学生骂人、泼妇骂街的味道。但我的心却显得异常平静,因为我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是他说我行就行、他说我不行就不行的一回事,我又何必跟他较劲?又因为是模拟考试,作文满分是60分,我还照样地给他记了40分,为什么我还要给他记40分呢?给高了,他认定我取笑他,他又会跟我没完;给低了,他认定我报复打压他,他又会耿耿于怀。我可是一点也不生气,我把他看成是不正常,按照广东白话来说就是“气醒”。
我将他那篇文章(信)拿给其他老师看,办公室所有的老师都看过,我也给他的父亲看过,班上大多数同学也看过,都只觉得他好笑。大家都说我有度量,就连他的父亲也带有安慰的口气跟我说过几次:“我要是碰到这样的学生绝不会像你这样能忍受,我非要揍他不可”。我说,这样的学生我教了一辈子的书只碰到一个而已。当然,碰到一个就足够了,“一之为盛,岂可再乎”?碰上了这样的学生,自己就不要气成病。老师跟学生较劲,往往是老师没有好“果子”吃的。俗话说:男不跟女斗,大不跟小斗,壮不跟老斗,官不跟民斗,人不跟狗斗。否则,到头来,前者是十有九输,弄得没趣的。要不,怎么会有“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的说法?
人吃五谷,孰能无病?俗话说,“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有生以来,我已经是四次所谓大动作的住进过医院,真的是“十磨九难”!好在每一次都是有惊无险,化险为夷,也庆幸每一次的手术都非常成功。而且,我一向都是笑对人生,从容乐观。
第一次手术是1986年夏天,我在湖南医科大二附医院做了左颈部海绵状血管瘤(良性)手术,我没有让自己的亲人陪我去,但我进手术室时,有十来个当时在长沙读大学的学生在手术室门口目送着我被推进手术室。手术时是一个姓杨的正教授主任医师亲自主刀。手术以后的一个多星期,那些在长沙读大学的学生轮流请假照看我,实在令人感动。至今我还记得他们中间罗敏华、戴冬成、程新金、罗叶斌、唐顺益、林彰平、刘小斌、刘春荣、唐四清、夏既清等同学的名字,这些人中,现在还有三个在国外工作,一个博士后在中科院工作,其余的都是大学副教授以上职称或高级工程师。从那以后,我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跟学生的感情也更深了。
第二次手术是1999年的秋天,我的右肩胛骨不幸摔成“粉碎性骨折”,住院输氧时,时任副校长(现任校长)的张木胜先生还在病床前一粒一粒地给我喂药,也实在是催人泪下。尔后,我的手恢复得跟没受伤的一样。
第三次手术是2004年年底,我在中山大学一附医院做鼻窦右筛道开仓和鼻息肉手术,手术时是全国耳鼻喉科著名教授蒋爱云主任医师主刀。手术前后,在广州工作的我以前的学生邓文锋(南方医科大学教授级主任医师)夫妇、邓星迅、陈长虹、潘红伟、张毅、李勇夫妇等大约有一、二十个,先后前来医院看望过我。他们现在都是有职位、有地位、有成就的人了,依然师生情深,我倍感欣慰。
第四次手术是2007年秋天,已提前退休两年后的我,多年的顽疾混合痔连续半个月出血,需要手术。我在东莞市人民医院做了混合痔PPH手术,手术前需进行比较全面的常规检查,包括血压、血糖、血脂、肝、胆、脾、肾、心、肺、直肠甚至爱滋、梅毒等等检查,结果一切正常。这对于我这六十岁的退休老头来说也是倍感欣慰的。手术时是从内地引进来的人才、著名肛肠科教授李兴谦主任医师主刀。八天后出院,现一切恢复正常。
我从教一辈子,没有干出什么惊人的成绩,也谈不上功德圆满,更没有得到过什么风光过人的待遇。有的只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平凡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的只是我尽心尽意地干好自己的那一份工。好在毕竟能做到了问心无愧!庆幸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涯中,没有打过、体罚过学生,也没有挨过学生和学生家长的打!自己给自己预定的事业上和家庭上的目标也基本上都已实现。
如果一定要说有点什么遗憾的话,那就是两点,第一是我老婆工作和退休一事没有解决好;第二是我这一辈子没有能够评上“特级教师”,没有“特级教师”荣誉的“光环”,没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资格,但我也并不过多的在意这些东西,毕竟我曾努力进取过,凭着自己的实力扎扎实实地干过工作,何况“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环境可以改变人的一切嘛!因此,结果也就并不那么显得太重要了。
我,一介书生,扪心自问,可谓仰无愧于天地,俯无愧于他人!现在,退休了,经过再三思考权衡,再不为钱而去其他学校应聘教课,真正的“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可整天“吃闲饭”也不自在。于是萌发出着手将自己曾经发表过的一百六七十篇文章挑选出一半,整理成个人文集《薪火集》,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经验论文、参政议政杂文、诗词、对联、通讯报道、自拟格言等等,并对自己的从教生涯进行回顾和总结,自己的所谓回顾总结倘能对后来的从教者有点滴裨益,我也就知足了。凭着自己笨拙的电脑打字技术,亲手用笔记本电脑操作,将一篇一篇的文章逐字逐句地摸进电脑并进行认真的校对,这可以说是“自讨苦吃”,当然,也可以称作是一种乐趣并且能够检验自己是否反应迟钝,是否患了“退休综合症”和“老年痴呆症”!也依然可以说是做自己该做的,做自己想做的!
值得欣慰的是事业和家庭这两方面,我都还比较满意。我的教育教学和为人,能够得到自己众多弟子的认可,他们学有所成、有所建树之后,都还没有忘记我这个默默耕耘的老师,至今仍然对我有着深厚的感情。很多的学生还经常与我保持联系,也有不少的学生不怕路途遥远从百忙中抽出时间来看望我。也正是这众多的弟子鼓励并大力支持我出版个人文集《薪火集》。
我的两个儿子也还算比较争气。长子系重点大学中南工业大学(现中南大学)毕业生。如果说我是我们那一条垅钟姓家族的第一个大学生的话,他则是第一个重点大学的大学生,刚毕业就自我打破“铁饭碗”不要分配,交了五千元所谓出系统费而跳到外资企业工作,后学历是暨南大学MBA硕士研究生,系高级工程师。次子求学于武汉,系综合电信专业大专毕业,后学历为华南理工大学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本科,在中国铁通工作,是一个“小萝卜头”(科级)。我曾打趣地说:我们父子三人中,个头我最矮(我只有一米七),工资收入我最低。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前三十年看老子,后三十年看儿子”。他们已经超过了我,我当然欣慰。
现在,我家里是四世同堂。我上有老,下有少和幼,其乐融融。我的父亲现已八十六岁高龄(出书时的2008年),退休近三十年的老人,依旧能吃、能喝、能睡,腰板硬朗,走起路来非常稳健。老人健康,儿子、儿媳争气,孙女和孙子天真活泼、稚气可爱,我当然是敬老爱幼、含饴弄孙,乐在其中了。有闲情逸致的时候,我还能亲自驾着私家车出去遛一遛、看一看。惠州、广州、佛山、深圳、湖南等地,我都跑。根据有关新的规定,我五十五岁时学驾驶考的驾驶执照还可以用到七十岁,看来,我还真的要接受学生们对我的建议,在身体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不要把自己整天局限在自己的小天地里。
因此,我不能有也不应该有“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花落尽,满怀萧瑟”(宋•刘克庄《贺新郎》)之感,也不能有“纵樽前痛饮,狂歌似旧,情难依旧”(宋•晁补之《水龙吟》)之慨,要紧紧把握住今天,更加充实地过日子。要驾着自己的私家车、载着自己患难与共的妻子出去逛一逛、散一散心,跟在各个地方工作、创业发展的以前的学生聚一下,目睹一下祖国的改革开放的新气象,尽情地去分享一下祖国的改革开放的新成果,真正去理解和把握好“夕阳红”,真正去理解“生于1977”改革开放给了我新生的道理。
我的家人代代信奉:“上祖宗三炷清香必诚必敬,教儿孙两行正业曰读曰耕。”读书要努力,工作要扎实;为人要正直、善良、忠厚、诚信,天理昭然;人家骑马我骑驴,比起马来驴不如,回头一看,后面还有挑担汉,知足常乐。
一个正常的志存高远的人就应该心平气和。何谓“平和”?老子说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谓之平和”。意思就是要减少剩余的,弥补不足的。实际上,所谓平和,讲的就是身心和形神的问题,那就是,心要平,气才和。不忧虑过去,不烦恼将来,把握当下;无不过,无不及而“恰到好处”。也还是老子说得好:“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博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这是典型的道家的形神俱忘、空虚无我的修养的最高境界。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计成败,问心无愧;宠辱皆忘,无怨无悔;把酒多言欢,多想人生知足事,方能做到“莫使金樽空对月”、“漫卷诗书喜欲狂”、“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选自本人2008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薪火集》-代自传部分“往事如烟、世事如棋、岁月如歌、人生如戏”)